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並未遠去,「後文革時代」仍舊持續:讀馬若德《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的巨著《文化大革命的起源》,在百度雲上閱讀,讀來竟趣意盎然。在故事描述的雕琢和延展上,絲毫和流行的穿越劇和宮廷劇沒差,就足見作者寫作功力。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的哈佛東亞研究院的路數大抵如此,但這的確是一部非虛構類作品,真實到讓你覺得是在讀一部童書。若能和荷蘭史學家馮克(Frank Dikötter)《人民三部曲》(People's Trilogy)、新華社記者楊繼繩的《墓碑》一起閱讀,那麼在5月16日這天到來的時候,輕易地撥開歷史的煙雲,穿越回50年前的那個初夏,將不再是無比困難的事。

 

文革的研究難度很大,因為第一手資料的缺乏,不僅故事的男主角和女主角們沒有留下日記,很多重要的檔案資料也遠未到解禁。比較起來,中國國內學者和親歷者關於文革的著述事件層面的細節描述,可以有效地腦補畫面。他們的書在港臺出版,我比較熟悉的有:周孜仁的《一個紅衛兵小報編輯的自述》、譚松的《長壽湖右派回憶錄》、何蜀的《為毛主席而戰:重慶文革武鬥實錄》等。

 

那麼,一個在文革結束後數年才出生的人,為什麼非要去經歷這樣的閱讀體驗?在談論文革的時候,我們應該談論什麼?對我而言,是通過對文革歷史的追問,進一步釐清我們目前的生存境況,正如3年前,一位長者告訴我的一樣: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依然生活在文革帶來的巨大陰影下。

 

 

文革其實並未遠去:「後文革時代」

 

這是一個後文革時代,生活中在微信朋友圈每天「類文革」的事件都在上演:遠從薄王事件中的刑訊逼供、專案組、薄辦,最近的「黨媒姓黨」「雷陽嫖娼致死案」,再到每個人所在的公司單位小環境中,告密文化(畢福劍事件)、打擊報復(程益中事件)、一言堂、被跳樓、被精神病、被自殺,央視悔過接受批鬥(沈顥事件)。有趣的是,在過去30年間曾經發起的數次運動(89學運99遊行)中,學生們脫口而出,高喊的口號竟然也都是文革式的——可見文革並未遠去,它離我們很近很近,就潛藏在我們的身體裡、血液裡,舌部發音肌肉群裡。這種對一個民族神經系統的病毒侵入,具有極強的隔代遺傳性。

 

通讀完馬若德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全書,以及作為延伸閱讀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書中有一個清晰的結論會顯現出來:文革根本不是毛澤東個人犯下的不可饒恕的錯誤,而是烏托邦極權政治發展到巔峰時期的必然事件。

 

raw-image

 

如果沒有毛澤東的烏托邦幻想,文革亦即有可能發生,這裡面幾乎是無可辯駁的歷史脈絡:一個民族集體選擇了共產主義道路,通過血腥的土改,強行將社會階層結構改變,又通過欺騙的方式將公私合營、繼而再將分給農民的土地集體化,四清運動,之後意圖將中國的經濟帶入到全世界的前列。有了1957年的大躍進,大煉鋼鐵,之後遭遇了慘敗,大陸發生了「大饑荒」,幾乎是人類歷史上餓死人最多的3000萬之眾。

 

儘管為自己辯護,但是毛澤東本人在黨內的地位急遽受到質疑,在他的晚年,一個老人,想要重回權力核心,於是在精心策劃下,利用政治上非常幼稚的學生群體,發起了文化大革命運動,其本質,就是黨內鬥爭。文化大革命其實只有不到兩年就結束了,毛澤東發動軍隊控制了亂局,親自將一手扶植的「造反派」送進監獄,並且使其終生難以抬頭(蒯大富案件)

 

第一個提出「毛澤東思想」的劉少奇,慘死在毛澤東發起的運動裡;影子內閣周恩來一起組織並參與了這場黨內的權力大清洗,得以保全。在社會矛盾危機最激化的三四年間,大量城市中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而響應了毛澤東的號召:到農村去。藉此緩解就業危機,直到這個老人故去,被打倒的復辟派在鄧小平的「平反冤假錯案」中,重新回到歷史舞臺。

 

 

民主轉型仍無撥雲見日之時

 

說「沒有文革就沒有改革」是非常荒謬的。文革摧毀了一個國家最基礎的法律、道德、文化,中國人並沒有從文革中走出,而是在1979年後,走上了一條為權貴資本主義的誕生、全民抬轎的另一種歷史的謊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裡:舉凡不投靠紅色權貴的巨富們,幾乎盡數被「共產」(黃光裕案件黎強案件)。曇花一現的1989學生反腐敗、追求自由民主,社會公平的運動被同一個黨派血腥鎮壓,只是這一次不是做幕後的推手,而是直接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公然開槍,使得萬馬齊喑;後25年,再也無人開口議政做反對派。

 

1990年代,通過之後的大學擴招和一次次的軍訓和洗腦,全社會的反對黨誕生的土壤被消弭殆盡,90後、00後甚至根本無法從正常管道獲知他們出生之前的歷史。整個社會被腐化的官僚、犬儒的知識分子和被洗腦的民眾以及被物化的下一代構成。政治上需要的民主轉型和社會意識層面上的正義轉型依然無可期待,只能靜待社會發展動力學的規律作用於這個日漸面臨崩壞的體系。

 

