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期延誤在公共工程中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對項目進度、預算及相關方的信譽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了解工期延誤的背景和重要性有助於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減少其帶來的不利影響。
預算增加:工期延誤往往會直接導致項目預算的增加,因為延誤期間需要支付更多的人工費用、設備租賃費及其他相關費用。
社會與政治壓力:公共工程通常受到公眾和政府的高度關注,工期延誤會引發社會及政治壓力,損害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公信力。
信譽損失與法律糾紛:頻繁的工期延誤會損害承包商和業主的商業信譽,並可能導致法律糾紛,使項目管理複雜化。
為何責任劃分至關重要?
責任劃分清晰是解決工期延誤問題的關鍵,這有助於確定各方的責任及權利,並為糾紛解決提供法規依據。
工期延誤的原因可以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
天氣與天然災害:颱風、地震等不可控的自然現象會對施工進度造成不可預測的阻礙。
不可抗力事件:如全球疫情等超出人力控制的事件,會嚴重影響供應鏈和施工進度。
設計變更或計畫不完善:在施工過程中進行設計變更或因前期計畫不周導致的修正,會直接影響施工進度。
材料供應問題與物流延遲:材料供應不足或物流延遲會中斷施工進度,導致工期延誤。
施工技術問題與人力短缺:技術缺陷或人力不足會影響工程進度,特別是在專業技術要求高的項目中更為明顯。
業主延遲付款:業主未能及時付款會影響承包商的現金流,進而影響項目進度。
決策流程繁瑣:繁瑣的決策流程會延長項目進度,特別是在需要公務機關層層審核的情況下更為明顯。
管理不善:承包商內部管理不善會導致資源配置不當,影響項目進度。
低價搶標導致資源不足:承包商為了獲得項目,以低價搶標,最後導致資源不足,無法按期完成工程。
工期延誤的責任劃分須依據政府採購法的相關條文,這些條文對如何處理延誤問題提供了明確的指引。
如何處理因不可抗力導致的延誤?
法律規定因不可抗力導致的工期延誤,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酌情延期,但需要提供相應的證據和文件。
在《公共工程契約範本》中,承包商與業主的義務與權利有著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為解決延誤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
延誤責任的標準條款:
標準條款中對於延誤責任的界定是解決工期延誤問題的重要依據,包括「合理工期」和「不可抗力」的界定。
透過 BIM 技術提升規劃準確度:BIM 技術可以提高項目規劃的準確度,減少因設計變更導致的工期延誤。
提早排查風險因素:在項目初期對可能影響工期的風險因素進行排查並制定應對措施,有助於減少延誤發生。
建立即時回應機制:及時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避免因溝通不暢導致的工期延誤。
強化業主與承包商的合作:業主與承包商的緊密合作,提高執行效率,減少因合約糾紛導致的延誤,但實務上公家機關以個人實務經驗來看,多是效率降低。
合約條款如何平衡雙方責任:在條款中明確雙方的責任與權利,避免在工期延誤發生時出現責任不清的情況。
增加延誤相關保險條款:通過增加保險條款來分擔因工期延誤帶來的經濟損失,減少各方的風險。(但實務上,工程能順利獲得保險理賠的案例不多,之後再另外開篇文章探討)
工期延誤在公共工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但通過完善的法規和有效的管理,可以減輕其對項目的影響。呼籲業界與政府共同努力,提升公共工程的效能,達成項目如期完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