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產業相對保守的關係(客戶大多為傳統營建工程領域想要導入數位轉型),最近因為老是覺得自己好像走的比周遭的人都快太多;卻又常常擔心與真正在AI領域耕耘的人相比,我對AI產品發展的理解太過於表面,總之是一個有點抓不到自身定位的狀態。
因此想要靠著強迫自己把對一些AI產品嘗試的心得寫下來,或許可以藉此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因此決定開始這個系列。

之所以挑選Microsoft Copilot Studio作為第一個專題系列,是基於以下原因:
- Microsoft在LLM成為顯學後,總裁Satya Nadella在各種投資與收購等商業操作上可說技驚四座,剛好可以來看看他們自家產品的發展定位是否也有獨到之處。
- 網路上針對Copilot Studio的心得分享文很少,尤其中文圈幾乎沒有。
- Microsoft既有生態系已經有Azure AI、Power Automate、Powerapps等成熟產品,我更好奇Copilot Studio是否可以順利融入生態系,發揮1+1>2的效果。
- 剛好最近有工作跟Copilot Studio有關
(這才是重點吧)。
那麼從下一篇Chapter 1起,就開始這個系列囉!
P.S. 原本預計是想要參加 iThome鐵人賽 來強迫自己寫的,但看起來活動要9月份才會開始,那就先用Vocus強迫自己練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