過去我真的是一個超級會自我批判的人,也因為如此,更知道承接住內在脆弱的自己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放任內在恣意狂妄地貶低自己,要怎麼長出自信與面對未來生命的力量呢?
我覺得每一個人都要打破自己對於「完美」的定義,當生活的字典中沒有完美一詞,很自然地就也可以接受「犯錯」,當然,這邊指的犯錯是不具有法律責任的那種,而是日常中一些小疏失等等。
若我們對自己能夠寬容一些,相對來說也就能少批判一些,進而接納各式各樣不同面向的自己,對認識自己來說,無疑是走向更深遠且連結更加緊密的旅途。
作者在書裡面提到的「批判之聲」,我想可以把它歸類到外在的聲音,因為那些聲音源自於你的原生家庭、社會框架,以及你對自己的期許。每一個人都有,基本上喊的也是最大聲的。然而,有些人會當作沒聽到,忽視它的吶喊,而做出與之相反的行為,也就是唱反調,有些則是對它唯唯諾諾,彷彿造反就是不忠於自己的行為。
該如何讓「批判之聲」變得悅耳或令人不再心煩意亂,我認為不論是唱反調或唯命是從,都不是最適合的方法,去「理解」才是唯一正解。面對它,傾聽它所批判的東西,到底是不是對自己是有益處的,就是一種與內在對話的練習。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非常有感觸,好像又重新走過一次自己是怎麼練習與自己對話,如何面對內心的不安以及學習如何承接自己,並給予自己扎實的力量。
不須再多說,面對關於如何接納自己、改變自己思維等這類的課題,往往不是讀完一本書就可以達成,不過,書籍卻是這條路上的最佳良友,一本書也許不能一直陪伴你到終點,但卻可以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指引,這也是我覺得這類型的書總是百讀不厭的原因之一,即便讀完了,有時候再拿起來翻一翻也會得到不同的觀點,同時,似乎也提醒著自己:「你已經成長了很多呢!」
現在的我已經不會過於批判自己,也非常熱愛內在對話,盡可能地認識更多不同面向的自己,雖然我還是一個會犯錯的人,也會不時地想糾正自己的錯誤,不過都會很快轉換念頭,將「批判之聲」轉成「鼓勵之聲」,不僅能夠獲得解決錯誤的方法,也不會讓自己掉進自責的漩渦中。
與自己溫柔地對話,不要一味地責罵,就能讓內在長出屬於自己的力量,這種力量是最堅定且生生不息,跟外在獲得的力量非常不一樣,請書友們務必滋養自己的內在力量,好好感受一番。
++謝謝瑋之的閱讀邀請++
🔸人際間的分享與連結,經常能觸發正向的改變。
🔸每個人心中都有傷,即使能努力維繫生活、關係與工作,不致陷入危機,但內心深處都有某些痛楚,只是不那麼明顯。
🔸療傷的目的,就是要讓你開始對自己溫柔。
🔸擺脫不掉惡性的行為模式,或不敢展露脆弱之處,那代表你內心有傷。
🔸想確定你所吸引的是否為健康的伴侶,就要先審視你與自己的關係。唯有先尊重自己及疼惜自己,對方才會看到你的價值,懂得好好對待你。
🔸對生命越是感激,就越能吸引你嚮往的一切。
🔸不妨養成習慣,對生活中的大小事抱持感謝之意。不再糾結於對自己的不滿與贈恨,心情就會好轉。
🔸陷入困境時,任誰都不會把痛苦是為「禮物」。再回首時,才會發現那就是學習與成長的契機,所以總會有些什麼值得感激。
🔸別害怕與他人分享感激之情,如果有人觸動了你的生命,請大方承認,並感謝對方帶給你愛與啟發;也謝謝他給你的支持,或傾聽你的心事。千萬別等到為時已晚,才後悔當初沒有表達感謝之意。
🔸即使你從前不相信自己,也不代表現在沒機會綻放光芒。允許自己做夢,看看生命會把你帶往何處。
🔸你與恐懼的關係,完全取決於你有多相信它的真實性。
🔸恐懼的運作方式,乍看之下,它好像在保護你,但其實是在貶低你的自尊,讓你覺得自己不夠好。你越是放任恐懼,害怕的感受就會越強。
🔸先覺察自己的念頭,才會握有選擇權,進而有所改變。
🔸想法並不等於現實,你認為自己很糟,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心態會影響你看待自己與周遭事物的眼光。
🔸如果能退後一步,花點時間審視一路走來所受過的傷,就會發現人生有很多經歷,其實都是創傷遺留下來的影響。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這並不代表從前的事情不值得探究。
🔸創傷會使人孤立並脫離現實,所以時常和他人建立連結,才是療傷的好方法。
🔸請各位接受現實:需要改變的,只有你。
🔸許多人只有在陷入危機時才會自我關懷,總要等到身心耗竭、瀕臨崩潰時才懂得停下來喘息一下。也有些人認為,愛自己就等於放縱,所以除非有特殊原因要自我犒賞,否則從來不花時間在自己身上。但愛自己是一種習慣,只要能規律地在生活當中實現,壓力與緊繃感都會減輕許多。
🔸身體不是裝飾品,而是要一輩子負責承載著你的靈魂。有了這樣的體悟後,你應該會開始接受自己的外貌。
🔸所謂的自我接納,就是擁抱當下的你,愛你此時此刻的模樣,而不是以為再減五公斤就太完美了。
🔸外在的肯定不能帶來內心的安穩,必須打從心底感到平靜才行。
🔸你越喜歡自己,越感謝和尊重自己的身體,生命能量就會提升、人格會更加鮮明。
書中還有不少我很喜歡的觀念,就不一一列出了,有興趣的書友們可以親自讀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