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香港,我街道》、《我香港,我街道2》、《我台北,我街道》|香港文學館、胡晴舫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香港挪移至台北,不管是哪一處,都不是我真正的家。我大膽質疑,既然書寫主體對我而言,多半仍是陌生,作為一名讀者,我何能去認同、去想像,那是我置身過的街景,是我可以激起認同的稍縱而逝記憶?然而,即使未能真正認同,在《我台北,我街道》中,竟可以使我尋覓些許熟識感,所謂「老台北」這座城市的樣貌尚未死去,至少她深刻地活在四十五十歲以上的台北人心中,透過他們的視野,還沒被串流媒體吞食的唱片行、從咖啡廳做起的出版社、曾悠閒爾後被捷運匆忙取代的公眾交通運輸,她們是台北,也不是台北。退一百步來說,曾經的台灣有過這些痕跡,卻也已被現在的台灣一點一滴取代。我就在這巧妙的記憶落差中被耍著玩,試圖重構對已被貼上庸碌標籤,而日漸漸疏遠的「台北」這座城的想像。
  讀過《我香港,我街道》的建立脈絡,勢必會對總策展人鄧小樺及願意投入這次「藉由書寫回應家鄉光景」的參與者既是認同又肯定。鄧小樺在序言中引用香港文學研究者陳智德一段地方書寫之必要性://文學實不單純是作家在書房裡的技藝,它也可以參與一整個社群的文化想像,探討社區和人的關係,參與建立社區文化,締造社區理念和願景⋯⋯//地區性的文學獎實則在評選作品標準中難免期待投稿作品能以該地文化風景為主軸書寫,如此才能建立與其他地方文學獎之鑑別度。鑿開過去,取出回憶,本身就不是一件輕易的嘗試。我想,特別是聚焦於現代的生活型態,不利的條件幾乎是集中於這一時刻,懷舊的事物總讓人特別想望,大可從這三本《我香港/我台北》去探討,試問有哪一篇收錄文章不是以「念舊過去,比較現下」?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改變,非但如此,我們甚至矛盾地畏懼改變,身體卻不由得朝變化靠攏,孰能在變與不變兩者間堅決擇一?
  還蠻慶幸可以早早就接觸這兩本《我香港,我街道》,粗略地認識香港文學以及其街景(甚至結識了幾個我很喜歡的作者)。即使爾後三年時光將投入台灣文學,眼界不必然就得局限於這座島嶼。是因為同樣經歷殖民歷史,有太多放眼望去既是相似又可以相做呼應的經歷我想是從文學中可以略見一二的(至少東亞、東南亞文學對我而言是吸引人的)。終究,拆解文學可以窺見與歷史演變,政治局勢亦可以相為對照。〈不是流金其實是鏽〉陳慧帶出將死之女走到人生終點之際該搬出什麼態度為人生的最後階段拼搏。黃怡的〈根深〉則巧妙地運用當地街景書寫一對愛人的分合,雖是老生常談的愛恨情仇,卻因為熟悉的景色多了幾分難以明喻的熟悉哀愁。梁璇筠的〈鴨腿米粉〉篇幅不長,描述香港中學生同樣受到升學體制的牽絆,曾經的回憶至今觸景傷情,望向漂泊在海上的漁船期待著是不是熟識的誰,那股思念最終都只留得下的是回憶。另外散文類別中我特別喜歡#李維怡 的〈受教〉,這篇記錄了她在研究時觀察街坊巷弄的種種,通常這些記載都比小說類別還要來得更寫實,更無劇情性,不過也相對比較多貼近作者本身的思維闡述,裡面有提到一些作為紀錄者去觀察受訪者的侵入行徑,作者的自省也讓我跟著反思著身份的轉換,何以在尊重觀察者的前提下順利推動計畫進行,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香港/我台北》皆包絡了散文、詩、小說三種文體,我在閱讀的時候明顯感受到,港人的文章無論是何種表現手法,都有一種屬於其民族特性的「快速感」,口頭上即是如此,此舉表徵似乎更加顯示對他們而言,生活節奏的「快」早已融入他們骨髓,成為組成香港人的一部分基因。而當場景移到台北城,速度快慢反倒不成特色,文藝的起始與交流最終讓台北成為怎樣的樣貌,才是書寫的重點。另外一個讓我特別留意的特點在於,臺灣大學或多或少成為存在於這些作家生活經歷中不容被忽略的共構回憶,就好像如果是臺南,免不了一中附近的育樂街,成大附近範疇廣到不可思議的街景,誰為了無可奈何的學校作業而必須前往的孔廟周邊,淨是一些某些沒那麼具有觀光性質,與日常緊密結合的地點。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是那麼期待《我台北》。