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找雙好鞋上路去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一陣子到南部演講,接送我來回高鐵站的朋友忽然說:「你們台北人都比較瘦!」「咦?!」我好奇他為什麼有如此感覺。
「因為你們台北人都搭捷運,上上下下走樓梯,然後從捷運站到目的地也是會走上一段路,不像我們到哪兒都開車或騎摩托車直到門口,根本就沒有機會走路。」
想一想的確好像也是如此,在東京或巴黎習慣搭乘捷運通勤的人,身材似乎也比較纖細些。不過,這些年除了走路上下班之外,為了健康目的的走路也蔚為風潮,甚至更進階到為了休閒或心靈層次的走路。
我喜歡隨心所欲地走路,隨處暫停稍歇。這種漂泊是我需要的生活。天色美好在優美的景緻中不疾不徐,一步一腳印地走路,邁向旅途盡頭某個宜人的事物;在所有的生活方式中,就這種方式最討我歡喜。
的確,行走可以是散步、漫遊、晃蕩的休閒,也可以是實用性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求生存的拓荒;行走更可以是從養生到心靈禪修的一種方式。宗教的虔敬者以沿街托缽、甚至用幾跪幾叩的苦行,甚至可以說是化身為暮鼓晨鐘來敲醒世人。
自古以來,僧侶有種修行的功課,就稱為「經行」,不斷地走路,有意識地藉著走路靜下心,進而觀照全身。澳洲原住民從遠古至今足跡穿梭於廣漠的大地,編織成夢的路徑,他們經由記誦吟唱夢的歌聲中,找到自己與腳下土地的位置。
大約十年前,來自比利時的朋友巴特在家裡用電腦秀出他花了數十天徒步行走的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旅,這段旅程就成了我等待中的夢幻之旅。
這些年周邊好朋友一起蝸行台灣,漫遊徒步行走台灣的步道後,一些世界知名的朝聖步道就成了我們朝思暮想的夢幻之旅,除了這條從歐洲各地前往西班牙西北邊的聖雅各大教堂外,還有近點的日本四國的遍路八十八間廟的一千多公里步道的旅程。
前些年我們真的到日本四國去走遍路之旅,不過因為時間關係,無法空出五十多天,所以我們就去了頭幾間寺廟跟最後幾間寺廟,也算有始有終吧!
四國遍路是追隨日本平安時代的空海大師(又稱弘法大師,是唐朝時到中國長安留學的學問僧)的足跡,這八十八間廟大致繞著四國島一圈,位於四個縣內,也因此被分為四個道場,第一間廟從面對鳴門海峽的靈山寺起,稱為發心之道場,高知縣稱為修行的道場,愛媛縣是菩薩的道場,最後幾間廟在香川縣,稱為涅槃的道場。
起始站靈山寺有賣朝聖專用的斗笠、白衣服、白書包及手杖,整個一千多公里步道路線上,隨時隨處都有如此穿著的人在行走著。
聖雅各朝聖的路徑跟其他聖地不同的地方,或許自古就宣稱有神奇的療癒功能,在九百年前出版的「聖雅各朝聖指南」裡,就列出不同路徑前往會有不同的療效。
在古代朝聖是非常辛苦與危險,但是為什麼人還是要朝聖?最多的是要表明自己對信仰的虔誠,另外踏上朝聖之路也可以是犯下重大錯誤之後的贖罪方式,也有的是為了祈求,為他生病的家人或朋友,祈求神的祝福。
當然,在現代,踏上朝聖之旅的人,不見得是因為宗教的因素,而是追求一場心靈的療癒之旅,我相信也有的只是為了走路,長時間的走路。
長途健行是非常吸引人的經驗,這種不趕行程,就是為了走路而走路,哪時候達目的地都無所謂,甚至根本就沒有目的地,這種長途健行是我夢想中的奇幻旅程。
從小至今,我一直都很喜歡走路,走路的感覺很踏實,而且它是有意識的行為之中,和呼吸、心跳等無意識的身體韻動最為接近的,因此走路雖是屬於生理上的動作,卻可以從中激發出心靈的思維與領悟。
