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對話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了解到現在的生成式AI各有千秋,且能協助的事之多,各家業者有如「電信公司」,遲早會是比較「行動方案」,甚或是拿著不同業者的「多門號」,人人都配有人工智慧了。


我一向不是科技的早期使用者,各家AI我都只用過免費版。

  • ChatGPT

作為前鋒的GPT,曾請它協助將英文句子潤色、修整文法,以解決老美提醒的"English is horrendous";也在不了解區塊鏈技術之間的「關係」時,請教它。它的回覆的確有助我理解技術的關係,讓我能在寫作時做更好的分類。


請它協助我翻譯。譯文當然很是流暢,不過,在一些用字的選擇上,我想還是不夠新,比方現在常見的pivotal,它當時以important 或key這種單字輸出。而中文的寫法如果不恰當,它也就以詞類變化工作而已,例如「最後提出提案」,它給我 a proposal is proposed. 雖然不是錯誤,但已經是「最後」而且我想有點變化,所以就改成a proposal is concluded.


另外,也與它對話,對於我的發問—僅提問無給額外指令下,總會給我滿滿的十點回答,實在讓我自嘆不如。但也幸好如此,可以協助自己的不足,能對事情有較全面的觀察。


  • Claude

初使用Claude免費版讓我感到驚艷。使用它進行翻譯,同樣也沒下額外指令,沒想到除了譯文之外,它還給了我選字的「理由」﹗﹗理由充分,真是學習的利器(至少是在沒有噫語的情況,而我也有區辨的能力)。


夜半醒來,腦子暫時跳針/無法順利入眠,想了想「威權、自由與規則」,它們之間的關係匪淺啊。於是請想請它協助,從它的回答,給我一些思考的線索—


我:請告訴我威權、自由與規則之間的關係

C:這是一個複雜且富有哲學意味的問題。威權、自由和規則之間的關係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


1. 平衡與張力:

這三者之間存在一種動態平衡。威權可能限制自由,但也可能通過規則來維護秩序。過度自由可能導致混亂,而規則則試圖在威權和自由之間找到平衡點。


2. 相互依存:

某種程度的威權和規則是維護自由所必需的。完全無規則的自由可能導致"強者為王"的局面,反而侵犯了多數人的自由。


3. 潛在衝突:

威權往往會與個人自由發生衝突。規則可能被視為限制自由,但也可能被視為保護自由的機制。


4. 社會契約:

從社會契約論的角度來看,人們自願放棄部分自由,接受某種程度的威權和規則,以換取更大的集體利益和安全。


5. 文化和歷史背景:

不同社會對這三者的理解和平衡可能大不相同,這往往與其文化傳統和歷史經驗有關。


6. 動態變化:

隨著社會發展,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調整。例如,新技術的出現可能需要新的規則,也可能挑戰現有的威權結構。


您是否希望我對其中某個方面做更深入的探討?


我:威權教育的弊病

C:威權教育確實存在許多弊病,這種教育模式可能會對學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負面影響。以下是威權教育的一些主要弊病:


1. 抑制創造力:

威權教育往往強調服從和記憶,而不鼓勵獨立思考和創新。這可能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2. 阻礙批判性思維:

學生被教導接受權威的觀點,而不是質疑和分析信息。這不利於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3. 降低學習動機:

當教育過程缺乏互動和參與時,學生可能失去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


4. 情感和社交發展受限:

威權教育往往忽視情感教育和社交技能的培養,可能導致學生在這些方面的發展不足。


5. 增加學生壓力:

過分強調成績和服從可能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6. 不利於培養領導力:

缺乏自主性和決策機會,學生難以發展領導才能。


7. 固化社會階層:

威權教育可能強化現有的社會結構和不平等,不利於社會流動性。


8. 缺乏適應性:

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僵化的教育模式可能無法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靈活性。


9. 道德發展受阻:

過分依賴外部權威可能阻礙學生自主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


10. 民主意識薄弱:

威權教育不利於培養民主素養和公民意識,可能影響社會的民主化進程。


這些弊病突顯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朝著更加開放、互動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向發展。您對此有何看法?是否有特定方面您想進一步討論?


