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現音樂最好、最長久的方式,就是把內心所感受到的事情,對觀眾傾訴,這樣子演奏生涯才會長久,與此同時,演奏生涯也會回過頭來餵養你,讓你的音樂同步前進。」(日本鋼琴家・橫山幸雄)
正當全球樂迷目光聚焦於如火如荼進行的2025蕭邦國際鋼琴大賽之際,曾在此國際賽事中嶄露頭角的日本鋼琴家橫山幸雄,即將再度以驚人的毅力與對音樂的熱情,為自己的藝術生涯寫下嶄新的一頁。
這位1990年蕭邦大賽第三獎及蕭邦奏鳴曲詮釋獎得主,將於5月18日到高雄演出多首拉威爾作品,6月14日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挑戰於一日之內彈奏完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以及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這四首被譽為鋼琴協奏曲中的高難度巨作。

現年54歲(生於1971年)的橫山幸雄,畢業於音樂底蘊深厚的法國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並取得了鋼琴與室內樂最高演奏文憑。早在青年時期,他便在國際樂壇嶄露頭角,於1990年的蕭邦大賽中脫穎而出,拿下第三獎,儘管當年冠軍從缺,他的表現依舊令人印象深刻。
橫山幸雄對於挑戰極限的「馬拉松式」演出始終懷抱濃厚興趣。2010年,為紀念蕭邦200周年誕辰,他曾連續演奏蕭邦166首鋼琴獨奏作品,一舉創下金氏世界紀錄。
隔年,他更挑戰連續演奏蕭邦212首鋼琴作品,其中包含了46首蕭邦未出版的珍貴遺作,讓聽眾得以更全面地領略蕭邦音樂的魅力。近年來,橫山幸雄也多次在台灣舉辦類似的長篇演出,他認為這樣的形式能讓聽眾更完整、深刻地體驗音樂作品的內涵。
為了應對長時間的演奏,他特別注重體能維持,熱愛運動,並透過運動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細心記錄每次的練習成果,藉此掌握自身的最佳狀態和演奏模式。
談及他的音樂啟蒙,橫山幸雄表示,身為鋼琴老師的母親讓家中總是充滿琴聲,「印象中我的人生幾乎沒有不彈鋼琴的記憶。」橫山幸雄大約從三歲起便像玩玩具般探索鋼琴琴鍵,五歲正式開始學習,同時也深深沉醉在聆聽古典音樂唱片。
橫山幸雄表示,小時候幾乎醒著的時間都在聆聽唱片,腦海中總是迴盪著古典音樂的旋律,這培養了他對音樂敏銳的感知力,也訓練了他的聽力,為日後的音樂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然而,他的學習之路並非一直處於嚴格的指導之下。從八歲開始,橫山幸雄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自由練習階段,沒有老師的直接指導,而是憑藉自己的興趣和直覺自由地探索鋼琴的世界。
這段自主學習的經歷對他音樂個性的養成至關重要,使他有機會發展出獨特的音樂表達方式和藝術風格。在這一時期,橫山幸雄展現了驚人的自學能力,他不只彈奏已知的曲目,更積極嘗試理解音樂的結構與情感。
十二歲時,他開始有系統地學習鋼琴和作曲。十三歲時,他便贏得了全日本學生音樂比賽鋼琴組第一名。
十七歲的橫山幸雄,音樂生涯迎來了重要的轉捩點。他獲得法國政府獎學金,前往音樂藝術的殿堂——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深造,法國的學習經歷讓他接觸到更高層次的音樂教育。
然而,他依舊保有獨立思考的學習方式,他回憶當時的課程,更多是為了「確認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而非完全依賴老師的指導。這種自主與反思並重的學習態度,貫穿了他音樂探索的始終。

在巴黎的學習精進了他的演奏技巧,開闊了他的音樂視野,他開始更深入地研究浪漫時期的音樂,特別是蕭邦的作品。19歲那年,他在蕭邦國際鋼琴大賽中獲得第三名及最佳奏鳴曲詮釋獎,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獲獎日本人,這項成就也正式開啟了他的國際音樂生涯。
除了活躍的演奏事業,橫山幸雄在音樂教育與推廣方面也做出了顯著的貢獻。他擔任伊莉莎白音樂大學客座教授、名古屋藝術大學特別客座教授,並於2017年接任日本帕德雷夫斯基協會主席,積極推動音樂研究與國際交流。此外,他還主辦比安卡拉沙龍等音樂活動,並舉辦「我的心鋼琴直播」(My Heart Piano Live),以創新的方式與廣大樂迷互動。
橫山幸雄在今年也已參與了多場重要的音樂會,包括在京都舉行的「春之珍貴音樂會」以及在東京三得利音樂廳與樂團合作演出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而接下來在台灣挑戰一日彈奏四首高難度鋼琴協奏曲,以及在高雄的獨奏會,將再次展現他驚人體力、精湛技巧,以及對音樂藝術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