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疾病-婦科】2.7經前期漏紅-夏桂成

來源:📗月經病中醫診治


◎概述

  • 經前期陰道點滴出血,隨月經而發作者,稱經前期漏紅,又稱經前期出血
  • 西醫學稱為黃體期出血,或稱黃體功能不足
  • 本病的特徵,是反復在經前期漏紅,與經漏、經期延長相似,故散見於這些有關病證的記述中,與一般婦科出血病證不同,在臨床上時有所見,故立專篇論述


◎病因病理

  • 西醫學認為,本病屬於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屬於黃體發育不良,卵泡發育缺陷,導致排卵後黃體功能不足,或有正常的早中期黃體功能但萎縮過早、子宮內膜缺乏孕激素受體而反應不良,均可使孕激素分泌不足,不能維持子宮內膜完整而引起經前不規則脫落出血,或月經週期縮短
  • 中醫學認為,經前期陽長至重,陽氣有所不足或者重陽不能延續,有所下降和萎縮,以致子宮衝任失於固藏和約制
  • 經前期漏紅,主要在於脾腎陽氣不足,不能固藏所致
  • 但是經前期陽氣偏旺,心肝氣火偏盛,火擾血海,亦致經前期漏紅,而且這兩種因素經常可糾集在一處。形成經前期出血的病理特點
  • 血瘀在經前期漏紅中也時有所見


◎診斷與鑒別診斷

  1. 臨床表現
  • 每次在經前3-5天,甚則7天有少量陰道出血,血色紅或淡紅,一般無血塊,才有正式月經
  • 黃體功能不足,多見於40歲以上的婦女卵巢功能開始衰退
  • 若發生於生育年齡可影響生育,若能懷孕也易發生早期流產或習慣性流產


  1. 檢查
  • BBT雙相但高溫相短於12天,自排卵後BBT開始上升日至月經來潮前1天而計算(正常的14±2),或體溫下降早,上升幅度少於0.5℃,或黃體期體溫上下波動大
  • 經前子宮內膜檢查分泌反應差,或仍停留在早期分泌階段
  • 激素測定有作者認為黃體中期雌二醇達400pmol/L和孕酮達20nmol/L是防止經前期出血和可能受孕的必要條件
  • 黃體功能不足並不一定每個週期都出現,需要連續測定BBT一段時間,若反復出現黃體功能不足,方可確診


  1. 通過婦科(或肛門)檢查
  • 卵巢功能檢查、內分泌激素測定、宮腔鏡檢查、診斷性刮宮病檢等,排除宮頸宮腔息肉樣病變及宮頸肌瘤、炎症等病變
  • 與經間期出血及經漏等病證相鑒別


◎辨證論治

  • 本病除了證候辨證外,BBT高溫相的變化十分重要,凡是高溫相欠穩定、偏低、偏短、緩慢下降等,均有助於脾腎陽虛的辨證
  • 此外,兼證、合併症的辨別也很重要
  • 治療上主要是健脾補腎,結合清調心肝
  • 除單純脾腎陽虛必須單純溫補外,對大多數患者均須溫清並施,寒熱同用,以達到恢復功能、控制出血的目的


主證型

✏️脾腎陽虛

【症】經前3-5天,甚則7天陰道少量出血,血色淡紅或紅,無血塊、腰酸神疲,納谷不馨,大便偏溏

【體】

  • 舌淡紅,苔薄白;脈細軟
  • BBT高溫相欠穩定,或高溫相偏低、偏短,或呈緩慢下降

【方】溫土毓麟湯

【藥】炒白朮15、黨參15、茯苓10、續斷10、菟絲子10、鹿角霜10、白芍10、山藥10、巴戟天9、六曲12、覆盆子9

【加減】

  • 陰虛明顯(頭昏咽乾,入夜寐差):去 巴戟天;加 山茱萸9、枸杞9、牡蠣15
  • 兼 心肝鬱火(胸悶煩躁,乳房乳頭脹痛,口渴寐差):加 鈎藤15、丹皮10、黑山梔9、綠萼梅5、黛燈芯1m
  • 兼 肝經濕熱:(帶下量多,色黃白,質黏膩,胸悶煩躁,口苦口黏,舌偏紅,苔色黃白根膩):去 山藥、覆盆子;加 碧玉散10、小薊10、敗醬草15、薏苡仁15


兼證型

✏️心肝鬱火證

【主症】經前期漏紅,量少色鮮紅,一般亦無血塊,頭昏頭暈,腰俞酸楚,胸悶煩躁,口苦咽乾,乳房脹痛,夜寐甚差,大便時乾時軟,小便偏黃

【體】

  • 舌偏紅,苔黃;脈弦細
  • BBT高溫相常呈犬齒狀波動

【方】毓麟珠 合 丹梔逍遙散

【藥】黑當歸10、赤芍10、白芍10、山藥10、山茱萸10、丹皮10、茯苓10、續斷9、菟絲子9、紫石英9、鈎藤15、黑山梔9、炒柴胡5、白蒺藜10、黛燈心1m

【加減】

  • 失眠嚴重:加 炒酸棗仁9、青龍齒10
  • 大便偏稀,腹脹矢氣:去 黑山梔、黑當歸;加 炒白朮10、煨木香9、砂仁5
  • 納差尿少,苔根膩:去 山茱萸,加 澤瀉10、薏苡仁15-30


✏️肝經濕熱證

【症】經前期漏紅,量少色紅,質黏膩,胸悶煩躁,頭昏腰酸,口苦口膩,少腹隱隱作痛,平時帶下偏多,色黃白,質黏膩,納食欠佳,神疲乏力,小便黃少

【體】舌紅,苔黃白根膩;脈細弦數

【方】毓麟珠、清肝止淋湯

【藥】黑當歸10、赤芍10、白芍10、山藥12、丹皮12、茯苓12、續斷12、桑寄生12、炒柴胡5、碧玉散10、小薊10、黑山梔9、澤瀉9、炒黃柏9、鹿角霜10

【加減】

  • 脾胃失和(脘腹痞脹,大便偏溏):去 黑山梔;加陳皮6、煨木香9、廣木香6、砂仁5
  • 少腹疼痛明顯、黃白帶下質濃:加 紅藤15、敗醬草15、木香9、延胡索12
  • 腰酸小腹冷感:去 黑山梔;加 紫石英10


✏️血瘀證

【症】經前期出血,量偏少或偶有增多狀,血色紫黑,或有小血塊,小腹或少腹作痛,腰酸頭昏,胸悶煩躁,口渴不欲飲

【體】舌紫暗,邊瘀點或瘀斑;脈細弦

【方】毓麟珠、加味失笑散

【藥】炒當歸10、赤芍10、白芍10、山藥10、牡蠣15、丹皮10、茯苓10、續斷10、紫石英10、五靈脂9、蒲黃9、血見愁12、景天三七10、血竭6

【加減】

  • 兼 心肝鬱火(乳房乳頭脹痛,夜寐較差):加 鬱金9、綠萼梅6、金鈴子9
  • 兼 濕熱(納欠,苔膩,帶下量多,黃白質濃):去 牡蠣;加 敗醬草15、薏苡仁20、制蒼朮10、馬鞭草12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