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豆瓣電影日曆是朴贊郁導演的韓國電影《分手的決心》,回顧了2022年夏天寫的這篇影評,還是很喜歡,就以它作為這個平臺的第一篇作品吧!
《分手的決心》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作者電影,從中依舊能看到朴贊郁導演充滿陰鬱詭譎風格的鏡頭語言。朴贊郁對暴力美學的迷戀並沒有完全消失,只是換了一種更為幽微的方式,隱藏於各種意象,甚至內化到人物的性格中,通過顛倒式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隱喻蒙太奇等造型表現,完成人物情感與主題的共奏。
本篇影評將從鏡頭語言、人物塑造、主題情感這3個部分來賞析這部作品。
鏡頭語言:
山與海的界線,男與女的界限
貫穿始終的“山”與“海”在這部電影中是承載人物特質與關係的重要意象,同時,在這兩個單獨的元素之間隱含著第三個元素——山海交界線,也是男女主角的情感交集處。
導演將這些“線”細細地鋪在牆上、壽司盒上、筆記本上、測謊心電圖上······線條組成的紋路,既像山的輪廓,也像海的波紋,有些曖昧,視覺上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迷惑性。
結局處,海俊尋著定位追到海邊找瑞來,這裡是一個鳥瞰鏡頭,畫面中有兩種“線”,一個是位於視覺中心的筆直的線條,即公路,兩輛車子在陽光下小小的陰影,構成了海俊的內心。
另一個是畫面右側由海浪構成的不規則線條,似乎是一個女性側臉的輪廓,象徵著喜歡大海的瑞來。
像海浪一般變幻莫測、消失于大海的女人,欲說還休的告白,以及留下兩團陰影(未結案)的“正直”的男人。
除了山海之間的線條,人物之間的界限感也值得注意。
第一次參考人調查時,瑞萊用中文說:“孔子說過,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我不是仁者,我喜歡海。”
這一幕,真實與鏡像的虛實變化反映著一場微妙的心理戰。通常,鏡子在電影中能起到延伸人物內心世界的作用,鏡子裡面的海俊是真實海俊的內心投射。
瑞來和海俊互相觀察著對方,鏡頭焦點呈現虛實交錯的狀態。
不同語言的出現是一種隔閡,同時也是吸引。因為是在韓語電影裡說中文,瑞萊自身攜帶的一種外來者形象的符號,讓海俊產生了好奇,這種好奇首先表現為從內心想知道她說的是什麼。這時鏡中的海俊是清晰的,他正專注地傾聽。
手機翻譯時,焦點轉移到瑞萊的鏡像,瑞萊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結合劇情,其實瑞萊的韓語水準算高。第一次見面海俊就說了,還有調查時說她用詞精准,後面的深夜短信更是,瑞萊打韓文飛快,給真正的韓國人憋得最後只打了一個字。
既然這樣,她為何非要說中文,再用手機翻譯?這裡似乎有意試探海俊,不同語言的魅力在這裡成了一種吸引的手段,根據海俊的反應,瑞萊後面說了更多中文,比如假裝對貓咪說,實際是說給偷聽的海俊:“把他的心拿來給我,我有點想要。”
在偷窺與被偷窺的遊戲中,語言的吸引力大幅增加,而翻譯成了一種“情趣”的表現。
聽到“孔子曰”那段的翻譯後,海俊不自覺地回應:“嗯,我也是。”這一幕的焦點轉移可以看出,海俊是真心被瑞萊“拉著走”了,刑警不僅順著嫌疑人的話說,還聊出共鳴來了怎麼回事?
我覺得這裡就是海俊被瑞萊迷住的起點,他的界限被攻破了,並不自覺地向她敞開。
接下來他不僅訂了高級壽司套餐,還給她擠牙膏、送防水創口貼,並做一些偷窺式潛伏,陷入了愛情······
山與海的界限,男與女的界限,在電影中最幽微、曖昧不明的細節處滲透,很容易被忽略。
我認為這部電影最有趣的鏡頭語言,恰好是這些被隱藏在花式蒙太奇之下的部分。
再看一些“界線消失”的鏡頭:
瑞萊的視角,從海邊挖的坑裡看出去,此時沙子成了山壁,隨著海水一點點漫進來,“山”消失了,被海水沖刷填滿。瑞萊的眼中山和海的界線消失的時刻,她終於迎來了死亡,海灘上小小的漩渦,是她最後的痕跡。
剩下海俊獨自在海灘徘徊,礁石作為象徵性的山,隨著海水漲潮,山和海的界線是真的正在消失,海水正將他席捲到更深、更黑暗的絕望,如同在地獄中尋找愛人的俄耳甫斯。
人物塑造:
她像一隻殺死烏鴉來吸引關心的貓
瑞萊和海俊的人物性格和情感走向也緊扣山和海。
從山上到海邊,首先對應的是發生在兩個地方的殺人案。在山上親手殺死第一任丈夫的瑞萊,跑到海邊城市來間接殺害了第二任丈夫。
其次,從地理特質上看,山到海是一個下降的趨勢,對應人物從高處走向低處,走向坍塌的自我毀滅結局。
海俊是一個自負驕傲的人。在山上(或樓頂,總之是高處),導演常常用大仰角鏡頭去拍海俊,當搭檔秀完趴在地上只敢露出一個頭往下看,海俊卻威風凜凜地站立著,展現了人物的性格,比起進距離察看,他更習慣于在高處審視。
當然,導演並不想拍一個高高在上的大男主,海俊高高在上凝視死亡的時候,死亡用更加奇詭的視角凝視著他,是真正的“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
然而到了海邊,因為“下降了”,位置的變化背後,是權力地位的變化,原本是偵辦重案的刑警,現在只有抓一些偷鱉賊之類的小雜犯。
他失去了在山上俯視的優勢,不再有曾經的自負驕傲,妻子也說他整個人都枯萎了。
案發現場甚至設計在更低的位置——游泳池內,傾斜鏡頭渲染死亡現場的衝擊力。
妻子一針見血:“你得有殺人跟暴力才幸福。”
海俊對死亡者的俯視,對未結案件的執著中,似乎有一點到“迷戀”的程度,比如瑞萊第一次打開未結案簾子時嚇了一跳,第一張映入眼簾的竟然是死者瞪著眼、蟲子爬在眼球上的特寫照片。
只是出於職業的正義感嗎?想要提醒自己被害者死不瞑目,一定要破案的決心?如果真有那種正義的決心,就不會兩次都放過瑞萊,還叫她銷毀證據了吧?
