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 只能節哀」

「生而為人 只能節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09年,日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熱映,這才讓社會大眾開始注意到這群直對死亡的外線工作者,其實這行業包含的面向很廣,禮儀師、入殮師、法師、國樂手、化妝師、孝女白琴、雕刻師等,而近日熱度逼人的陸劇「春色寄情人」中男主的職業~遺體整容師,也在他們同一行列中。

或許是劇中場景位於小鎮,或許是編劇想透過職業來塑造男主的孤獨感,而過分去強調居民對男主職業的忌諱,而男主也因為自己的職業選擇遠離人群,終日不苟言笑,甚至連簡單的握手也不能,這樣的角色形塑手法也不能說有錯,因為這樣才更能和身為殘疾者的女主成為般配,兩個缺陷者結合的愛情往往更能深抓住觀影群眾的眼睛。

但是遙想當年因為「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的爆紅,為了每天尼爾森數字上的高低,我也是做了大量的田調與節目邀請,遍尋北中南知名從業人員,透過節目中深度訪談,進而了解到他們平日工作的強度與辛苦,有時更是要面對許多科學無法解釋的靈異現象,而且很多從業人員更常是不以賺錢為目的,盡可能地去回饋社會,像是921大地震時,一群遺體美容師自發性的組團前往災區,義務性的協助遺體重建工作,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的工作下來,才讓災區的逝者能體面的走上最後一哩路。所以在我認為,現今社會大眾對這群送行者們抱持的態度應該是像女主一樣,是敬畏,是崇拜,而不是一昧的避諱、嫌棄,如同女主在微信上對男主的備註~「偉大的人」。

劇中男女主雙向奔赴的感情,成人式的愛情現實觀,奶奶間的閨密情誼,其實都不如透過幾段故事讓我們學會「直面死亡」這個課題來得吸引我,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會面臨到死亡,失去,是無可避免的,伴隨著自己哭聲來到這世界的我們,原本就是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擁有,所以失去,其實並不可怕。面對在我們面前的死亡,當下我們或許會傷心難過,或許會懊惱憤慨,但更應該正確的面對現實面,關於死亡,我們應該要怎麼做事才是正確,正如男主的座右銘~「生而為人 只能節哀」。

raw-image


avatar-img
Marco Weng的沙龍
4會員
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arco We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0年,3650天,87600個小時,這麼長時間的戀愛,卻走不進婚姻,這是個什麼概念?只是因為「習慣」?寂寞時有人陪著說說話?照三餐電話問候請安?得空時吃吃飯喝點小酒?偶爾再看個小電影或是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還是彼此生理需求的互相解放?這些事情其實換個人陪都可以成立,那為何2人還要維持那麼長時間的男
《與鳳行》這部劇真的可以追,趙麗穎的颯爽,林更新的腹黑,超絕華麗的特效,強大的OST,再加上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仙俠觀,讓人追起來完全不會有太多過往仙俠劇的視覺疲乏,但追完之後深深覺得劇名可以改成《我的神君戀愛腦》會更貼合。 為什麼會這樣說,因為有別於以往段情決愛的仙俠劇,林更新從神君下凡體驗人生時遇
下飯劇「田耕紀」中有一段,大反派為走私鐵礦便利,要男主協助強行徵收民地,有些老人認為田地為祖輩所傳,家中世代為農,拿了拆遷款搬去鎮上雖住上了大房子,但卻不知往後將以何為生,所以不願意搬;但有些人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認為拿了拆遷款搬去了鎮上,將從此擺脫所謂的「泥腿子」生活。 其實兩派人都沒有錯,試問清
10年,3650天,87600個小時,這麼長時間的戀愛,卻走不進婚姻,這是個什麼概念?只是因為「習慣」?寂寞時有人陪著說說話?照三餐電話問候請安?得空時吃吃飯喝點小酒?偶爾再看個小電影或是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還是彼此生理需求的互相解放?這些事情其實換個人陪都可以成立,那為何2人還要維持那麼長時間的男
《與鳳行》這部劇真的可以追,趙麗穎的颯爽,林更新的腹黑,超絕華麗的特效,強大的OST,再加上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仙俠觀,讓人追起來完全不會有太多過往仙俠劇的視覺疲乏,但追完之後深深覺得劇名可以改成《我的神君戀愛腦》會更貼合。 為什麼會這樣說,因為有別於以往段情決愛的仙俠劇,林更新從神君下凡體驗人生時遇
下飯劇「田耕紀」中有一段,大反派為走私鐵礦便利,要男主協助強行徵收民地,有些老人認為田地為祖輩所傳,家中世代為農,拿了拆遷款搬去鎮上雖住上了大房子,但卻不知往後將以何為生,所以不願意搬;但有些人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認為拿了拆遷款搬去了鎮上,將從此擺脫所謂的「泥腿子」生活。 其實兩派人都沒有錯,試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