除了這種長時間的步行之外,也有人遵照專家的建議,力行一天走一萬步的健康生活,但是只要我們上路了,千萬要記得選雙舒適的好鞋子,因為腳承受著全身的重量,若穿不合腳的鞋子,除了足部會受傷,甚至會影響到膝關節,髖關節或下背痛等全身健康。
走路鞋首先當然不能是高跟鞋,也不要用太軟的鞋墊,會因為支撐力不夠造成壓力不均,倒是鞋跟的部分要有適當的足跟墊,尤其年紀愈大,足跟的脂肪萎縮,失去避震,緩衝的功能,另外也要注意容納腳趾部分的鞋子楦頭也要大一點,讓五根腳趾能舒適的伸展。
也有專家建議,買鞋最好在下午或晚上,因為從早站或走到晚上,全身的血液淋巴比較容易集中到腳底,也就是說,這時候腳會比較浮腫,這時候選鞋子,會稍微大一點,穿起來也比較舒服,而且試穿時兩腳都要試,因為很多人的腳左右大小不一,挑鞋時以大的那隻腳為準,同時穿平常戶外活動時會穿的襪子去試穿,綁好鞋帶後,確定五個腳趾都能充分自由活動為準。
鞋底也是有學問的,前三分之一要柔軟容易彎曲保護細長的蹠骨;而後面三分之二要堅硬牢固,才能完整含住腳跟及阿基里斯腱,吸收腳踩地的衝擊力道,因此鞋子前三分之一應該用手可以輕鬆地翻折,但是中段以後,卻需硬到無法扳折;也有專家建議,最好能買三到四雙走路鞋每天替換著穿,因為穿不同的鞋子時,肌肉的施力方式與角度也會不同,可以讓腳部不同的跟腱肌肉休息,而不至於過勞而受傷。
這個時代通常走路本身就是目的,我們工作辦事情時會以交通工具來達到效率的要求,但是當我們穿上走路鞋往郊外走,找到步道後,步道不再是「過渡」,從一條步道到另一條步道,永遠在自然野地中,從一間旅舍到下一間旅舍,從一棟山屋到另一棟山屋,沒有一晚睡在同一張床上,這些室內只是暫歇,讓我們能在醒來後繼續走在大自然中的過渡。
因為沒有目的地,總是在走,所以時間不再重要,日子也更加悠長。
不斷走路,不再心懷功利與期待,只是走著,慢慢的天地間會有股溫柔的力量擁抱著我們,只要走路,不斷地前進。
就像法國哲學家盧梭在他寫的「懺悔錄」裡這麼寫著:「我喜歡隨心所欲地走路,隨處暫停稍歇。這種漂泊是我需要的生活。天色美好在優美的景緻中不疾不徐,一步一腳印地走路,邁向旅途盡頭某個宜人的事物;在所有的生活方式中,就這種方式最討我歡喜。」
是的,在追求迅速的時代,許多人開始警覺到「慢下來」使我們的心靈、精神或生理都更為健康,也發現步調慢一點,才能感受多一點、體會多一點、享受也多一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1KContent count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這不是腦筋急轉彎式的問題。站在人類角度,蔬菜跟水果都是促進我們健康的重要食物來源,但是,假如站在植物的立場來看,蔬菜跟水果究竟有什麼不同?  答案是,植物的水果是很願意被動物吃掉的,而蔬菜是牠們很不願意被吃的。  水果裡面有種子,所以植物希望動物能藉由吃牠的果實來幫牠們
     最早對於新冠病毒大家以為如同SARS,症狀主要是發燒,於是到任何地方幾乎都有人在門口把關量體溫,後來發現有不少患者並沒有發燒,但是卻有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的症狀,甚至有拉肚子……等非典型的表現。  這下子有過敏體質的人就麻煩了,搭捷運、參加活動,甚至走在路上,即便已經戴了口罩,但是不時的流鼻涕或打噴嚏
     居家避疫已超過三個月,這一百天,究竟是多出來的,還是消失的歲月?  有研究顯示,人類在被迫降低與人實際接觸,也就是社交隔離的初期,會很開心,甚至興奮,名正言順地睡覺睡到自然醒,不用上班打卡整天上網追劇,真是撿到的幸福時光,但是到了第三周開始,情況開始轉變,欠缺與人接觸的孤立與寂寞感讓人的壓力增加,
