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To Professor Lin, With Love — 張蘊芝博士受訪記要

我是1975年淡江文理學院化學系畢業的。當時化學系有A、B兩班(我在A班),剛從美國回來的林老師是我們的導師。大二時他教我們有機化學,沒有用傳統的教學法,而是從導化學反應機制(mechanisms)開始,當初學的時候不是很瞭解,覺得有機化學很難。學期結束後,老師用ACS(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的系統來考核有機化學的程度,我們這屆比起上幾屆卻是考最差的,好像只有六十多分,以前的幾屆都是七、八十分,我想是因為我們需要多花時間導化學反應,所以時間不夠用的關係。反應機制是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瞭解這些機制,對設計及預測新化合物極有幫助。


我畢業後在淡江當了一年的助教,當時也有去聽過老師研究所的課。到了美國,去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El Paso念碩士,上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教科書跟以前林老師教我們大學部的是同一本。我一年內就得了碩士,之後去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念Macromolecul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82年得到博士學位,進入芝加哥附近的亞培公司工作,之後從事於醫學器材的研究領域。我每次用到有機化學都會想到林老師的教導。

 

記得大二完的暑假,老師開了專題研討班。上課最後一天,我們全部去山下慶祝,老師很會勸酒,叫我們一定要喝。我平常不喝酒,因為會臉紅頭暈,但那天是我這一輩子喝酒最多的一次,如今記憶猶新。飯後我們從山下走路回山上,一路走一路聊,老師和我們就像朋友一樣,沒有隔閡。我念完書每一年從美國回台灣,都會去看他,我們那屆同學聚餐,也都會請老師來。


2023年11月28日,大學同學會與老師合影。


有一年我回台灣見老師,他說想在美國成立淡江化學系聯誼會,一方面在美國的系友可以彼此聯誼,若是學校有事,例如想邀請貴賓來學校演講,也可以協助聯絡,或是幫助新來的留學生適應新環境。我回美國後,找了一些學長,希望能夠籌劃淡江化學系聯誼會,但是大家都不起勁,可能也是因為工作關係很忙吧。我問老師能不能寫一封信,鼓勵大家來參加聯誼會。他果然寫了一封誠摯的長信(見下圖),讓我很感激,也許是因為有他的鼓勵,我們後來成立了美加淡江化學系友聯誼會,目前有45人,也有一個LINE的群組。籌備過基金會,林老師九十歲生日,我們也集資送禮,並贈送淡江大學化學系獎學金。2018 年淡江化學系友聯誼會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多年不見的系友們能相聚,甚是難得。



老師不但給我們知識上的灌輸,讓我們能應用化學的知識,成為一輩子的事業基礎,他的立身處世也給了我們啟發,及精神上的鼓勵。我們每次回去看他即使退休了還在唸paper、準備教材,自己也不敢鬆懈,他這麼以身作則,是我們的典範。有一部電影叫做「To Sir, with Love」,中文翻譯為「吾愛吾師」,我每次看到老師就想到那部電影和那首歌,所以我最想跟老師說:「To Professor Lin, with Lov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