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螞蟻時代》讀後心得

分享《螞蟻時代》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螞蟻時代》為法國生態科幻小說「螞蟻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曲,雖然沒有看過第一部曲《螞蟻》,但直接閱讀《螞蟻時代》亦無損閱讀樂趣,作者建構龐大螞蟻世界,並從螞蟻視角看人類的手指,看人類行為對螞蟻們的影響,人類挖走蟻丘置入觀察箱內,對人類而言只是換個地方研究螞蟻,但對螞蟻而言,卻是天崩地裂、毀滅世界的大事,並會對其他螞蟻們造成恐慌。以螞蟻的視角看世界,對讀者而言是全新且特別的體驗,在螞蟻世界裡,「信手指為神」和「抗手指為敵」這兩派主張爭議愈演愈烈,最後引發戰爭,讓人聯想到歷史上的「十字軍東征」,這是一場由西方基督教世界對伊斯蘭政權發動持續近200年的戰爭。同為螞蟻,為了彼此主張不同而大打出手,互相噴出蟻酸,揮舞大顎攻擊,殘酷的戰爭,看了讓人不勝唏噓。

故事從三隻間諜蟻勇闖「化學圖書館」開始,希望讀取記憶費洛蒙膠囊得到他們想要的資訊。貯存思想在蟻族世界是個全新的概念,螞蟻們認為不能再讓他們的想法流失,將知識費洛蒙注入為此設計的容器,期待祖先的思想能讓孩子們受益,同時在人類世界裡也發生了「楓丹白露神秘三屍命案」,隨著任職CCG研發殺蟲劑人員和化學家們一個接著一個以恐懼臉孔逝去,造成這些悲劇幕後的兇手究竟是誰?人類世界中雅克.梅利耶探長和萊緹希雅・威爾斯抽絲剝繭,終於一步步接近真相,找出令人想像不到的真凶。

作者透過中間穿插《相對知識與絕對知識百科全書》文字,解釋螞蟻的行為,也讓讀者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想法。該書看似介紹各種名詞,例如:恐懼、瘋狂、印地安陷阱,但與前後螞蟻世界和人類世界發生的故事都有些許關聯,很多從未接觸過的詞彙,也透過《螞蟻時代》而認識進而印象深刻,例如:臭蟲,平常不會對臭蟲深入研究,但透過《相對知識與絕對知識百科全書》,真的對溫帶臭蟲求偶行為印象深刻,平日很少接觸到「死亡崇拜」一詞,藉由《相對知識與絕對知識百科全書》了解到要定義一個有思想的文明,第一個要素就是「死亡崇拜」,更令人驚訝的是,某些螞蟻竟然會在蟻后去世幾天後依舊供應食物給蟻后。讀慣推理、愛情小說的我,第一次閱讀科學冒險的《螞蟻時代》奇幻小說,對於作者豐富昆蟲學知識和想像力印象深刻,小說內容曾被編列入法國中學生法語、哲學、數學課程中,作者描繪螞蟻世界文筆細膩,並以103683號螞蟻對人類歷史嚴苛的批判,讓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深思,翻開人類的歷史,的確赤裸裸地是一部殺戮史,歷史上為了權勢、利益、領土、宗教、理念等引發的戰爭不計其數,幸而我們仍有藝術讓103683號螞蟻另眼相待,並願意提供協助,不然真的很難破解《螞蟻》首部曲中留給人們的謎團。


書籍資訊:

作者:貝納・維貝

原作者:Bernard Werber

譯者:尉遲秀

出版社:商周出版

購入網址:博客來

avatar-img
小星子的湛藍天空
4會員
655內容數
我是小星子,上班和育兒之暇,喜歡藉由部落格與大家分享生活點滴,也紀錄寶貝兒子和女兒成長軌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星子的湛藍天空 的其他內容
故事始於悲劇,降世的應允者滿懷欣喜與期待來到人世,為貧窮者和疾病者帶來溫暖和希望,卻被惡人所迫害,從此不再信任人類,並將對世間的不滿與怨恨轉移到神秘女孩身上,從此,神秘女孩帶著應允者的能力遊戲人間,不斷實現恐怖的願望,以期讓這個世界覆滅。
作者卡蘿莉恩.諾特貝特,為神經科學家,以自身專業分享如何找尋自我、發揮潛能。為讓讀者了解複雜的神經科學領域,作者設定17歲的女孩瑪莉,與身為腦神經科學家的母親一同前往愛爾蘭,展開徒步穿越威克洛山脈小徑的三天旅程。旅途中,瑪莉提出疑問,母親以自身經歷結合專業,為女兒解惑,提出運用正念冥想能使我們平靜。
分享試讀《心富:哈佛商學院金融專家,打破「成就至上」的致富心法》部分章節心得,時代日益變遷,在忙碌的社會中,心靈的富足與富裕,往往比金錢來得更重要。哈佛商學院金融專家瑪妮莎.塔克爾,提出「心富」觀點讓我們學著思考金錢與工作的關係,過度的工作在全世界已造成健康危害。
故事始於悲劇,降世的應允者滿懷欣喜與期待來到人世,為貧窮者和疾病者帶來溫暖和希望,卻被惡人所迫害,從此不再信任人類,並將對世間的不滿與怨恨轉移到神秘女孩身上,從此,神秘女孩帶著應允者的能力遊戲人間,不斷實現恐怖的願望,以期讓這個世界覆滅。
作者卡蘿莉恩.諾特貝特,為神經科學家,以自身專業分享如何找尋自我、發揮潛能。為讓讀者了解複雜的神經科學領域,作者設定17歲的女孩瑪莉,與身為腦神經科學家的母親一同前往愛爾蘭,展開徒步穿越威克洛山脈小徑的三天旅程。旅途中,瑪莉提出疑問,母親以自身經歷結合專業,為女兒解惑,提出運用正念冥想能使我們平靜。
分享試讀《心富:哈佛商學院金融專家,打破「成就至上」的致富心法》部分章節心得,時代日益變遷,在忙碌的社會中,心靈的富足與富裕,往往比金錢來得更重要。哈佛商學院金融專家瑪妮莎.塔克爾,提出「心富」觀點讓我們學著思考金錢與工作的關係,過度的工作在全世界已造成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