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民主的價碼:你投的是選票抑或是鈔票?

明年1/13適逢台灣四年一度的政治大事---總統大選即將來臨,各候選人紛紛端出符合各意向人民的政策決策,但我們是否有真的深思熟慮過我們的選舉制度呢?今日想跟大家分享茱莉亞卡熱所寫的民主的價碼,讓大家能更了解一些各國選舉制度與台灣的差別。

各國選舉制度

德國 政黨補助慷慨,但政治獻金不設限,故導致經濟政策都只反應汽車工業。 英國 未設收受政治獻金上限,僅對使用支出設限,導致拿到的錢比能用的錢還多,好奇金主背後的動機為何,是供黨內人員貪腐嗎? (支出設上限不代表相較於德國比較不會被私人利益綁架,反而更容易造成貪腐問題) 法國 明文禁止企業贊助政黨及競選活動 每人捐贈金額有上限7500歐元(多數人不具備大額捐款的能力,造成政治偏向為富人階級) 馬克宏實施小額捐款,卻由少數金主決定,例如5000歐元以上佔2%但卻是大部分的捐款來源(意思是即使98%真的是小額捐款卻敵不過2%的大額捐款) 且捐款可以得到相當大的減稅優惠,變相於以人民的稅金補貼有錢人的政治傾向(舉例一人只捐獻500元,是比較合理且能真正符合人民政治意向的做法,至少不會被有錢人所綁架) 義大利 千分之二制(個人稅金的千分之二捐獻給指定政黨) 千分之八(宗教)、千分之五(古蹟、運動) 意即繳越多稅金,捐獻就越多,且無金額上限,有錢人賺越多錢,稅金越多,可捐款的額度就越大,你越有錢,政府就會幫你出更多錢來支持你的政治傾向 義大利可投票兩次,一次投入票箱,一次寫在繳稅申報書上,但執政者沒想到的是大部分窮苦人是無稅可繳的!等於這些人在社會上根本無從發聲! 美國 老羅斯福時代強調國家有必要補助選舉,並設政治獻金上限,禁止企業捐款,防止政府被財團綁架 每人可提撥三美元支持總統競選基金,而這三美元是由聯邦政府額外出資(相較於義大利完全不設金額上限形成強烈對比) 相當於讓美國人透過繳稅選擇他們自己偏好的教育、健保、建設傾向 讓政治運作財源更民主(但更民主的同時,也可能需要思考是否對於社會決策是好是壞,或是意見不一的情形發生) 但近年來願意選擇提撥補助的公民越來越少,導致總統競選基金大幅下降(補助制功能萎縮) 拿到補助款,候選人的競選支出只能以補助款為限,不得接受政治獻金,這項限制非常重要,因為它讓候選人可以“選擇退出”,這套制度有非常致命的缺失---未考慮到調整補助款金額,完全由法律決定,使這項政策非常不彈性。 2008年歐巴馬率先放棄政府補助,使其競選支出不受法定上限,部分原因也因當時人民對於公費民主的不信任,但此舉開了先例,往後的選舉便開始了金錢遊戲。 作者建議與台灣現況 1.可使用固定面額的民主支票(例如50美元),用來贊助自己屬意的政黨,且要禁止任何人不得接受達100美元以上的政治獻金。 2.不讓候選人選擇公費或私費補助,全面禁止政治獻金。 3.用抵稅代替減稅,不論你是否需要繳稅,不用繳稅的人民亦可獲得退稅,進行真正的財稅正義。 4.競選支出須設上限,限制個人政治獻金與禁止法人捐款。 現行台灣雖然政治獻金法有設立上限額度,但為何貪腐問題持續不斷?政治人物對於選舉花錢毫不手軟,不在檯面上的資金暗潮湧動,到處設立的招牌廣告、旗子、以及充滿亂象的鞭炮聲及宣傳車。

如果使用民主支票會不會改善貪腐問題有待商榷,但至少使用民主支票可以讓比較沒有政治資源的小黨有發展空間,這對於整體政治是有好處的,至少國家不會僅侷限在某些意識形態上。大黨資源多自然可以像川普、歐巴馬看看誰砸的錢多誰獲選的機率就高,不過人民還是得有自己的公民意識,多增加自己媒體識讀的能力。

在這個充滿剪輯充滿惡意的環境,如何去保持自身的善循環是很重要的,而政治也是我們生活的一環,我們應選擇良善的政治環境,而不是變成財團的枷鎖。

#2024總統大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