「前30年被必將走向獨裁的權力裹挾,後30年被悄悄走向壟斷的財富愚弄。中國人不是培養了大獨裁者,就是讓後續的獨裁者掠奪了全社會的財富,這構成了整個60年。」

 

馬若德用清晰明快和故事性的描寫,將一個個的歷史場景還原,《文化大革命的起源》講述的故事還在延續。籍此反思1966-2016,文化大革命發起50週年的日子。

 

(編註:此文發表於2015年6月。新作者吳鯤鵬的計畫「中國,想像之外」即將上線,敬請期待。)

 


 

所有圖片來源:MrOldMajor

編輯:葉菀菱

 

5會員
4Content count
<p>好故事的戲劇性、衝突性能以戲劇來做一個借鑒。戲劇尤其是舞臺劇最重要的是情節飽含了衝突,衝突要一波波、一環環引向最高潮;在一個點上爆發,不可收拾、無路可走,最後轟然而解。衝突的強烈程度,是衡量戲劇是否成功的尺規。</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有沒有某些時刻想要任性一次呢? 有沒有某些時刻希望自己回到童年呢? 有沒有某些時刻希望自己可以不用管社會的壓力好好地做自己呢? 有沒有在面對某些自我中心的人時,雖然不悅卻仍想要讓他做自己呢?  如果一個人曾經有以上的感受,很大的機率他都有一個尚未被滿足的幼年時期。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要經驗的事情,雖
Thumbnail
寺山修司談他小時候成長的地方時,稱之為已經「不存在這世上的小鎮」,就像他用各種媒介談母親,也是在表述不在場的母親,但透過想像/說謊,不存在的又再度以不真實的樣子存在,彷彿透過想像力作用的過程,寺山修司使其生命中逝去的鬼魂復生。其在創作上的效果是讓所表述的無限接近夢想的源頭、還未化為邏輯和語言的狀態。
Thumbnail
習近平指中共中央必須有「定於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如今焚書已有具體行動,令知識分子不得不把事件與歷史聯繫起來,一則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一則是毛澤東發動的文革。
Thumbnail
警察在上水打記者,迫得十六歲少年墮橋,滋擾普通市民,這些都反映警權過大,必須約制。偏偏林鄭在一晚宴上致辭,說:「不會出賣警隊。」 眾所周知,她最近已很少露面。一出現就講上這麼一句話,加上之前在禮賓府會見四個警察工會、七一佔領立法會後在灣仔警察總部開記者會、李家超盧偉聰主力答問題,種種跡象令人懷疑香港
Thumbnail
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有人認為,文革的先聲就是五四,對此筆者不敢苟同。 文革指什麼,該先定義清楚。 假如把文革理解成毛澤東重奪權力的政治鬥爭,五四運動是一場「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愛國運動,針對英法將德國在山東權益轉讓給日本,它跟文革有何聯繫? 文革更應該被視為 1942 年 2 月延安整風的後續。確立
台灣人一直把文化認同窄化理解成「統獨議題」,但我認為文化對台灣人的影響極其深遠,我們面對的是《意識與潛意識上的分裂與無法統合》;台灣社會並沒有辦法在意識層面給個體一個明確「文化認同」、但潛在的集體意識並不會因為我們認不認同而消失,它仍舊影響個體的生存與適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有沒有某些時刻想要任性一次呢? 有沒有某些時刻希望自己回到童年呢? 有沒有某些時刻希望自己可以不用管社會的壓力好好地做自己呢? 有沒有在面對某些自我中心的人時,雖然不悅卻仍想要讓他做自己呢?  如果一個人曾經有以上的感受,很大的機率他都有一個尚未被滿足的幼年時期。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要經驗的事情,雖
Thumbnail
寺山修司談他小時候成長的地方時,稱之為已經「不存在這世上的小鎮」,就像他用各種媒介談母親,也是在表述不在場的母親,但透過想像/說謊,不存在的又再度以不真實的樣子存在,彷彿透過想像力作用的過程,寺山修司使其生命中逝去的鬼魂復生。其在創作上的效果是讓所表述的無限接近夢想的源頭、還未化為邏輯和語言的狀態。
Thumbnail
習近平指中共中央必須有「定於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如今焚書已有具體行動,令知識分子不得不把事件與歷史聯繫起來,一則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一則是毛澤東發動的文革。
Thumbnail
警察在上水打記者,迫得十六歲少年墮橋,滋擾普通市民,這些都反映警權過大,必須約制。偏偏林鄭在一晚宴上致辭,說:「不會出賣警隊。」 眾所周知,她最近已很少露面。一出現就講上這麼一句話,加上之前在禮賓府會見四個警察工會、七一佔領立法會後在灣仔警察總部開記者會、李家超盧偉聰主力答問題,種種跡象令人懷疑香港
Thumbnail
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有人認為,文革的先聲就是五四,對此筆者不敢苟同。 文革指什麼,該先定義清楚。 假如把文革理解成毛澤東重奪權力的政治鬥爭,五四運動是一場「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愛國運動,針對英法將德國在山東權益轉讓給日本,它跟文革有何聯繫? 文革更應該被視為 1942 年 2 月延安整風的後續。確立
台灣人一直把文化認同窄化理解成「統獨議題」,但我認為文化對台灣人的影響極其深遠,我們面對的是《意識與潛意識上的分裂與無法統合》;台灣社會並沒有辦法在意識層面給個體一個明確「文化認同」、但潛在的集體意識並不會因為我們認不認同而消失,它仍舊影響個體的生存與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