     因為疫情關係,很多已屆熟齡的朋友不敢出門,原本每天會到公園活動筋骨,或者到近郊步道走走,如今只能待在家裡,看電視追劇吃零食,每個人身材似乎都胖了一圈,煩惱不知該如何是好。 對於熟齡族而言,肌力訓練比有氧運動還重要,不過即便想做有氧運動,如果不嫌單調的話,原地跑步算是有氧運動,也可以在家裡完成。
    弔詭的是,被停止的世界地球日,反而呈現出較為友善的地球空間。    除了當作新聞花絮報導的似真似假的訊息:那個國家偏遠小鎮有野生大型哺乳動物漫遊,那個城市有野生狐狸在空無一人的地鐵站裡搭電扶梯……    其實也可想而見,原本受遊客干擾的海龜上岸產卵的沙灘,因為疫情管制不再有人時,小海龜的孵育率大
     總覺得人要從別人的經驗裡學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會有所體會的人,不勞你多說,他自然就會去做,但是無法體會的人,任憑你苦口婆心,他仍是我行我素。  簡單講,懂的人,你其實不用說;不懂的人,說了也沒有用。  假如世間事真的如此,那麼多年來不斷寫文章,不斷地演講,豈不是庸人自擾嗎?  也許是,就如
     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這不是腦筋急轉彎式的問題。站在人類角度,蔬菜跟水果都是促進我們健康的重要食物來源,但是,假如站在植物的立場來看,蔬菜跟水果究竟有什麼不同?  答案是,植物的水果是很願意被動物吃掉的,而蔬菜是牠們很不願意被吃的。  水果裡面有種子,所以植物希望動物能藉由吃牠的果實來幫牠們
     最早對於新冠病毒大家以為如同SARS,症狀主要是發燒,於是到任何地方幾乎都有人在門口把關量體溫,後來發現有不少患者並沒有發燒,但是卻有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的症狀,甚至有拉肚子……等非典型的表現。  這下子有過敏體質的人就麻煩了,搭捷運、參加活動,甚至走在路上,即便已經戴了口罩,但是不時的流鼻涕或打噴嚏
     居家避疫已超過三個月,這一百天,究竟是多出來的,還是消失的歲月?  有研究顯示,人類在被迫降低與人實際接觸,也就是社交隔離的初期,會很開心,甚至興奮,名正言順地睡覺睡到自然醒,不用上班打卡整天上網追劇,真是撿到的幸福時光,但是到了第三周開始,情況開始轉變,欠缺與人接觸的孤立與寂寞感讓人的壓力增加,
     因為疫情關係,很多已屆熟齡的朋友不敢出門,原本每天會到公園活動筋骨,或者到近郊步道走走,如今只能待在家裡,看電視追劇吃零食,每個人身材似乎都胖了一圈,煩惱不知該如何是好。 對於熟齡族而言,肌力訓練比有氧運動還重要,不過即便想做有氧運動,如果不嫌單調的話,原地跑步算是有氧運動,也可以在家裡完成。
    弔詭的是,被停止的世界地球日,反而呈現出較為友善的地球空間。    除了當作新聞花絮報導的似真似假的訊息:那個國家偏遠小鎮有野生大型哺乳動物漫遊,那個城市有野生狐狸在空無一人的地鐵站裡搭電扶梯……    其實也可想而見,原本受遊客干擾的海龜上岸產卵的沙灘,因為疫情管制不再有人時,小海龜的孵育率大
     總覺得人要從別人的經驗裡學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會有所體會的人,不勞你多說,他自然就會去做,但是無法體會的人,任憑你苦口婆心,他仍是我行我素。  簡單講,懂的人,你其實不用說;不懂的人,說了也沒有用。  假如世間事真的如此,那麼多年來不斷寫文章,不斷地演講,豈不是庸人自擾嗎?  也許是,就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圖片出處,台灣愛奇藝 觀看後的心情寫照,我覺得很平靜美好 不管你是假的,還是真的,我都喜歡你 不管世界發生多少變化,我還是很喜歡你 不管世界說你多麼不好,我還是很喜歡你 不管這些,那些,奇奇怪怪的留流言蜚語 我還是很喜歡你,今天你又提著行李箱,回到了家鄉 這次你會待多久呢?每次你的到來,都讓我暗戀的
