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姤卦九四 曹芳 出身不明做皇帝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易經故事 姤卦九四 曹芳 出身不明做皇帝


https://youtu.be/0ixUxomS35E


九四:包無魚,起凶。


包:胎盤包着胎兒,引伸包裹。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魚:有頭、鰭、尾的生物,即魚類。


起:胎兒離開母體,引伸起動、出現。

凶:地面下陷,象徵凶險。


意思是包裹內沒有用作祭祀的魚,出現凶險。


曹魏廢帝曹芳的故事,可解爻義。


曹芳(232年—274年),字蘭卿,沛國譙縣人(安徽省亳州)。

太和六年(232年),生於任城王府,三國時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1月22日-254年10月17日在位。


魏明帝曹叡的親生兒子全部夭折,曹芳是養子,自小在宮中成長,不知出自何宗室,出生來歷一概不詳。


《三國志》稱:「宮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來者」。

《魏氏春秋》記載,曹芳應是任城王曹楷兒子,即魏武帝曹操曾孫,任城威王曹彰之孫。


魏青龍三年八月庚午(235年9月23日),曹芳選為魏明帝曹叡養子,冊封齊王。


景初三年正月丁亥(239年1月22日)正月,立為皇太子。

同日魏明帝曹叡(曹丕之子)於洛陽病逝,時年三十五歲,廟號烈祖,謚號明帝,葬於高平陵,年僅八歲的曹芳正式即位。


《三國演義》中,曹叡臨終前,效法劉備託孤,把年幼兒子曹芳託付給司馬懿,封曹真兒子曹爽為大將軍,總攝朝政。


大將軍曹爽與太尉司馬懿,以司徒、司空、冢宰、元輔等統領百官。


曹芳為免勞民傷財,下令各項準備動工的宮殿、台閣,一概罷免,官府及公卿府中六十歲以上奴婢,放他們出去做一般平民。


240年,改年號為正始,曹爽主政,起用新人,架空司馬懿、隔離郭太后。


曹芳登基後,為避諱他的名字「芳」,位於洛陽北宮的皇宮花園「芳林苑」,改名為「華林苑」。

後來南北朝分裂,建業、長安的皇宮花園,因循舊制命名為華林苑。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曹芳下詔在魏武帝曹操廟庭舉行祭祀儀式,祭祀已故大司馬等功臣名將。


正始五年(244年)二月,曹爽為進一步樹立自身威望,起兵討伐蜀國。

司馬懿反對出兵,曹爽依然固執己見,進攻蜀國行動結果以失敗告終。


正始八年(247年),大將軍曹爽聽何晏、鄧颺、丁謐之計,軟禁郭太后於永寧宮,郭太后與曹芳告別時相對哭泣。


曹爽自此專權,重用在魏明帝時期受到罷黜的官員,違背先祖的用人政策,司馬懿無力阻止曹爽,五月稱病不與政事。


同年七月,尚書何晏上疏勸諫曹芳説:「從今以後皇帝到式乾殿或者到後園遊樂時,應該都有大臣跟隨,以便詢問商量政事,講解討論經書大義,並為世世代代所效法。」


同年十二月,散騎常侍、諫議大夫孔乂上疏:「如今天下已經太平,陛下可以不必再到後園學習騎術,外出一定要乘坐輦車,這是天下之福,也是臣子的願望。」,曹芳都沒有聽從他們的意見。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日,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從。

司馬懿(71歲)逼永寧太后降旨,廢曹爽兄弟,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城。


曹爽最終屈服,自請免去職務,不久被司馬懿定罪,夷滅三族,史稱高平陵事件。

曹魏軍政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同年四月,改年號為嘉平。


曹芳封司馬懿為丞相,令他和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同管國事。


251年,司馬懿死後,長子司馬師總攬朝政。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司馬昭奉命出擊姜維,到達京師,曹芳在平樂觀閲兵。


中書令李豐與張皇后父親張緝等人,圖謀廢掉司馬師,曹芳寫下血詔,密傳宮外,乘司馬昭在平樂觀請辭時將他殺死,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率領這支部隊討伐司馬師。


司馬昭入見,優人雲午等唱道:「青頭雞,青頭雞。」

青頭雞即是「鴨」,諧音「押」,提醒曹芳趕緊在詔書上畫押誅殺司馬昭,曹芳因恐懼而沒實行。


司馬昭率兵進入洛陽城,司馬師因此事誅滅夏侯玄等人三族。

逼曹芳廢黜張皇后,改立王皇后,擔心後患,圖謀廢黜曹芳。


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馬師派郭太后從父長水校尉郭芝,告知郭太后廢黜曹芳。

曹芳正與太后相對而坐,郭芝對曹芳說:「大將軍想廢了陛下,立彭城王曹據。」


曹芳起身而去,太后也不悅,郭芝說司馬師決心已下,勒兵於外。

太后說想見司馬師,為郭芝所拒,郭太后只得取璽綬給郭芝,郭芝再給司馬師。


司馬師聯合公卿中朝大臣上奏郭太后,謂曹芳年長不親政、沉迷女色、廢棄講學、棄辱儒士、與優人、保林等淫亂作樂,彈打進諫的清商令令狐景、清商丞龐熙,用燒鐵重傷令狐景身體,太后喪母時不盡禮等罪,請依霍光故事廢曹芳。


