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井人

掘井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三十多年前,越南華橋阿亮到台灣讀大學,認識台灣女孩小娟,兩人一起念書一起畢業,最後走入禮堂,結為夫妻。出社會的兩人一起經營美容美髮藥水生意,幾年之後,有一個移民的機緣,兩人便帶著年幼的孩子舉家移民到美國洛杉磯,也在當地開了一間美容沙龍店。


兩人落腳美國之後,忙著找店面找落腳處,當美髮沙龍的生意上軌道了,他們正好接觸公益。夫妻倆聽見老智者說,「有福的人才懂得付出,以及無所求的快樂。」當時的一家四口生活已經穩定了,阿亮和小娟便決定投入志工行列,每天對五個陌生人說做善事的快樂和好處,也在下班後到店家投遞名片,分享附近地區的免費醫療機構,讓需要的弱勢群族方便善用。


這一畝福田,一耕就是十年,十年過去,一家四口還在租房子,並不是買不起,而是覺得生活很簡樸,不是在店裡,就是在幫助弱勢的路上,家只是睡覺和晚上煮食的地方。兩個孩子從小跟著爸媽一起服務弱勢,對於物質比較不看重,在他們的認知中,享受不是生活的重點,能為有所匱乏的人提供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一家四口雖然簡樸過日子,但是他們不虞匱乏,不管是有形的物質,還是無形的快樂。


就像老智者說的,當我們不虞匱乏了,就要做一個掘井人,福氣就像井水,越掘越多,源源不絕。當付出大於私心,物欲就會降低,降到最後就是無欲則剛,怎樣都能過日子。現代人被物質慾望牽著牢牢的,牽到盡頭就是萬丈深淵,欲望是黑洞,比較計較是陷阱,貪瞋癡的盡頭就是人間地獄,所有的痛苦皆從一顆不堪平凡不堪被比較的心而生。


#安平樂道


#樸實生活


#為善最樂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57會員
1.5K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明月十四歲就當美髮學徒,十九歲時與大自己二十歲的先生結婚,為了幫忙家計,明月開設家庭理髮廳,一開始生意普普通通,明月得以在家務和理髮店之間游刃有餘,孩子陸續報到,這個家庭擁有幾年的幸福快樂。 後來,理髮廳的生意越來越好,一個月有十幾萬營業額,客人一個接一個,剃完五個,轉身一看還有七八個在等,明
吳桃阿嬤穿著一條卡通睡褲、袖套,戴著荷葉邊的帽子踩著腳踏車就出門做資源回收了,在一般人眼中,那不是一條適合穿出門的褲子,但是在吳桃阿嬤的心裡,那是一條四季皆宜的二手惜福褲。 早年的吳桃阿嬤因為先生嗜酒天天醉不養家,為了三個孩子的將來,毅然決然將孩子帶出去自食其力。吳桃阿嬤在工廠做事,天天都有班
玉卿每天凌晨三點半騎腳踏車出門,騎出巷口,已經有兩位鄰居在邊上等著,三個人相偕到環保站做事,一直做到早上七點、十點才回家。玉卿負責掃廁所,其他兩位負責掃地,玉卿掃了大半年廁所,越掃越「堵爛」,忍不住心想,為什麼總是有人無法對準,難道他們在自己家上廁所也都這樣「隨性 」嗎。 有一天,玉卿實在掃不
明月十四歲就當美髮學徒,十九歲時與大自己二十歲的先生結婚,為了幫忙家計,明月開設家庭理髮廳,一開始生意普普通通,明月得以在家務和理髮店之間游刃有餘,孩子陸續報到,這個家庭擁有幾年的幸福快樂。 後來,理髮廳的生意越來越好,一個月有十幾萬營業額,客人一個接一個,剃完五個,轉身一看還有七八個在等,明
吳桃阿嬤穿著一條卡通睡褲、袖套,戴著荷葉邊的帽子踩著腳踏車就出門做資源回收了,在一般人眼中,那不是一條適合穿出門的褲子,但是在吳桃阿嬤的心裡,那是一條四季皆宜的二手惜福褲。 早年的吳桃阿嬤因為先生嗜酒天天醉不養家,為了三個孩子的將來,毅然決然將孩子帶出去自食其力。吳桃阿嬤在工廠做事,天天都有班
玉卿每天凌晨三點半騎腳踏車出門,騎出巷口,已經有兩位鄰居在邊上等著,三個人相偕到環保站做事,一直做到早上七點、十點才回家。玉卿負責掃廁所,其他兩位負責掃地,玉卿掃了大半年廁所,越掃越「堵爛」,忍不住心想,為什麼總是有人無法對準,難道他們在自己家上廁所也都這樣「隨性 」嗎。 有一天,玉卿實在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