    Thumbnail
    如果可以慢慢感受,誰想要它趕快結束?慢慢的,影像有了時間而拓展,慢慢的,時間有了想像的空間,所有影像裡最純粹的景物、人與情感,會一點一滴刻在上面,時間凝結成為瞬間,瞬間還原影像成為它最美好的一刻....
    前些日子 能量飽滿的時候 每天維持著寫日記的習慣 且不單單只是寫下一日值得紀錄的事 而是以一種穿越的視角 以未來的自己給現在的自己寫信 並每日寫下當天要感謝的人 能量飽滿的時候 我告訴自己要順應宇宙的安排而為 因為宇宙的安排便是我自身的安排 而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只是當時 黑暗還沒將我席捲
    Thumbnail
    這個工作因為做的人是你,而有什麼不同?書中這句話的震撼程度就像音浪那樣強烈,也是一種格局的轉變。講到管理學大師,你不能不認識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這是遇見作者的第一本書,也是影響自己往後對於「工作」這件事,有不同的見解,推薦給大家。
    Thumbnail
    俗話說「養樹護根,養人護足。」足部是我們步行走路時的唯一接觸點,足部不穩,上面的身體也會跟著歪。在我們治療理念裡,最重視的就是「脊」與「足」。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圖片出處,台灣愛奇藝 觀看後的心情寫照,我覺得很平靜美好 不管你是假的,還是真的,我都喜歡你 不管世界發生多少變化,我還是很喜歡你 不管世界說你多麼不好,我還是很喜歡你 不管這些,那些,奇奇怪怪的留流言蜚語 我還是很喜歡你,今天你又提著行李箱,回到了家鄉 這次你會待多久呢?每次你的到來,都讓我暗戀的
    Thumbnail
    如果可以慢慢感受,誰想要它趕快結束?慢慢的,影像有了時間而拓展,慢慢的,時間有了想像的空間,所有影像裡最純粹的景物、人與情感,會一點一滴刻在上面,時間凝結成為瞬間,瞬間還原影像成為它最美好的一刻....
    前些日子 能量飽滿的時候 每天維持著寫日記的習慣 且不單單只是寫下一日值得紀錄的事 而是以一種穿越的視角 以未來的自己給現在的自己寫信 並每日寫下當天要感謝的人 能量飽滿的時候 我告訴自己要順應宇宙的安排而為 因為宇宙的安排便是我自身的安排 而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只是當時 黑暗還沒將我席捲
    Thumbnail
    這個工作因為做的人是你,而有什麼不同?書中這句話的震撼程度就像音浪那樣強烈,也是一種格局的轉變。講到管理學大師,你不能不認識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這是遇見作者的第一本書,也是影響自己往後對於「工作」這件事,有不同的見解,推薦給大家。
    Thumbnail
    俗話說「養樹護根,養人護足。」足部是我們步行走路時的唯一接觸點,足部不穩,上面的身體也會跟著歪。在我們治療理念裡,最重視的就是「脊」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