我:如何將所受的威權教育褪下

C:褪下威權教育的影響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自我意識和持續努力。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幫助的方法:


1. 培養批判性思維:

- 學會質疑權威和既定觀念

- 尋求多元觀點,比較不同信息來源

- 練習邏輯推理和分析能力


2. 發展獨立思考:

- 形成自己的觀點和價值觀

- 做決定時思考個人需求和信念

- 鼓勵自己提出創新想法


3. 擴展知識面:

- 閱讀多樣化的書籍和文章

- 接觸不同文化和思想

- 參與開放性討論和辯論


4. 提高自主性:

- 設定個人目標並為之努力

- 學習時間管理和自我激勵

-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5. 重視情感教育:

- 學習識別和表達情感

- 發展同理心和人際交往能力

- 關注心理健康和情緒管理


6. 接納失敗:

- 將失敗視為學習機會

- 減少對完美的追求

- 培養韌性和適應能力


7. 探索個人興趣:

- 嘗試新事物,發現真正的愛好

- 投入時間發展個人才能

- 尋找激發熱情的領域


8. 學習合作:

- 參與團隊項目

- 分享知識和技能

- 欣賞多樣性帶來的價值


9. 練習自我反思:

- 定期回顧個人成長

- 分析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

- 設定自我改進的目標


10. 尋求支持:

- 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 參加成長型工作坊或課程

- 必要時尋求專業輔導


11. 培養開放心態:

- 接納不同觀點

- 願意改變自己的看法

- 保持好奇心和學習欲望


12. 實踐民主參與:

- 參與社區活動或志願服務

- 了解公民權利和責任

-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民主原則


這是一個需要時間和耐心的過程。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改變是漸進的,對自己保持耐心和寬容。您對這些建議有什麼看法?是否有特定方面您想更深入地探討?

---

以上記錄。


記得有次和娟在公車上聊天,具體她是怎麼說的?「你是不是…」雖然句子不長,真的忘了,只記得我的回答是「不是耶,我只是知道考試要怎麼選答案。但我知道答案與現實的作法不一樣。」自己當過背多分就是了。數理科有標答,而史地等科目往往只是背多分,所以我們說「威權教育」?我對「規則」的心儀是來自於數理的「標答」,而不是「考試」測驗的「標答」。


國中時喜歡的英文和生物,本來期待高中有機會解剖青蛙。但高中的物理老師教學實在太難理解,而我的問題又那麼多,沒有時間和成績效益啊…於是就錯過了生物課。(不過後來的後來,聽說解剖青蛙時,現場有腥味後,可惜就不那麼可惜了。幸好,我還有植物﹗﹗)


讀了Claude給我的回答,我知道我有學習與教育裡的美好,之所以內在產生不一致是來自社會的價值觀。那麼要反的威權真的有被反到嗎?眼下是不是「為反而反」、「為改而改」呢?


