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y Connected

Stay Connected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人脈和社交。

(一)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當然,還因為我的個性會「不好意思」請託人,加上面子問題—麻煩人就是在顯示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多半自己撐住。

然而,必要時的求助其實是健康的人際關係,比方,在人生地不熟,又需要實地看房時,能託在地的「朋友」幫助真是解決燃眉之急。這無關自己的能力,甚至還是給人能助人的一種成就感也說不定。就像我也樂意推薦認識的實力派﹗

近期,聽讀到一些心生共鳴的作法。例如,為了「成長」的出發點地向前輩請益,可說就是天助自助者—money XYZ 在這支影片中說的概念,我很認同。這是不消耗的關係—有時候免費的更貴﹗要知道「師父」最寶貴的就是時間了。偏偏好多人不做好功課就連珠炮地發問。師父反成了工具人。而且因為寶貴的是時間,所以學生自己不問,明師也不會好為人師的。所以,做好自己該做的功課一定是「遇到貴人」101。

跟人脈有關的是「裙帶關係」。跟對的人共事是一種幸運也是幸福,所以有自己的人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讓人詬病的是下面的人因為受到賞識而自以為是了起來,本應珍惜更加謹言慎行,然而卻因為自己能力不足致生了一連串的「難堪」—一則實例是:修了太多課而交不出作業的研究生,為了做旁聽課的作業而交不出選修課的作業—因為旁聽課的老師位高於選修課者,不知該生是為了作「壓軸」的旁聽作業而來不及做應做的作業?

而選修老師回應在場發聲的學生,「學生願意交作業就不錯了,讓大學生遲交甚至是不願意﹗」不知選修老師是否知道該生是經同僚認證的「優秀」學生?若是,可能有官官相護之虞;若否,也是枉顧其他準時交作業者的權益。再說,拿研究生與大學生相比,實難說服我。不知道給予認證者若知道經自己認證者有此行徑,是如何感想?畢竟,我也體驗過識人不明後的心情,交織背叛、自我懷疑…


(二)networking v connection

一般時候想到人脈就說是networking。前面說到我對這個詞似乎是抱負觀感。然而connection產生連結,就給我正面的感受。

與人產生連結,是Brene Brown的論文主題。澳洲許多新落成的大樓也是明亮的設計,建築的理念是「人與自然的連結」。我們都是生態系、星系中的一份子。


對我來說,優質的人脈實為「君子之交淡如水-stay connected」,能力所及互助共好。而那些見聞,就當「以人為鏡,以明得失」。


#做自己

#實力派

avatar-img
愈陳愈香
1會員
5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愈陳愈香 的其他內容
因這篇 判決 報導而有的 想法是: 1)聚會訂位儘量要離出口近一點 2)維生通道要了解,出入的場所通過消防安檢的證書就放在明顯易見之處 3)「法院組織金字塔化」可以關注—畢竟一到三審廢時許久,到了法律審的案件被廢棄重審,要還原事實可說是無米之炊吧。 #升斗小民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忘記是哪位老師提出的,大概是在中華文明網課,說到社會上有些職業最好是「備而不用」—例如關於「維持秩序」、「防災救難」等消防員或警察等工作。因為我沒有從「備而不用」的角度看過他們正在做的事,所以這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 最近有些生活經驗讓我想到法律的教育下,人人都有相當程度的權利意識,甚至可以說是
因這篇 判決 報導而有的 想法是: 1)聚會訂位儘量要離出口近一點 2)維生通道要了解,出入的場所通過消防安檢的證書就放在明顯易見之處 3)「法院組織金字塔化」可以關注—畢竟一到三審廢時許久,到了法律審的案件被廢棄重審,要還原事實可說是無米之炊吧。 #升斗小民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忘記是哪位老師提出的,大概是在中華文明網課,說到社會上有些職業最好是「備而不用」—例如關於「維持秩序」、「防災救難」等消防員或警察等工作。因為我沒有從「備而不用」的角度看過他們正在做的事,所以這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 最近有些生活經驗讓我想到法律的教育下,人人都有相當程度的權利意識,甚至可以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