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6|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易經故事 姤卦上九 明仁宗誠孝張皇后 女中堯舜

易經故事 姤卦上九 明仁宗誠孝張皇后 女中堯舜


https://youtu.be/ohLFLZXxhw0


上九:姤其角,吝,無咎。


姤:生育能力強的女子,母系社會的領導人。

其:器皿上的簸箕,引伸篩選分類。

角:彎彎有紋理的角,引伸尖端、前沿。


吝:口腔內的刺青,引伸不輕易示人。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咎:足踩人頂招來殺身之禍。


意思是領導人篩選分類的尖端武器不輕易示人,無殺身之禍。


明仁宗誠孝張皇后故事,可解爻義。


張氏(1379年—1442年11月20日),出生於河南永城。

指揮使贈彭城侯張麒之女,母仝夫人,在家排行第四,自幼知書達理,性格溫婉,做事認真細緻。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朱高熾被立為燕王世子,張氏因為姿色美麗,被選為燕世子妃。


公元1398年,朱允炆即位不久,為削弱各地藩王勢力,採取殘酷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位,是為明成祖。


永樂二年(1404年),朱高熾被立為皇太子,張氏被冊封為太子妃,生下三子一女,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嘉興公主。


漢王朱高煦是朱高熾二弟,明成祖常年帶朱高煦征戰沙場,對朱高煦說:「好好努力,太子體弱多病,很快你就可以繼任太子之位。」


朱高煦經常背後中傷朱高熾,每當朱高熾悒悒不樂,張氏就以歷史故事為譬喻,寬慰丈夫。


朱高熾生性沉靜,喜好讀書,身體肥碩,不善騎射,戎馬起家的明成祖為此很不高興。

張氏替朱高熾調理每日餐食,讓太子減少飲食,加強運動。


明成祖喜愛漢王朱高煦,有心廢太子朱高熾立漢王。

史書記載,朱高熾幾度面臨被廢,最後得以鞏固地位登基為帝,多是靠張氏的賢孝之德。


張氏操婦道至謹,一言一行都極其得體,她給父皇母后早晚請安,殷勤備至。

每遇父皇母后便殿議事,張氏侍奉在側,親自下廚準備御膳,巧手調製羹湯,恭恭敬敬地奉與父皇母后享用。


明成祖非常滿意張氏,對徐皇后說:「這是個好媳婦,將來能興旺我家!要不是因為這個兒媳婦,我早就廢了太子!」

徐皇后為兒子娶到賢女慶幸不已。


張氏為朱高熾生了十個兒子,長子朱瞻基尤得明成祖喜愛,欽點為皇太孫,朱高熾太子之位隨即鞏。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因病駕崩,朱高熾即位,即明仁宗,立張氏為皇后,長子朱瞻基為皇太子。


明仁宗登基後,日夜勤於政事,所有國家大事,都徵詢皇后意見。


張氏位及至尊,毫無跋扈,無論是當皇太子妃,還是當皇后,都孝謹溫順。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一日,明仁宗登基不到一年病亡,享年四十八歲。

輿論洶洶,有很多猜測,包括「雷擊致死」、「中毒而死」等等說法。


明仁宗長子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尊封母后張氏為皇太后。


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叛亂,挑戰侄子明宣宗,張太后仰仗賢德的「三楊」(大臣楊士奇、楊溥、楊榮),三個星期平定了叛亂,此後海內寧泰。