那麼是否海俊的潛意識裡,有一點對殺人、暴力本身的迷戀呢?沒了殺人案,就沒了生命的激情,逐漸枯萎。
或者說,是否導演把自己對暴力美學的迷戀,揉進了這個人物的性格裡面,而不是用作刺激場面直接展現?
另外,海俊的服飾也反映著他的性格,最近韓國影視劇裡的刑警穿著一般是秀完這種休閒外套或皮衣,而海俊辦案時卻總是穿一整套西裝,像以前的老式偵探。
相比之下,瑞萊的服裝更多彩,以藍綠色為主,符合電影的主色調。
瑞萊有點像水母,看似透明,卻有毒。水母又是片中反復出現的意象,對於海俊來說,水母象徵著像睡眠一樣極度缺乏、逐漸乾枯的生命的激情。包括因為缺乏睡眠,眼睛很幹一直滴眼藥水的小動作也是。
海俊,這個名字裡有很多水的男人,卻把自己活成了一座“乾旱”的大山。
瑞萊的“毒”似乎有一點天真,她並不是典型“蛇蠍美人”,在我眼中,瑞萊更像一隻殺死烏鴉來吸引關心的貓。
她通過殺人的方式來吸引海俊,她的愛很嚇人。是無道德節制的、莽撞而病態的、帶著動物般的本能,卻有著來自人類的真心。
瑞萊喜歡海。在擺脫了痛苦的“山”之後,她也擺脫了被男凝審視的欲望身份。在令她舒服的海邊,她反而能夠放下心來做她自己,去愛。
比起海俊的“下降”是失去。瑞萊的“下降”是完成式。
主題表達:
命運的錯位,永久的未結
“你說愛我的瞬間,你的愛就結束了。你的愛結束的瞬間,我的愛就開始了。”
“用韓語說。”
這一次沒有手機翻譯,海俊聽不懂那句中文。
因為“山和海”命運般的錯位,整個故事裡就沒有一件事是“對的”、“恰當的”、“剛好的”,無論是案件、語言、還是愛情,都失去了線索,變成了永久的未結案。
海俊早就被瑞萊迷住了,而瑞萊一開始似乎只是喜歡,沒到愛的程度。那時她的主要目的還是利用海俊掩蓋她的“完美犯罪”,不要被遣送回國,被海俊識破“138層”時,她也很聰明地及時打開手機錄音,引導海俊留下對他不利的證據。
星期一奶奶被瑞萊利用,她被洗腦一般反復播放歌曲《迷霧》,當海俊也開始沉迷這首歌時,他就像一個受騙的獨居老人。
當他的愛隨著自負心一同崩潰,他沒有繼續愛的勇氣,所以就逃走了,所謂的“回歸家庭”。
編劇在採訪中說:“雖然是失去最愛之人,在徘徊的男人,但在我看來像是尋找自我而徘徊的男人一樣,瑞萊雖然是深愛的人,但她是誰呢?如果這麼想的話,海俊潛藏在深處的自我,某個瞬間必須要放棄的類似野性的東西,看起來就像是埋藏起來以後,卻一直在尋找的人一樣。”
似乎瑞萊不是作為獨立的女性,或一個男性凝視下欲望符號去描繪,而是原本就存在于一個男人內心深處的,他所缺乏的、被壓抑的某種野性、某種迷戀。
不同語言導致的延遲、山和海的錯位,都是因為他不瞭解自己,他像個傻子一樣徘徊在海邊尋找,卻不知道就在自己腳下,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而“界線消失”的結局,是最終無法找到自我,只能毀滅的至暗時刻。
總體來說,《分手的決心》還是一部品質上乘的作者電影,完成度很高,把一個不那麼新鮮的懸疑愛情故事講得很古典、別致。朴贊郁導演的調度能力真的是類型片教科書級別的,延續個人風格但不重複自我,有新的探索和突破,相較於同場競技的對手相對保守的作品,最佳導演獎還是實至名歸。
借用片中的形容作結,有的電影像波濤一樣洶湧,有的電影則像水中的墨一樣慢慢暈開。而朴贊郁從前者到後者,只用了一個《分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