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8|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讀懂一本書》閱讀心得-中國最會講書人知識變能力的秘密

你是不是想閱讀書籍卻始終還沒開始? 讀了之後卻還是不知道書中在說什麼?

為什麼讀完覺得整本書都是重點?

我也曾經有著跟你一樣的煩惱,閱讀了很多書籍,讀完之後就沒了,甚至不知道為何而讀?

《讀懂一本書》作者樊登,是付費平台「樊登讀書」的創辦人,靠著說書及讀書,三天創下2億人民幣的紀錄,影響3300萬人的知識平台,我心想到底有什麼魔力讓3300萬會員如此著迷?


作者在書中講到

一.首先先破除迷思,對於閱讀書籍的誤解

1.讀書無用?

2.只追求有用?

在我自身有一個經驗,曾經有人跟我說你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

當下其實很錯愕,我讀的書籍用不到我生活上?我思考了一下,套用作者說的「知識是強勢貨幣,放在那個年代,都是高保值的東西。」雖然我現在用不到不代表以後我用不到,也許我累積的知識還不夠多,我領悟的不夠多,我理解的不夠多,但是在未來我可能會有用到的機會,至少在學習知識上我是喜歡的。作者提到「知識本身是非常有用的,不要以為讀了似乎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不了作用,其實它會潛在的影響我們對人事物的判斷。」

3.有的書我讀不懂?

為什麼讀不懂?因為你腦內存放內容不夠多,我剛開使接觸某一個領域的書籍我也讀不懂,但一段時間再回去讀就發現理解不少而且也有一點點收穫,因為在這中間我也是繼續嘗試閱讀,如果遇到讀不懂的可以找相關領域簡單的來閱讀。

4.讀書是一件私事?

如果樊登沒有創辦樊登讀書或許就沒有今天這本書供我們學習,與人互相交流,彼此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5.自己讀的效果最好?

每個人對書中的理解不同,你很可能讀不懂,很可能因為聽別人讀而有不同領悟,每個人都不一樣,例如假使今天大家一起學習畫畫,畫出來的東西也會不一樣,而讀書也是這樣的。


撇開迷思之後你都怎麼選書?

建設性,何謂建設性? 就是讀完之後你會有什麼樣的感悟和啟發?作者簡單舉了導航例子,當你在開車一個是你的另一半幫你指路,一個是使用導航,如果你不按照另一半指的路走最後他可能會生氣而不幫你指路了,這種導航就不具備建設性, 導航不一樣,你走錯了它會在幫你重新規劃一條新的道路,直到你到達目的地,一本好書也是這樣,幫你解決一些問題,為你探出一條好的路徑。

我自己在選書會從排行榜來做選擇,不管任何領域,或者在聽說書頻道聽見不錯的書籍也會去搜尋來閱讀。


為什麼不要管任何領域?作者說:你的理解力大,池子就有多大。

你的理解力,分別是邏輯思維、經濟學、國學、哲學、心理學、管理學、人生經驗。

我在讀《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第一次認識思辨這個詞,突然覺得原來我閱讀是那麼的舒適,因為舒適而沒有去想這本書到底在講些什麼,為什麼作者提出這個理論?最後如何解決?看完之後只有一句話,這本書中講得真對,這本書好好看,然後就沒了,因為我從來不讀邏輯思維、哲學這類書籍,所以我不知道思辨是什麼,當下看見作者說這段;你的理解力大,池子就有多大馬上被戳中,對,我理解力的池子還很小。

想想這些理解力都是息息相關,舉例我在閱讀《小島經濟學》這本書裡面就包含了經濟學、管理學等,如果你沒有一點點基礎的理解力就可能會讀不懂,你不需要讀得很精,但如果你想要輕鬆的讀懂每一本書,就需要在每個方面有一定的積累,有判斷,你就不會覺得每一本書都很多重點、很好看了。


讀書不是為了賺錢,但學會讀書,你會越來越值錢!

閱讀到底有多重要?作者也是從一個不愛讀書到熱愛讀書的人,他說: 「知識和錢不一樣。當我擁有知識,並且讓更多的人也擁有這個知識時,知識的效用就變得更大。」

當你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撇掉這些壞習慣

  1. 遇到不懂的字就停下來,等到你找到答案後就會沒有興致在看下去了。
  2. 一邊看書一邊滑手機,最後結果就是書不看直接看手機。

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知道

問題是什麼? 怎麼論證這個使命的?提出什麼假設?怎麼驗證這個假設?如何解決?結論?

讀書的同時找出書中的脈絡,讀完便回想透過心智圖整理,可以讓自己更了解書中的內容。


結語這本書對我會帶來什麼改變?

樊登:「如果每本書的知識不能透過有效的途徑轉變為能力,再多的量也是一種沉默的時間成本,最重要的不是讀書的數量,而是真正地把一本書讀透、吃透。」

讀書的誤解,讀書的壞習慣,追求讀書速度,是我一開始在閱讀方面有的想法,時間的寶貴是要你真正把書內化成自己的東西,而不是看完就沒了,你真正吸收了多少?這個內化過程可能很辛苦,但是真的讓我學到東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