    avatar-img
    1會員
    5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愈陳愈香 的其他內容
    是眼淚。 和媽媽一樣,容易看個影片就感動到哭得浠瀝花拉。關鍵字:感動。其實感動與感謝是一體兩面,因為不容易視一切為理所當然,所以容易感謝,所以也容易感動。 通常影片裡有故事的劇情,或人面對困境的態度與有情有義,所以容易被感染。後來有機會體驗到其他莫名奇妙讓我感動的時候— 西藏—
    Signature: a person’s name written in a special way by that person 「簽名」有趣的組合是signature dish- 「招牌」菜。 所以「我」能有哪些signature? signature color- 透明。曾經有
    忘了何時感受到即便是一條被子對於臥床的病人而言都可能重如泰山,明明它在體能「正常」時可說是輕如鴻毛… 剛好前不久聽黃仁勲受訪,他提到自己不願意5點起床「叫醒」家裡的毛小孩,因為只要他一下床走動,小狗立刻就會感受到「震動」而被吵醒。雖然爸爸是愛狗之人,但我似乎接收了媽媽對毛小孩的恐懼,所以從小就
    讀到 “cultivating resilience and gratitude is a lifelong journey“,想到感恩的心路的確有「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曲折。 因為感恩節的名字,它是我最喜歡的西方節日。曾經感恩是那麼輕易地「信手捻來」,看來自己很是幸運—以為
    讀到「AI 能通過律師資格考,但未能在專科醫學測驗取得突破」,讓我想到「氣」與「氣場」、中醫的「望與聞」或許就是AI無法透過鏡頭「感知」到的。 望與聞、氣與氣場說來玄妙,然而就像品酒或品茗,一旦體驗過上好佳釀或上等茶,就等於「內建」了一定的品味標準。之所以這麼說,來自於我的審美經驗以及與人互動
    日文以漢字表達的溫柔總會出現個「優」字。 有說日本女生是最溫柔的。那時我以為溫柔就是聽話,根本就不覺得這是什麼值得培養的特質。之後有機會上一位留日的老師帶領的園藝治療課,上課的初衷是了解為何三棵薰衣草在適時澆水下,竟然還是失敗。萬沒想到自己在課程中被療癒了。當時我正苦於「自己的不受教」,面對團
    是眼淚。 和媽媽一樣,容易看個影片就感動到哭得浠瀝花拉。關鍵字:感動。其實感動與感謝是一體兩面,因為不容易視一切為理所當然,所以容易感謝,所以也容易感動。 通常影片裡有故事的劇情,或人面對困境的態度與有情有義,所以容易被感染。後來有機會體驗到其他莫名奇妙讓我感動的時候— 西藏—
    Signature: a person’s name written in a special way by that person 「簽名」有趣的組合是signature dish- 「招牌」菜。 所以「我」能有哪些signature? signature color- 透明。曾經有
    忘了何時感受到即便是一條被子對於臥床的病人而言都可能重如泰山,明明它在體能「正常」時可說是輕如鴻毛… 剛好前不久聽黃仁勲受訪,他提到自己不願意5點起床「叫醒」家裡的毛小孩,因為只要他一下床走動,小狗立刻就會感受到「震動」而被吵醒。雖然爸爸是愛狗之人,但我似乎接收了媽媽對毛小孩的恐懼,所以從小就
    讀到 “cultivating resilience and gratitude is a lifelong journey“,想到感恩的心路的確有「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曲折。 因為感恩節的名字,它是我最喜歡的西方節日。曾經感恩是那麼輕易地「信手捻來」,看來自己很是幸運—以為
    讀到「AI 能通過律師資格考,但未能在專科醫學測驗取得突破」,讓我想到「氣」與「氣場」、中醫的「望與聞」或許就是AI無法透過鏡頭「感知」到的。 望與聞、氣與氣場說來玄妙,然而就像品酒或品茗,一旦體驗過上好佳釀或上等茶,就等於「內建」了一定的品味標準。之所以這麼說,來自於我的審美經驗以及與人互動
    日文以漢字表達的溫柔總會出現個「優」字。 有說日本女生是最溫柔的。那時我以為溫柔就是聽話,根本就不覺得這是什麼值得培養的特質。之後有機會上一位留日的老師帶領的園藝治療課,上課的初衷是了解為何三棵薰衣草在適時澆水下,竟然還是失敗。萬沒想到自己在課程中被療癒了。當時我正苦於「自己的不受教」,面對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遇到故障申告或客服問題時,經常需要與語音系統對話,但這樣的狀況只會越來越多。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AI語音系統的故障申告對話過程,以及對未來科技與人性關係的思考。作者透過個人經驗探討了人與機器的互動,以及可能面臨的情感抽離和機械化。透過文章,探討了AI是否在訓練和影響人類,最終進化人類的人性。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你對 AI 的認識有多少?你在生活或工作上有運用哪些 AI 的應用服務嗎?一起來了解這個目前很夯的議題。 根據 google 對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的解釋:AI 是人工智慧,定義是打造電腦與機器的科學領域,可以進行推論、學習以及採取行動。這些過往需要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以下來談談生成式AI對未來世界的轉變: 商業格局重新構想:邁向未來,生成式人工智慧成為改變商業格局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生成式AI (Generative AI)是一種人工智慧,它調度機器學習方式來產生新的或者是原創的文字、
    AI與虛擬帳號的盛行,帶來了機會與風險,需要保持警覺與理性,避免被迷惑與控制,以及辨別訊息真假,是每個網路使用者該思考與學習的。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本文科普了電信產業導入生成式 AI 的兩大使用範例,以及對生成式 AI 衍生服務的接受度。進一步探討了用戶自動化和網路自動化的重要性,並提出對於電信業導入生成式 AI 的展望。
    Thumbnail
    遇到故障申告或客服問題時,經常需要與語音系統對話,但這樣的狀況只會越來越多。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AI語音系統的故障申告對話過程,以及對未來科技與人性關係的思考。作者透過個人經驗探討了人與機器的互動,以及可能面臨的情感抽離和機械化。透過文章,探討了AI是否在訓練和影響人類,最終進化人類的人性。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你對 AI 的認識有多少?你在生活或工作上有運用哪些 AI 的應用服務嗎?一起來了解這個目前很夯的議題。 根據 google 對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的解釋:AI 是人工智慧,定義是打造電腦與機器的科學領域,可以進行推論、學習以及採取行動。這些過往需要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以下來談談生成式AI對未來世界的轉變: 商業格局重新構想:邁向未來,生成式人工智慧成為改變商業格局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生成式AI (Generative AI)是一種人工智慧,它調度機器學習方式來產生新的或者是原創的文字、
    AI與虛擬帳號的盛行,帶來了機會與風險,需要保持警覺與理性,避免被迷惑與控制,以及辨別訊息真假,是每個網路使用者該思考與學習的。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本文科普了電信產業導入生成式 AI 的兩大使用範例,以及對生成式 AI 衍生服務的接受度。進一步探討了用戶自動化和網路自動化的重要性,並提出對於電信業導入生成式 AI 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