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avatar-img

李偉文

1510 位追蹤者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好多年前就聽說荒野的兒童教育委員會的志工訓練很硬,周間一整天的課程,要連續上半年以上才能結訓,而且結訓的試講要求也非常高,常常有人沒有通過,必須一次又一次的補考。 好奇心之下,約了兒教的負責伙伴台北樹蛙來上我的廣播節目,心想這麼累的訓練怎麼找得到志工?結果錄音時間台北樹蛙沒空,就派了兒教組裡的志工
Thumbnail
前些天在廣播節目中採訪了報導者的資深記者孔德廉,他寫了一系列台灣社會檯面下的新潮流與新興活動,用了「無體溫關係」這個名詞來描述這個新現象。 為什麼無體溫? 對於如今早熟卻又晚婚的一代,僅僅存在於線上的關係愈來愈普及,其中有一種以前真的沒有聽過的「掛睡」。 所謂掛睡是指利用匿名聲音交友的特性,與對
Thumbnail
在今年二月過年後的「荒野情詠三十,沉浸式藝術餐宴」的會場,趁著創會老伙伴們大都出席,協會工作人員拿著攝影機要我們每個人各自對著鏡頭念一句口號「三十而立百年荒野,荒野生日快樂」,其實我們每個人也搞不清楚這段祝詞要用到什麼地方,不過看起來這句「三十而立,百年荒野」應該就是今年荒野三十周年各項慶祝活動的口
Thumbnail
 昨天世界地球日,在教育廣播電台主持「自然有意思」的燕子與楊平世教授邀我上現場節目,主題當然是今年荒野三十周年及介紹特別為荒野三十周年出的新書「看見荒野」。     燕子是荒野的老伙伴了,現在擔任荒野台北分會解說組總組長,而楊平世老師是生態保育界的前輩,從台大昆蟲系退休之後,繼續活躍在環境守護的第
Thumbnail
在整理舊資料時,看到2015年的行事曆裡夾了一張筆記紙,標註了當時要寫報章雜誌的專欄文章及設定的主題,共有13個專欄,除了端傳媒及ET today兩個是網路媒體外,其他都是實體的刊物。 大多是月刊,每月供稿一篇,有兩本是雙月刊,兩個月寫一篇,但是ET today是兩周寫一篇,端傳媒是一周寫兩篇,算
Thumbnail
(一)為什麼在這個時代特別需要心念發揮力量? 在無線上網、螢幕無所不在的時代,愈來愈快且愈來愈鉅量的訊息蜂擁而來,平均每人每天花在螢幕前面的時間大約九到十小時,而且一天查看手機大約二百五十次,這還沒有包括我們黏著在串流平台上看影片,每天主動出現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滑過或按忽略的廣告訊息平均四千到一萬則
Thumbnail
以前到荒野花蓮分會演講,若是沒有其他行程,副會長熊帆生帶我去一些夥伴們的秘密花園走走,我也曾在多年前在週刊連載的專欄裡,介紹了熊教官的環境行動,文章附在後面,原稿一下找不到,翻拍了當年影印留存的資料。 熊教官的告別式,今天下午在台北第二殯儀館   為黑枕藍鶲跳大熊舞--熊帆生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