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姤卦九三 石敬瑭 兒皇帝始祖
https://youtu.be/Bxtp9kXpJ18
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
臀無膚,其行次且,在夬卦九四出現過,個人認為,不應在姤卦九三重複出現,這卦可能是包無魚,厲,無大咎。
臀:人後腰大腿上的兩塊豐厚肌肉,即臀部。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膚:肌肉表面的皮層,即皮膚。
臀無膚:不能安坐。
其:用簸箕篩選,引伸分開、篩選分類。
行:十字路口,引伸行走。
次:不是第一個發言,引伸次序。
且:神主牌,引伸承先啟後,有關連。
其行次且:長幼有序。
厲:山崖下的蠍子,引伸厲害。
大:超出正常標準。
咎:足踩人頂,招來殺身之禍。
意思是長幼有序不能安坐,有危機但無殺身之禍。
石敬塘向遼太宗自稱兒皇帝的故事,可解爻義。
石敬瑭(892年3月30日—942年7月28日),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936年11月28日-942年7月28日在位,廟號高祖,諡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新五代史》記載石敬瑭祖先是沙陀人,(沙陀是西突厥的一支別部)。
石敬瑭稱帝後,自稱是衛國大夫石碏、漢丞相石奮之後,祖先在漢末戰亂中流居甘州。
近代發挖出土的石敬瑭兒子石重貴墓誌銘,自稱他們家是後趙石勒後裔。
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石敬瑭高祖父石璟與沙陀軍都督朱耶氏,從靈武入關歸附唐朝。
唐憲宗李純嘉獎石璟,派到河東陰山府任副校,因守邊有功歷官至朔州刺史。
曾祖父石郴早死,祖父石翌曾任振武防禦使,父親石紹雍本名臬(音熱)捩雞。(臬捩雞是西部少數民族)
安史之亂之後回紇佔領西域,吐蕃趁亂佔據河西、隴右(甘肅),沙陀人受回紇擠壓,投靠吐蕃。
789年,吐蕃與沙陀聯軍攻佔庭州,吐蕃為防止沙陀與回紇勾結,將沙陀遷至甘州(甘肅張掖),封朱邪盡忠為統軍大論,常為吐蕃先鋒。
800年,回紇攻佔涼州,吐蕃以沙陀駐地靠近涼州,試圖將沙陀再次遷往黃河以西的高原地區。
809年,沙陀不願西遷,朱邪盡忠率全體部眾投奔唐朝。
吐蕃追殺,沙陀人且戰且走,三萬人中僅剩下兩千人到達靈州(寧夏吳忠)。
朱邪盡忠戰死,兒子朱邪執宜繼位。
石紹雍善於騎馬射箭,跟隨朱邪執宜入居陰山,服侍李克用、李存勖兩代,多次創立戰功,僅次於周德威。
景福元年(892年)二月二十八日,石紹雍夫人何氏於太原汾陽里誕下次子石敬瑭。
石敬瑭自少喜弓馬,寡言笑,喜讀兵書,非常崇拜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漢朝名將周亞夫。
石紹雍歷任平州刺史、洺州刺史,死在任上,追封為太傅。
乾寧二年(895年),李茂貞、王行瑜、韓建三帥進京挾持唐昭宗,李克用率軍勤王,敗三帥,救出唐昭宗。
因功,十二月(896年)李克用被封為晉王。
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國號開平,天下分為「十一國」。
太原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割據河東,與後梁對峙,即北晉。
石敬瑭作戰時身先士卒,勇猛異常。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勗於同月襲晉王位,石敬瑭受到李存勖提拔。
代州刺史李嗣源(後唐明宗),賞識石敬瑭,招為女婿,請求李存勖將石敬瑭調到軍中。
石敬瑭統領親軍精鋭騎兵「左射軍」,號稱「三討軍」,視為心腹。
後梁貞明二年(916年),李存勖與後梁大將劉鄩對陣交戰。
劉鄩襲擊還沒有列好陣勢的李存勖,軍情危急,石敬瑭率領十幾名親軍馳入敵陣,東擋西殺,左衝右突,遏止敵人攻勢,掩護李存勖後撤。
李存勖事後稱讚石敬瑭勇猛威武,撫摩他的背脊説:「大將門下出強將,這話不錯啊!」
頒賜財物,親自送給酥食,石敬瑭由此名聲遠揚。
後梁龍德三年(923年),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觀察梁軍陣地楊村寨,部下都沒有披甲。
敵軍出其不意,用武器掩襲李嗣源,兵刃將要刺到李嗣源背部,石敬瑭手持戰戟衝上前,用力一擊,幾個兇悍敵人從馬上滾落,李嗣源才免於一死。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四月,李存勖稱帝,改年號同光,是為後唐莊宗,石敬瑭與李嗣源養子李從珂功勞最大。
後唐莊宗寵信伶人重用宦官,縱容皇后干政,人心盡失。
後唐莊宗同光四年(926年)鄴都之變,李嗣源在魏州城下遇到親軍嘩變,被劫持入城,與叛軍合勢。
李嗣源並無反意,此時有口難辯,石敬瑭力勸李嗣源入汴京,轉攻洛陽。
伶人郭從謙發動兵變,後唐莊宗被亂箭射死。
李嗣源即位,是為後唐明宗,改元天成,石敬瑭歷任保義、宣武、天雄、河陽、河東諸鎮節度使。
天成二年(927年)二月,石敬瑭加封檢校太傅兼六軍諸衞副使,進爵位封為開國伯。
長興四年(933年),秦王李從榮上奏,北方契丹、吐渾、突厥犯邊,需要一名大將統帥邊軍。
眾臣認為只有石敬瑭與康義誠能夠擔當,石敬瑭自願北上。
後唐明宗在中興殿宴飲,石敬瑭捧杯為後唐明宗祝壽,石敬瑭再拜告辭,後唐明宗流淚打濕了衣襟。
長興四年(933年),十二月,後唐明宗病死,石敬瑭聽到消息,如喪考妣,悲痛不止。
