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技術分析有時候會沒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先說結論:技術分析永遠都有用,只有不會用的人

一直以來關於技術分析有沒有用的爭論都沒有停止過,如同市場中展現中的人性一樣,歷史只會不斷重演,韭菜永遠都割不完。

很多交易者的學習路程中,都會有一段這樣的經歷:

欸這個均線(指標)很厲害耶!只要XXXX的時候入場,XXXX的時候出場就會賺錢!

咦怎麼最近一直賠錢,這個指標是不是沒有用了?我換一個指標用用看好了......


當市場走勢與你的技術分析結果不符時,問題往往不在於技術分析是不是失效了,而是分析結果可能被錯誤解讀,或者使用的時機錯誤。但不論哪一種,必須要先認清一個事實:技術分析都是事後論

有沒有發現市面上號稱技術分析可以賺錢的老師或KOL,常常只有在賺錢的時候才會拿他出來說嘴,但失敗的案例卻絕口不提,因為這會砸了自己的招牌。技術分析的本質本來就是拿歷史走勢跟數據,運用「統計」去某種程度預測未來的走勢。

以主席自己常用的均線策略來說好了,比如長紅K站上20MA就是買點,或者沿著5MA的趨勢沒破之前都不需要出場。看起來非常的簡略但背後還有很多的邏輯需要親自到實盤上驗證跟思考。例如:

  • 長紅K站上20MA是否需要考慮成交量?
  • 20MA的斜率是否有關係?
  • 如果長紅站上隔天被長黑吞沒,有沒有需要先出場?
  • 5MA如果被大黑K跌破,需要出場嗎?
  • 如果追高在5MA上面,要怎麼出場?

相信很多初學者並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只是一昧看著網路上的資訊或是書上的東西,就想要照單全收,沒有去思考過不同的可能性或是不同的發展劇本。

既然技術分析不能拿來預測未來,也會有失準的時候,那到底要怎麼用才對?

重點在看對要避免「大賠」

大賠出現的原因,常常跟技術分析的用法沒什麼關係,而是在於對部位、風險的控管出了問題。技術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辨別可能的市場走勢,但在看對的時候也要能做對事情。所謂做對事情就是不要在趨勢還沒完全出現之前,就重壓部位。或是在趨勢已經過度乖離的時候又重倉追進去,這兩種狀況都很容易遭受市場的回檔而受傷,尤其在對於自身的風險評估還沒有成熟的時候,資金的蒸發很容易讓交易者失去信心,而在真正該重壓的時候不敢進場。

當市場走勢符合我們的預期時,交易者應該懂得如何擴大獲利,適時地運用加減碼策略,而當走勢不如預期時,也要能果斷止損,確保損失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內,確保下次能夠再次進場。

一個成功的交易者,在看對的情況下,應該做到小賺、大賺或小賠,而永遠不能大賠。技術分析無法為我們保證完美的勝率,但它能幫助我們在市場中找到有利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風險管理、交易心理和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同樣重要。

技術分析的效用並不在於它能百分之百預測市場,而在於它幫助我們在某些情境下找到較高勝率的機會。市場本質上是不確定的,任何一種分析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正確理解和運用技術分析,並搭配嚴格的風險管理,才能在長期交易中生存並獲利。

技術分析不是無用,而是不會用。好的交易者不只是在技術上精進,更是在心態、風險控制上掌握全局。唯有這樣,才能在看對的時候小賺大賺,並在看錯時迅速小賠,確保自己不會因一次大賠而全盤皆輸。

