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0|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人物專訪】小提琴家伊果.皮凱森的音樂與台灣琴緣

    raw-image

    出身音樂世家的小提琴名家伊果.皮凱森,近期受邀來台和台灣絃樂團演出,同時也舉辦獨奏會。他的祖父是前蘇聯傳奇小提琴家維多.皮凱森,過去和台灣互動密切,有深厚的友誼,初期來台是受到他的學生小提琴家李肇修、林暉鈞邀請,自1996年起定期訪台教學,台灣的藝綻室內樂團也曾擔任主辦單位舉辦音樂會,許多台灣的音樂學子、藝綻室內樂團的成員,都受教於維多.皮凱森和他的鋼琴家女兒塔蒂雅娜(tatyana Pikayzen)。這趟伊果.皮凱森來台,也是延續長輩和台灣之間美麗的緣分。


    音樂世家熏陶,命定的音樂之路

    伊果.皮凱森從小生長在一個充滿音樂的家庭,祖父、母親的演奏,讓他從小就沉浸在音樂的氛圍中。他表示,「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我感到非常幸運。音樂彷彿已經融入我的生命中,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不過伊果.皮凱森小時候沒有特別喜歡練琴,「我會邊練琴邊閱讀,因為我練琴時不會有人打擾我,我喜歡讀海盜冒險故事或是歷史書,這樣雙重運用時間我覺得很聰明,也養成把課外書放在琴譜旁邊練邊看的習慣,但是爸媽發現後很不高興。但對童年時期的我而言,練琴是純粹享受音樂,而閱讀讓我忘了練琴的辛苦。」

    女生彈琴、男生拉小提琴的音樂之家

    伊果.皮凱森說,家族中男性成員多半演奏小提琴,女性則彈鋼琴,這似乎是一種傳統。儘管母親希望他學大提琴,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小提琴,並深受祖父的影響。

    「如果我學大提琴就可以跟家人組一組鋼琴三重奏,但是我爺爺說小提琴旅行會比大提琴容易,如果人生再重來一次,我不確定我會不會有一樣的選擇,因為我也喜歡大提琴的聲音。」

    伊果.皮凱森表示,他深受祖父、周遭音樂前輩影響,「大量的聆聽形塑了我的音樂,聆聽甚至比演奏重要,我們大量觀看和聆聽,時間久了,會從中找到令人信服的點,有時也是先模擬他人,再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東西,尋找自己的風格並不容易,這是一個無止境的探索。」

    每場音樂會都會打電話給皮凱森爺爺

    回憶祖父,伊果.皮凱森說,他每次演奏時,都像是聽見祖父與他同行,「即使他現在不和我們在一起了,但感覺還是一樣。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是他在這裡聽我演奏,他會怎麼說?會有什麼反應?以前他還在的時候,我們在不同城市,我也會這樣想,但我以前音樂會隔天都會打給他,不管是大廳音樂會或是偏遠地區的小型音樂會,他都在等著我的電話,但現在沒辦法打了。這種感覺很奇怪,我很想念他。」

    這次來台,伊果.皮凱森也特別和台灣小提琴家林暉鈞合奏尹沙易小提琴二重奏作品《友情》,林暉鈞是他祖父的學生,和他的母親也是很好的朋友,「這首作品就像是對我爺爺和台灣致敬,是一首美麗而浪漫的作品。」


    伊果.皮凱森畢業於茱莉亞音樂學院與耶魯大學碩士,今年由華納唱片發行與倫敦愛樂合作的葛拉祖諾夫作品,出版跟母親塔蒂亞娜.皮凱森合作的專輯《幻想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