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2021-12-07 逃花源

    這幾段日子因為新工作的緣故週日得以在四處走走,看看十年後的台中市區。當初走入忠信市場後幾乎離開了週六、週日的日子,畢就每個週末都是在市場裡頭充當觀光景點,讓平日工作繁忙的人得以稍微喘息,遊憩。

    騎著摩托車搭配些許徒步,整個勤美週遭的人潮蜂擁,原本以為因為疫情才導致國美館那邊的人煙稀少,當然是除去對街轉角的美式甜點店,那裡的人始終絡繹不絕。緩緩地減慢騎行的速度,雖然我對於人多的地方會不自覺地緊張加速逃離,不過是稍微的違背一下自己的反射動作。從勤美、草悟道、市民廣場然後像是一條風箏帆拉開了中興街走到審計新村,各類型態的店家撐起這條綿延的街廓,也吞噬著平日工作的心情。如果沒有走到這邊很難想像中信市場早已從旅客的名單上擺置末位,空蕩的市場幾乎恢復健康,居民的健康。那些還喊著理想的店家都不知不覺的將口號放在印鈔機裡,期望著這些理想能夠印成鈔票,繼續支持著他們的理想。

    就這樣在公益路和中興街口一帶緩緩地騎著摩托車,看這些來往的無數遊客,我重新思考是不是忠信市場的確像是桃花源一般的存在,在這些理想的口號仿製出烏托邦的門票,在這些所謂的真正藝文愛好者口中,在這些將創作者推上斷頭台好滿足民粹的日子裡,從這裡剛走出來的我也像是走出桃花源,對於外面的世界變化已經不熟悉,或是需要重新熟悉。又是看著當年同樣開店的人,商業型態的轉移已經是另外一篇文了。

    也許走進的時是桃花源,離開的慾望卻成了逃花源,這幾週附近的鄰居也陸續的有問我去了哪邊開店,也有些記得我的人問了問鄰居。我想說謝謝你們記得曾經有過這地方,不過我還在找一塊適合我的新地點,這段時間就請多包涵了,謝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大多是生活或開店時的遭遇與心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