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6|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洗腎病人的心臟疾病風險及血液中鐵蛋白濃度的關係

冼腎的病人,其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如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是比一般人高過10倍。傳統的冠狀動脈危險因子包括:年齡,男女性,家屬史,高血壓,糖尿病史,高血脂症等等。但是洗腎的病人除左了上述的危險因子外,尚有其他的原因,包括洗腎本身這個治療方式和腎臟疾病本身都是可能的原因。因為上述原因都會引起氧化壓力,慢性發炎,血管鈣化,還有曝露在尿毒素之中。

1981年,有位科學家發現,在有比較高鐵儲存在體內的男人和停經後婦女,比一般人有比較高的心臟疾病。某些研究發現血清內的鐵蛋白濃度和頸動脈血管壁的厚度有關。動脤粥樣硬化斑塊內含有氧化還原活性的鐵和鐡蛋白的沈積。

因為沈腎的病人,每次洗腎大約會失掉5-7毫克的鐵。而且使用紅血球生成素來促進造血。因此最後會造成身體內的鐵缺乏,須要補充鐵質。而洗腎的病人,補充鐵質以從血液補充為最有效。但是要補充到什麼程度,才不會造成鐵過多,而造成身體器官的傷害和鐵沈著症,尚未有很明確的定論。

依研究發現,血中的鐵蛋白濃度和冠狀動脈阻塞成正比。而且血中鐵蛋白濃度大於600ng/ml的病人,其發生冠狀動脈阻塞的機率,為血中鐵蛋白濃度小於600ng/ml的6.93倍。

在動物的研究也發現,用鐵結合劑來把鐡結合,而排出體外,可以減少發炎反應和動脈粥狀硬化。

因此,洗腎的病人,其血中的鐵蛋白不要超過600ng/ml,可能是比較安全的範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