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極限主義的藝術革命-盧齊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的創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都有聽說過,「有人把紙割一刀,就變成藝術家」這種不無戲謔的話?這大概是對「藝術家」的一種傳統式嘲諷,有時候我也覺得是台灣對藝術不太關心的一種表態(?)。

北美館收藏,大家可以去北美館看到。 圖/詔藝攝

北美館收藏,大家可以去北美館看到。 圖/詔藝攝

上次貼文有講到,導師說在看藝術品時,是需要看縱向與橫向的比較與脈絡的。藝術家持續創作時,會在一種表現形式上從嘗試的實驗,漸漸地走向深化,以拓展這種形式的極限。.當年「割一刀」的藝術家,就有一整個系列的作品。擁有阿根廷/義大利血統的盧齊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被稱為是「極簡/極限主義」的始祖。

《Concetto Spaziale, 1951》在這次Art week 中的一家畫廊裡展示。畫作尺幅不大,可以放進登機箱帶走(被毆飛)。

《Concetto Spaziale, 1951》在這次Art week 中的一家畫廊裡展示。畫作尺幅不大,可以放進登機箱帶走(被毆飛)。

極簡(或極限),是流行於20世紀50~60年代的一種藝術風潮,算是一種抽象的表現方式(?),他割破(或是刺穿)的,可不只是那張畫布而已。(還有割兩刀、割三刀、穿幾百個洞等等。)

嗯!這樣竟然也算藝術家?

我找了當時的台灣在台北中山堂舉辦現代化展的藝術家,例如李仲生、朱德群,其實他們的油畫作品已經很震撼了,不過封塔納的思想比之還是太獨特、太前衛了!(就算放到現在也不過時啊!)

李仲生老師《作品021》1972。

李仲生老師《作品021》1972。

沒有特別找朱德群老師的1951年作品,這是老師最知名的雪景系列《雪景系列—冬景》,1985-1986。

沒有特別找朱德群老師的1951年作品,這是老師最知名的雪景系列《雪景系列—冬景》,1985-1986。


我個人對藝術的認知,有點像是「藝術就是在思想上進行的革命」。用「打破畫布的空間」,來解開二維的限制,從而表現思想上的自由,後來這種「空間概念」也逐漸影響到其他的各種思維。

光是一個概念可以影響到其他藝術形式,就值得好幾百萬美金呢!(笑).第一張照片就是這次在Art week 中,一家畫廊裡展示的《Concetto Spaziale, 1951》。畫作尺幅不大,可以放進登機箱帶走(被毆飛)。

盧齊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 1899—1968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莉絲通信
17會員
51內容數
浮光掠影,或有啟發?
艾莉絲通信的其他內容
2024/11/15
「畫語─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以漫畫式策展手法,讓傳統書畫更加生動有趣,突破以往被視為「廣寒宮」的高門檻印象。策展人精心挑選充滿故事性的書畫作品,包含「二十四孝圖」、李嵩「瑞應畫」等,讓觀眾以全新視角理解歷史。展覽中更有「三顧茅廬」的徵聘圖與「文姬歸漢」等作品,顛覆書畫的固有印象。
Thumbnail
2024/11/15
「畫語─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以漫畫式策展手法,讓傳統書畫更加生動有趣,突破以往被視為「廣寒宮」的高門檻印象。策展人精心挑選充滿故事性的書畫作品,包含「二十四孝圖」、李嵩「瑞應畫」等,讓觀眾以全新視角理解歷史。展覽中更有「三顧茅廬」的徵聘圖與「文姬歸漢」等作品,顛覆書畫的固有印象。
Thumbnail
2024/02/03
對「無界之涯」特展的分享,尤其聚焦於首次公開展出的中研院典藏:六卷「坤輿萬國全圖」,並分享重要展品,包含軍持、五彩羅經帆船紋盤,讓參觀者能充分感受大航海時代的難易與貿易往來的邏輯。本次展期到2/18。
Thumbnail
2024/02/03
對「無界之涯」特展的分享,尤其聚焦於首次公開展出的中研院典藏:六卷「坤輿萬國全圖」,並分享重要展品,包含軍持、五彩羅經帆船紋盤,讓參觀者能充分感受大航海時代的難易與貿易往來的邏輯。本次展期到2/18。
Thumbnail
2024/01/22
新加坡藝博會帶來的藝術產業的學習之旅,從大型的藝博會到私人畫廊和美術館,都展現了不同的藝術風貌和流行。新加坡的藝術週,更是在周邊景點和造景作品上鋪展,展現出成熟的藝術產業鍊風貌。
Thumbnail
2024/01/22
新加坡藝博會帶來的藝術產業的學習之旅,從大型的藝博會到私人畫廊和美術館,都展現了不同的藝術風貌和流行。新加坡的藝術週,更是在周邊景點和造景作品上鋪展,展現出成熟的藝術產業鍊風貌。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