應順元年(934年),李從厚繼位,是為後唐閔帝,加石敬瑭中書令,調任成德節度使。
在陝西的李從珂任河東節度使,李從珂因此發動岐陽兵變。
後唐閔帝討伐失敗逃出洛陽,石敬瑭在路上遇到後唐閔帝。
後唐閔帝隨將,嫌石敬瑭不保後唐閔帝,短兵相接。
石敬瑭將後唐閔帝的隨從全都殺死,將後唐閔帝幽禁起來,向李從珂請功,李從珂派人殺死後唐閔帝。
李從珂即位,是為後唐末帝,任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
後唐末帝認為石敬瑭是他最大威脅,想盡辦法要將石敬瑭調離河東根據地。
石敬瑭到首都參加完後唐明宗葬禮後,害怕後唐末帝起疑心,不敢提出回去河東。
整天愁眉不展,加上有病,最後瘦得皮包骨,不像個人樣。
石敬瑭妻子李氏向母親曹太后求情,讓後唐末帝放石敬瑭回去。
後唐末帝雖然不是曹太后親生兒子,曹太后從小對他如同親生一樣,見石敬瑭病成這樣,估計難以構成威脅,順水推舟做個人情,讓石敬瑭回到河東。
石敬瑭妻子有次去參加後唐末帝的生日宴會,想早點回來,後唐末帝醉醺醺地對她説:「這麼急回去,是不是要和石郎造反呀?」
李氏回來告訴石敬瑭,石敬瑭更加相信後唐末帝對他疑心很重。
石敬瑭幾次以契丹侵擾邊境為名,向後唐末帝要大批軍糧,説是屯積以防敵入侵,實際是為以後打算,後唐末帝屢次上當。
石敬瑭部下看出打算,朝廷派人慰勞將士時,有人高呼萬歲,想擁立石敬瑭做皇帝以功邀賞,石敬瑭怕事情泄露,殺死領頭的三十六名將士。
石敬瑭決定試探後唐末帝,上書假裝辭去馬步兵總管職務,到別的地方任節度使。
大臣薛文遇對後唐末帝説:「河東調動也要反,不調動也會反,時間不會太長,不如先下手為強。」
清泰三年(936年)五月,後唐末帝改授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進封趙國公,改賜「扶天啓運中正功臣」名號,降詔催促石敬瑭前往鄆州就任。
石敬瑭與桑維翰、劉知遠等謀反,要求後唐末帝讓位給李嗣源親生兒子李從益,後唐末帝下令罷免石敬瑭所有官職,派兵討伐。
城外圍軍進攻非常激烈,石敬瑭親自抵擋飛箭流石,人心雖然堅定,倉裏糧食卻逐漸匱乏。
石敬瑭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許諾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向遼國每歲奉絹三十萬匹,以兒國自稱,中國自此有了「兒皇帝」稱呼。
劉知遠(後漢高祖)認為條件太屈辱:「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兵,不必許其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
石敬瑭在宰相桑維瀚支持下一意孤行。
九月,耶律德光領兵從雁門關南下,偷襲大敗後唐軍隊,殺死一萬多人。
後晉天福元年十一月己亥日(936年11月30日),遼太宗耶律德光冊石敬瑭為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於柳林即位(山西太原市東南)。
李嗣源義父李克用,與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結為兄弟,耶律阿保機兒子耶律德光是石敬瑭「父輩」。
石敬瑭(45歲)稱耶律德光(34歲)為亞父,在國書中稱自己為「兒皇帝」,耶律德光為「父皇帝」。
後唐末帝閏十一月(937年1月),石敬瑭向洛陽進軍,後唐末帝自焚,後唐遂亡。
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升汴州為東京,置開封府,改洛陽為西京。
天福六年(942年),成德節度使安重榮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
石敬瑭命令大將杜重威前往平叛,安重榮戰敗押送到鄴都,石敬瑭下令斬首,將頭顱用油漆塗抹,做成標本,送給契丹。
天福七年(942年),吐谷渾(退渾)在河東活動,威脅契丹,契丹要求石敬塘平亂。
石敬瑭兒子石重信和石重乂(音艾)遭叛軍殺害。
成德節度使安重榮及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先後接受吐谷渾部族投降,石敬瑭屢遭契丹責問。
942年7月28日,石敬瑭憂憤而死,享年五十一歲,廟號高祖,諡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於顯陵。
後晉顯陵又稱石敬瑭墓,是五代十國後晉開國皇帝後晉高祖石敬瑭陵墓,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石陵村西,封土高二十米,周長一百米。
墓前有清雍正二年(1724年)立碑,「晉高祖之陵墓」,墓原立有石像九對,現多埋於地下。
2013年,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園東有「邱靈寺」,縣志記載是石敬瑭靈輦(音殮)停放之處,後為護園人住所,寺內建築多已改建。
1965年尚存巨碑一通,是宋景德年間所立,已不復存在。
石敬瑭立兒子石重貴為繼承人,石重貴登基後決定漸漸脫離契丹,首先宣稱對耶律德光稱孫,但不稱臣。
開運四年(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石重貴投降,全家被俘虜到契丹,後晉滅亡。
遼保寧六年(974年),石重貴在北國生活二十七年去世。
2011年,遼寧省朝陽縣烏蘭河碩蒙古族鄉黃道營子村,出土後晉李太后與安太妃墓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