曹芳因此被廢,時年22歲,按登基前封齊王,在河內郡重門營建齊王宮,所有禮儀制度都如同諸侯王的封國。


曹芳被遷居西宮,乘王車,泣別太后,從太極殿南出宮,數十大臣相送,聯署上奏廢帝,署名第一的太尉司馬孚很悲傷,哭得尤其多。


朝廷通過商議,決定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


260年,司馬師弟弟司馬昭,派人弒殺皇帝曹髦。


泰始元年(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封曹芳為邵陵縣公。


泰始十年(274年),曹芳去世,終年四十三歲,諡號厲公。

0會員
197內容數
述而不作 貼近真實 frogwong於1980年開始從事傳媒行業,由紙媒(報章、雜誌)記者晉升至總編輯。 2015年退休離開傳統媒體,進入自媒體領域,創辦山寨廣播。2022年開始述而不作,搜集公開資料,去蕪存菁,用最貼近真實方式,還原歷史。 山寨廣播網站 frogwong.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我親身經歷的靈異故事從小,我就神經大條、加上似乎冥冥中有神明保佑, 我一直都很平安、沒遇過奇怪無法解釋的事情。 曾經我在某個偏鄉工作, 整個單位有九成的人都遇過靈異事件, 唯獨我一個人像局外人一樣, 頂多就是晚上休息時間,聽同事說, 他看見窗外有「人」在聽我彈鋼琴外, 而我什麼都看不見、生活上並沒有太被影
Thumbnail
avatar
isa小眼睛 健康飲食與瘦身
2023-09-22
佛門教孝月經典故事─盂蘭盆的由來與意義盂蘭盆節緣起《佛教佛說盂蘭盆經》,經中記載,佛陀弟子 目犍連尊者以神通觀察,母親在餓鬼道皮骨連立,化飯到母親嘴邊就變成火炭,尊者痛心,請示佛陀,佛陀開示:「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供佛齋僧。」憑藉三寶威神功德超昇母親到天界。盂蘭盆法會以佛法的加持力與施食功德,讓普度更具力,眾生得以真實消災解厄,招感吉祥!
Thumbnail
avatar
觀音山吉祥洲
2023-08-29
【影評】Netflix《河谷鎮》經典校園懸疑美劇 驚悚故事背後的真摯友誼:多麼幸運身邊能有一起同行的夥伴 改編自《阿奇漫畫》的電視劇《河谷鎮》,主要角色有亞契·安德魯斯、鄰家女孩貝蒂·庫珀以及富有的社交名媛薇蘿妮卡·洛奇,重要配角包含亞契的勁敵雷吉·曼托、摯友賈格赫德·瓊斯以及受歡迎的同性戀角色凱文·凱勒。故事時間線在現代與過去穿梭來回,一群高中生在這看似平靜無害的小鎮,因為一起謀殺案發現了接二連三的黑
Thumbnail
avatar
YC Sky
2023-08-27
☄ ᴄʜɪᴛ ᴄʜᴀᴛ ₀₀₁ 故事香氛xTFC 花藝︱經營品牌,從認識自己開始故事香氛負責人 Fion 與 TheFlowerCompany (TFC) 花藝師 Lisa,原為顧問公司的同事,一位品牌顧問、一位平面設計,先後離職創業,因緣際會為知名品牌跨界合作,還至學學開設香氛與花藝課程。本次對談,將從不同世代的創業者角度出發,暢談品牌經營、創業挫折與成長。
Thumbnail
avatar
學學
2023-02-10
『浪子回頭的寓言』 - 聖經故事的隱藏含義這個寓言描述了高我從光明到黑暗,最後再回到光明的進化歷程 以下是節自《路加福音》第 15 章第 15–32 節,是一則啟發人的浪子寓言。我們把欽定版《聖經》中的經文去除節號後呈現在下方。 某個特定的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他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過不幾日,
Thumbnail
avatar
神秘學講堂
2022-12-07
【靈異故事系列】計程車驚魂事件(終)承接上一篇羅哥的描述: 就當我在說著這一段話的當下,我從後照鏡裏看見美麗的她,原本是厭煩和生氣的眼神,突然變成了驚訝與好奇的表情,仿佛就像發現了什麽似的。 當我把話說完後,在後照鏡裏的她終於開口說出了這一整個晚上的第一句話。 -全篇完-
Thumbnail
avatar
飄蓬過客
2022-01-07
【靈異故事系列】計程車驚魂事件(2)承接上一篇羅哥的描述: ”不是吧!?我該不會真的碰到阿飄了吧!?“ 而就在這時我剛好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的交通燈前停下了。我在後照鏡裏看見那白衣的女人,雖然她的頭髪蓋住了臉部,但我看見了她的五官輪廓,很明顯的在上下抖動而且還發出了聲音,原來是她終於開口說話了! 好!我繼續撩! -未完待續-
Thumbnail
avatar
飄蓬過客
2022-01-06
【靈異故事系列】計程車驚魂事件(1)這是一位計程車司機:羅哥所親身經歷的靈異事件。
Thumbnail
avatar
飄蓬過客
2022-01-05
保險經紀人工作 - 翊瑋故事大家好,我們是牛奶找工作。 我們在牛奶找工作的 Instagram 帳戶上邀請了不同在工作的人跟我們分享他們的工作與生活,來看看翊瑋的故事吧! 1. 描述目前工作的內容 以我個人而言,保險經紀人的工作包含學習進修、找客戶、規劃保單、列客戶名單、約訪。 我日常一天的工作內容大概像這樣: 公司每天都會有
Thumbnail
avatar
牛奶找工作
2020-04-06
【拾藏幕後】盛浩偉:「召喚臺灣文學:關於故事、改編、非虛構寫作與轉譯的經驗與思考」自臺灣文學學科建置以來,到今日,已然累積許多研究成果,既拓寬了視野,也加深了我們對文學、對臺灣的認識。然而,在知識專業化的趨勢之下,臺灣文學學科無可避免地和其他所有學科一樣,都面臨到學院與一般社會大眾之間的隔閡,或者說「時差」:學院認知走在很前端,但一般社會大眾普遍的認知卻可能停留在二、三十年前……
Thumbnail
avatar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
201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