avatar-img
89會員
20內容數
紀錄艾主席的交易大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主席交易室 的其他內容
當一項新的產品問世的時候,第一個製作出來的人面臨的是未知的風險,因為沒有人做過,不確定性非常高。但如果掌握到風口跟打出知名度的話,很容易吃到早期紅利(如早期參與區塊鏈挖礦的人)。 相對的,如果一個產品或產業已經相當成熟,後面進去的人有很多的商業模型可以參考,但是能夠獲得的產業紅利就很少(如餐飲業)
這篇分享一下我的經驗當作參考,主要分成幾個階段。 一、多追蹤社群帳號(IG、Threads)、多加群組(花費時間 1~3個月) 初期因為你什麼都不知道,所以你需要透過大量的觀察,去發掘你認為可能是對的(或是可以賺錢)的方法。不懂就提出問題,一定會有熱心的人回答你,甚至到處去私訊一些IG帳號也
當一項新的產品問世的時候,第一個製作出來的人面臨的是未知的風險,因為沒有人做過,不確定性非常高。但如果掌握到風口跟打出知名度的話,很容易吃到早期紅利(如早期參與區塊鏈挖礦的人)。 相對的,如果一個產品或產業已經相當成熟,後面進去的人有很多的商業模型可以參考,但是能夠獲得的產業紅利就很少(如餐飲業)
這篇分享一下我的經驗當作參考,主要分成幾個階段。 一、多追蹤社群帳號(IG、Threads)、多加群組(花費時間 1~3個月) 初期因為你什麼都不知道,所以你需要透過大量的觀察,去發掘你認為可能是對的(或是可以賺錢)的方法。不懂就提出問題,一定會有熱心的人回答你,甚至到處去私訊一些IG帳號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解析成交量與均線的結合應用,包括量價配合原則、均線突破與成交量的關係、成交量萎縮的意義、均線糾結時的成交量變化、高低點的成交量表現,以及均線支撐與成交量的關係。透過這些技巧,投資者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市場脈動,提高投資決策的準確性。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均線的應用技巧,包括均線排列、斜率變化和交叉信號的解讀,強調了均線在判斷市場趨勢中的重要性,並提醒投資者需要結合其他因素做出全面的投資決策。
Thumbnail
貳、技術指標的迷思(以KD、RSI為例) 前篇提到技術分析只是拿來參考的指標,不能盡信。我們來看看最近的例子: 多頭時,KD值高檔鈍化 加權指數從2023年12月到2024年7月,K值<20的時間只有一次,時間為2024-1-10日,之後股市一路往上,K值也很快在2024-1-24達到80,如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析均線使用技巧,包括均線排列、股價與均線關係、均線斜率及交叉等重點,幫助投資者掌握趨勢判斷的關鍵,提升投資決策能力。
Thumbnail
這篇是給初學技術分析者的建議,覺得去蕪存菁,最簡潔有效的東西。 1.認識什麼是K線,開高低收,成交量。 2.知道均線與均量的數學意義。 3.學習簡單的走勢型態,比如W底M頭,切線,跳空缺口。 以上3點就足夠了,不管基於什麼說法想法理由,都不要花時間去學任何其他指標。
Thumbnail
KD<20買,KD>80賣:技術指標真的那麼可靠嗎? 很多人非常相信技術指標,我自己以前也是一樣,常常覺得如果利用這種簡單不帶情感的操作,就可以帶來豐厚的報酬。但實際上真的那麼厲害嗎?KD<20買,KD>80賣,這樣操作就可以了嗎? 就多頭或空頭而言,當KD<20時,有截然不同的意義。通常在多頭
Thumbnail
用多空趨勢線串聯股市金脈簡單來說內建一套投資邏輯,這套系統基於經濟學中的「適應性預期理論」發展而來,主要依賴過去的觀察和經驗來進行投資。這本書橫跨了產業面、基本面、技術面與籌碼面,我覺得下面的重點,你可以思考一下對你的投資有沒有幫助。
Thumbnail
技術指標源自統計學原理,反映市場變化的概率分佈,而非預測工具。本文了解指標背後邏輯有利活學活用,甚至自行改良創新。
均線我想是很多人在學技術分析的過程必學的,但每個人設定的均線也都不一樣,到底要如何應用? 我身邊不乏有人,站上五日線轉強,跌破月線轉弱,其實坊間上看到的很多都是如此的說法! 這種方法也許有人可以賺到錢,但我是賺不到啦! 以下言語是否熟悉: A: XXXX跌破月線,我該停損嗎? B:XXXX跌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介紹技術分析的各種型態與原理,包括反轉型態、持續型態、中間型態,以及趨勢線、支撐壓力等觀念。最後提供一些實戰秘訣,如跟隨主要趨勢、分散風險、注意流動性等,並強調風險控管的重要性。全書內容豐富實用,適合技術分析的初學者閱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解析成交量與均線的結合應用,包括量價配合原則、均線突破與成交量的關係、成交量萎縮的意義、均線糾結時的成交量變化、高低點的成交量表現,以及均線支撐與成交量的關係。透過這些技巧,投資者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市場脈動,提高投資決策的準確性。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均線的應用技巧,包括均線排列、斜率變化和交叉信號的解讀,強調了均線在判斷市場趨勢中的重要性,並提醒投資者需要結合其他因素做出全面的投資決策。
Thumbnail
貳、技術指標的迷思(以KD、RSI為例) 前篇提到技術分析只是拿來參考的指標,不能盡信。我們來看看最近的例子: 多頭時,KD值高檔鈍化 加權指數從2023年12月到2024年7月,K值<20的時間只有一次,時間為2024-1-10日,之後股市一路往上,K值也很快在2024-1-24達到80,如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析均線使用技巧,包括均線排列、股價與均線關係、均線斜率及交叉等重點,幫助投資者掌握趨勢判斷的關鍵,提升投資決策能力。
Thumbnail
這篇是給初學技術分析者的建議,覺得去蕪存菁,最簡潔有效的東西。 1.認識什麼是K線,開高低收,成交量。 2.知道均線與均量的數學意義。 3.學習簡單的走勢型態,比如W底M頭,切線,跳空缺口。 以上3點就足夠了,不管基於什麼說法想法理由,都不要花時間去學任何其他指標。
Thumbnail
KD<20買,KD>80賣:技術指標真的那麼可靠嗎? 很多人非常相信技術指標,我自己以前也是一樣,常常覺得如果利用這種簡單不帶情感的操作,就可以帶來豐厚的報酬。但實際上真的那麼厲害嗎?KD<20買,KD>80賣,這樣操作就可以了嗎? 就多頭或空頭而言,當KD<20時,有截然不同的意義。通常在多頭
Thumbnail
用多空趨勢線串聯股市金脈簡單來說內建一套投資邏輯,這套系統基於經濟學中的「適應性預期理論」發展而來,主要依賴過去的觀察和經驗來進行投資。這本書橫跨了產業面、基本面、技術面與籌碼面,我覺得下面的重點,你可以思考一下對你的投資有沒有幫助。
Thumbnail
技術指標源自統計學原理,反映市場變化的概率分佈,而非預測工具。本文了解指標背後邏輯有利活學活用,甚至自行改良創新。
均線我想是很多人在學技術分析的過程必學的,但每個人設定的均線也都不一樣,到底要如何應用? 我身邊不乏有人,站上五日線轉強,跌破月線轉弱,其實坊間上看到的很多都是如此的說法! 這種方法也許有人可以賺到錢,但我是賺不到啦! 以下言語是否熟悉: A: XXXX跌破月線,我該停損嗎? B:XXXX跌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介紹技術分析的各種型態與原理,包括反轉型態、持續型態、中間型態,以及趨勢線、支撐壓力等觀念。最後提供一些實戰秘訣,如跟隨主要趨勢、分散風險、注意流動性等,並強調風險控管的重要性。全書內容豐富實用,適合技術分析的初學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