明宣宗十分孝敬太后,早晚給太后請安,四方進貢,明宣宗都先奉太后,自己才敢享用。

登基之初,每遇朝政大事,二十八歲的明宣宗都會稟報太后,再做決定。


鑒於漢唐宮闈之禍,朱元璋留有祖訓,嚴禁後宮干預政事。

恪守婦道的張太后效法馬皇后,參政而不亂政,有權而不弄權。


太后精明能幹,經常提示明宣宗體恤百姓疾苦,引導明宣宗勵精圖治。


1427年,太后過生日,明宣宗陪她遊西苑,同登萬歲山。

后妃全部侍奉左右,明宣宗奉酒盃向太后祝壽,太后與兒子對飲,欣然說:「方今天下太平,我母子才得以同享此樂。」


1428年,明宣宗陪太后拜謁長陵、獻陵,親自騎馬為太后導路,遇有河橋,明宣宗皆下馬。,親手扶太后車駕,緩慢前行。

百姓夾道迎接,老少皆跪地高呼萬歲,太后對宣宗說道:「百姓這麼愛戴你,是因為你能讓他們生活安定,皇兒要愛民如子,不負民望。」


謁陵後,太后訪問農家,宣召農婦詢問生計,賜給錢鈔飲食。

農婦獻蔬食酒漿,太后命人取來,親自品嘗,也讓明宣宗品嘗,曰:「此田家味也。」

以此諭誡皇帝,勿忘農家。


張太后處事公正,明宣宗偏寵孫貴妃,廢黜胡皇后,改立孫氏。

張太后憐惜胡皇后,一直很關照她,每有宴席,總讓胡氏位居孫氏之上。


張太后知人善任與辨別邪正,明宣宗在位十年,國泰民安,政通人和,開創明朝最好的太平盛世。

明宣宗與其父明仁宗 的「仁宣之治」,與張氏對父子皇帝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明宣宗在位十年後駕崩,享年三十八歲。

遺詔中清楚寫明:國家大事,都要稟報太后,才能施行。


明宣宗有兩個兒子,太后的第三子襄王朱瞻鄯,也是賢德有禮之人。

朝廷內外,傳言太后可能會顧及私利,棄孫立子,立襄王為新帝。


太后很快召集滿朝文武,遵祖制,宣布新天子是宣宗長子朱祁鎮,即明英宗。

尊祖母張太后為太皇太后,生母孫皇后為皇太后,張氏成為明代第一位太皇太后。


英宗只有九歲,大臣們請求太皇太后垂廉聽政,太皇太后拒絕,說:我不能破壞祖宗之法,朝廷委任得力的大臣輔佐就可以。


太皇太后下令一切奏疏交內閣大臣處理,她擔任明英宗的監護人。

下令凡宮中一切娛樂閒事,全部罷禁,要求子孫必須認真讀書求學,自小培養勤政之風。


太皇太后抑制外戚,對自己娘家管理甚嚴,不允許他們憑藉關係謀求高官。

正式以書信告誡兄長張升,要循禮法、修恭儉,每個月只能在初一與十五進朝問安,不可干預政事。


張升是彭城伯兼任都督,為人清廉,素有賢名,大臣屢次請求重用,太皇太后都不應允。


明英宗即位後,寵信太監王振,執掌司禮監,王振擅權,隨意責罰大臣。

太皇太后知道後,嚴詞斥責王振,以太祖所定「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欲處死王振。

明英宗叩頭求情,王振才免死罪,太皇太后在世時,王振一直不敢干政。


為防止內宮欺矇皇上,胡作非為,太皇太后特別申令,國家大事必先由大臣議定,才能施行。

派人去司禮監檢查,如果沒有按章守法,就把王振叫來問責。


太皇太后一方面限制內宮干政,一方面倚重忠良賢臣,加上舊臣協力輔政,朝廷政局一直比較穩定。


正統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太皇太后重病不起,召楊士奇、楊溥入宮,命宦官詢問國家還有甚麼大事沒有辦。

楊士奇提了三件事:

其一,建庶人(建文帝朱允炆)雖死,應當編修實錄。

其二,太宗曾下詔凡收藏方孝孺諸臣遺書者死,這條禁令應當解除。

第三件事未來得及上奏,張氏已經崩逝。

她在遺詔中勉勵大臣輔助明英宗實行仁政,語氣十分誠懇淳厚。


明英宗尊諡太皇太后,「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與明仁宗合葬於獻陵,附祭於太廟。


太皇太后駕崩後,王振肆無忌憚,擅權亂政,大明朝初年的黃金時代徹底結束。


由民間女子到世子妃、太子妃,再到母儀天下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張氏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

期間有多次臨朝聽政機會,她始終謹守婦道,安於內宮,輔佐丈夫與兒子、孫子治國安邦,建功立業。

張氏以坤德稱賢,後世稱她為「女中堯舜」。


明宣宗即位,遵照明仁宗遺詔營建獻陵,明獻陵是明十三陵之一,坐落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燕山山麓,天壽山西峰之下,長陵旁邊。

明仁宗朱高熾與皇后張氏陵墓,陪葬有恭肅貴妃郭氏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述而不作 貼近真實 frogwong於1980年開始從事傳媒行業,由紙媒(報章、雜誌)記者晉升至總編輯。 2015年退休離開傳統媒體,進入自媒體領域,創辦山寨廣播。2022年開始述而不作,搜集公開資料,去蕪存菁,用最貼近真實方式,還原歷史。 山寨廣播網站 frogwong.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