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燈會邁入35年,夢回2020年臺灣燈會,我最認真逛的一屆

臺灣燈會邁入35年,夢回2020年臺灣燈會,我最認真逛的一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雖然蛇年還沒來,元宵節也還久,但最近在網路上開始看到一些臺灣燈會的相關消息。這讓我回想起2020年的臺灣燈會,那次是我最認真走遍各個燈區的一次,原因是當時在臺中觀旅局擔任工作人員,能在正式開幕前,先走一回。趁此機會,我們一起來認識臺灣燈會的歷史,也分享幾張我當時拍的相片。

2020年臺灣燈會主燈_光之樹

2020年臺灣燈會主燈_光之樹


臺灣燈會的前身

西元1977年,臺灣開始積極推動國內觀光發展,行政院內政部選定元宵節做為觀光節,並以當日做為中心,發展觀光周。80年代後,臺鐵北迴線、松山機場等重大交通建設完工,再加上臺灣解嚴、國際旅展開辦等因素,觀光業者迎來大批人潮。

 

90年代後,臺灣轉往發展本土化特色,於是將在地元素融入觀光活動之中,1990年,交通部觀光局和臺北市政府將元宵提燈籠的民俗節慶,包裝成為觀光活動,首次於中正紀念堂聯合舉辦「臺北燈會」,成為臺灣燈會的前身。

 

從臺北燈會變成臺灣燈會

在改名為臺灣燈會以前,活動場地都在中正紀念堂舉行,直到2001年,臺灣燈會首次移師高雄,由於後續地點橫跨各縣市,2003年活動正式更名為「臺灣燈會」。2025年的臺灣燈會將前往桃園,以「光聚千塘串桃園」為主題,更找來日本人氣IP寶可夢,設置巨型卡比獸於桃園體育園區展示。


2020年臺灣燈會

2020年是第31屆臺灣燈會,那一年辦在我的家鄉臺中,以「璀燦台中. 曙光再旺」為主題,首次推出非動物的主燈。依稀記得那次在后里馬場展出了許多森林、恐龍相關的花燈,有種深入夢幻森林的感覺。

raw-image


當時我正在學習單眼攝影,對於光圈、快門、iso的調整都還在摸索階段,難得有這種大型活動可以拍,帶了兩顆電池都不夠。

raw-image


臺灣燈會每年吸引的觀光人次突破千萬,有時候要好好欣賞實屬不易,因為工作人員的身分,反而讓2020年臺灣燈會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2025年和寶可夢聯名,想必屆時桃園的人潮一定相當可觀。


延伸閱讀:元宵賞燈與臺灣燈會歷史變遷

avatar-img
週報時光機的沙龍
126會員
91內容數
人類的生活裡,都在不斷創造歷史,那些我們聽過的品牌,有印象的歷史事件,他的起源故事究竟是甚麼?這些內容,都在Podcast頻道《週報時光機》裡,講給大家聽,同時也將濃縮成摘要,透過文字,一起分享生活中的歷史大小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週報時光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棒球場上,無論是投手投出的150公里速球,還是打者擊出的強襲滾地球,如果要你徒手接住,想必會覺得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其實在19世紀初,棒球手套還沒問世之前,當時的棒球選手們,真的是透過雙手把高速旋轉的棒球給拿下的!
台中后里區的泰安里和苗栗縣的泰安鄉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台中泰安因泰安舊站、落羽松森林和櫻花季吸引遊客,而苗栗泰安則以溫泉和泰雅族、客家文化聞名。兩地冬季皆為旅遊旺季,因此容易混淆。
5/5泰安落羽松
2024年聖誕節,你有沒有聽到瑪麗亞凱莉那熟悉的旋律——《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呢?適逢歌曲滿30歲,今天就來認識瑪麗亞凱莉如何成為「聖誕女王」的吧。
在棒球場上,無論是投手投出的150公里速球,還是打者擊出的強襲滾地球,如果要你徒手接住,想必會覺得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其實在19世紀初,棒球手套還沒問世之前,當時的棒球選手們,真的是透過雙手把高速旋轉的棒球給拿下的!
台中后里區的泰安里和苗栗縣的泰安鄉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台中泰安因泰安舊站、落羽松森林和櫻花季吸引遊客,而苗栗泰安則以溫泉和泰雅族、客家文化聞名。兩地冬季皆為旅遊旺季,因此容易混淆。
5/5泰安落羽松
2024年聖誕節,你有沒有聽到瑪麗亞凱莉那熟悉的旋律——《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呢?適逢歌曲滿30歲,今天就來認識瑪麗亞凱莉如何成為「聖誕女王」的吧。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不是世界太糟,是你忘了自己 「你的不開心, 很多時候不是世界太糟糕, 而是因為你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 這句話一語道破了許多人疲憊與失落的根源。 我們總是在意他人感受、扮演好每一個角色, 卻忘了自己也是人生故事裡
你所失去的,本就不屬於你 你正經歷的,皆在淬煉未來的自己 別急,事緩則圓,人緩則安 允許自己慢慢來。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著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即時滿足。 一封訊息沒有立即回覆,就開始焦慮; 努力了幾個月看不到成果,就覺得自己白費力氣; 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快成功,便懷疑自己的
▉不是世界太糟,是你忘了自己 「你的不開心, 很多時候不是世界太糟糕, 而是因為你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 這句話一語道破了許多人疲憊與失落的根源。 我們總是在意他人感受、扮演好每一個角色, 卻忘了自己也是人生故事裡
你所失去的,本就不屬於你 你正經歷的,皆在淬煉未來的自己 別急,事緩則圓,人緩則安 允許自己慢慢來。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著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即時滿足。 一封訊息沒有立即回覆,就開始焦慮; 努力了幾個月看不到成果,就覺得自己白費力氣; 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快成功,便懷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