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愛是恆久忍耐——需要理解、尊重與包容

    文章16_2024/05/25 文/王文廷 愛是恆久忍耐——需要理解、尊重與包容    為什麼我們家的貓、狗會咬我、破壞家具、亂大小便、挑食等不乖的行為,而別人家的寵物乖巧聽話,這種想像落差讓飼主對當初領養寵物的期待不免會感到沮喪或者失落,這時有「寵物訓練師」幫你分析牠們的行為,告訴你的寵物究竟想要傳達什麼訊息,讓你如何理解牠,並且滿足牠的需求,也拉近彼此的「信任關係」。    人與人之間可以透過語言、手勢、文字甚至是眼神來溝通,但貓狗則無法以同樣的方式互動,這就是為什麼飼主需要透過「訓練」來與寵物相互溝通。訓練實際上是教導牠們「理解主人的意思」,使主人能夠透過特定動作來引導貓狗。    舉個例子,我們常看到主人對急於想吃飯的寵物說「等等」,但是對於等待對於貓狗而言是抽象概念,牠們無法理解。因此,主人說「等等」的同時,我們會看到狗焦急地跳來跳去,貓則是伸爪子抓。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人只會用說的,而貓狗則是會持續執行習慣的動作,因為牠們相信這麼做就會吃到飯了。     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為貓狗不聽從指令,而是因為沒有一步步接受訓練,以確保牠們真正理解「等等」的含義。想像一下,當你置身於一座荒島遇到一群土著,他們的語言和儀式你完全不懂。你想向他們解釋你已經三天沒吃飯並詢問有沒有東西吃,你的語言無法與他們溝通。這時,只能靠比手畫腳勉強傳達自己的需求。這種無助感就像是貓狗努力表達卻不被理解一樣。    還有,你向貓狗表達自己憤怒的情緒,而牠們站在空空的盤子、碗面前呆望著你,你卻大聲嚷嚷地對著牠們說「是不是,我說你太胖了……」、「是因為我稱讚別的貓狗,所以你嫉妒了?」、「是不是因為我太晚回家,所以你生氣了?」等等猜忌的指責,這些對於貓狗來說,牠們心裡只是單純地想著「可以吃飯了嗎?」,因為語言對於貓狗來說是最不切實際的表達,與其對牠們說一百次「我愛你」,還不如現在就給牠喜歡的食物、陪牠玩和給牠安全感還來得比較實際。     貓狗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一定有許多習慣上的摩擦。例如,貓砂一定會踩出沙盆外,你無法訓練貓把腳擦乾淨再踩出來。     所以,我們選擇尊重貓的天性,然後買一台手持的吸塵器每天打掃。你沒有犧牲牠,把牠關起來飼養來解決問題,你選擇改變自己,這時不是忍受,而是欣然接受,同時,享受寵物帶來的愉悅,飼養寵物,教會我們完全尊重,並學會付出「愛」,聖經的「愛是恆久忍耐」,不是要我們去忍受對方的缺點,而是「不厭其煩」的理解牠、包容牠、尊重牠,這就是「愛的真締」,對待家人與朋友也是如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