純粹是一種南北情結作祟,在從小就受首都落在北部,任何資源無條件集中分配雙北,顯得南部人像是次等公民的不平衡心理在在使我對北部總是難以輕易釋出善意態度對待。台灣不過就這麼大,終究有一天必須在兩地間產生連結。對台北印象建立多數集中在2019-2020這兩年間,那是個複雜、匆忙、擁擠、資訊流通到難以想像的快速的城市。然而那也不是一個宜居的地方,沒有家的人幾乎都擠在這裡了,顯得她更隨處可及遊蕩的人們。不安、惶恐全都攪和成一團。我可以說是用逃得離開那裡。《我台北》給我一個認識真正老台北的機會,原來她是可以有自己的情調,我是指壅塞中唯有熟悉這座城市的人們才可以掌握到的節奏。公車隨著蜿蜒山路起舞,環繞公館還不那麼一致的街景,足以被詬病的中國風路名,老城市擺脫不了的老靈魂妥實地作為歷史遺緒緊攀著正朝便利、現代化改變些什麼的新台北死也不放。也得多虧這些共通性地時光變遷,我們還可以從別人的城市、自己的都市找到些許過去的影子,然後,不會走失。
77會員
155Content count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雖然我不吝於在網路上侃侃而談,始終把自己置於對各種專業領域中仍是有待成長,必須虛心受教的生手,面對從業人員或研究者,不僅是不敢當面交流,更別提以一名學習者角度提出疑惑,彷彿在學習場域中,慣性排除自己,以窺視之姿賞析一切的流動,只為了免於出洋相。
在剛拿到這本《藏書之家》時,一看見「活水來冊房」我是又驚又喜,尚未求證就曾在社群平台分享,誤把它當作活水來版主新書——實則不然,人家早於2018年就出版了。
曾一度因《素食者》無法引起共鳴而對韓江另一本《少年來了》興致缺缺,一拖,就是三年。「少年來了」讓我不禁思索這名「少年」是誰?他又因什麼事而「來」?最後,原本打算從毛澤東暴政中轉換心情的我,卻再被另一件悲痛程度無法相比,與二二八同樣不容被消抹於歷史中的光州事變拉入抑鬱情緒中。
建議如果是對戰後歷史不甚了解的讀者,先不要考慮從這本入門。汪浩這本《借殼上市》比較像「歷史評論」,而非史事介紹。
雖然我不吝於在網路上侃侃而談,始終把自己置於對各種專業領域中仍是有待成長,必須虛心受教的生手,面對從業人員或研究者,不僅是不敢當面交流,更別提以一名學習者角度提出疑惑,彷彿在學習場域中,慣性排除自己,以窺視之姿賞析一切的流動,只為了免於出洋相。
在剛拿到這本《藏書之家》時,一看見「活水來冊房」我是又驚又喜,尚未求證就曾在社群平台分享,誤把它當作活水來版主新書——實則不然,人家早於2018年就出版了。
曾一度因《素食者》無法引起共鳴而對韓江另一本《少年來了》興致缺缺,一拖,就是三年。「少年來了」讓我不禁思索這名「少年」是誰?他又因什麼事而「來」?最後,原本打算從毛澤東暴政中轉換心情的我,卻再被另一件悲痛程度無法相比,與二二八同樣不容被消抹於歷史中的光州事變拉入抑鬱情緒中。
建議如果是對戰後歷史不甚了解的讀者,先不要考慮從這本入門。汪浩這本《借殼上市》比較像「歷史評論」,而非史事介紹。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文化從來都與政治相關」,歷史也總是近在眼前。對我來說,與其說是讀物,它更像一本紮紮實實的教科書,關於香港的時代、政治、文化與精神,還有其他好多好多。
Thumbnail
E 「證實了無人所知此去經年的深沉暗戀故事……」(痛哭) 「兄弟會這樣的嗎?我不會這樣和我的朋友講話。救命啊!!」(花痴笑) 作為香港版的第一集,有大量台長姐姐和主持人支支的鬥嘴日常,和他們過去關於BL啟蒙的心理歷程。 B
Thumbnail
2012/09/10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珠海者,智珠在握,通博如海也。 --唐惜分〈珠海命名釋義〉   來港之前對珠海學院的了解相當有限,在臺灣學界朋友中,只知中國文化大學李德超教授、逢甲大學林孟靈、曾一民教授伉儷、明道大學韋金滿教授、彰化師大譚潤生教授、靜宜大學楊國娟教授是珠海畢
Thumbnail
首先來個總結(!):《我的印度男友》是披著香港皮的Bollywood傳統通俗喜鬧劇
Thumbnail
《九龍魔法陣》是款經典RPG戰鬥冒險作品,玩家主要操控對象正是主角張天祐,而他也是著名的捉妖道士張天師的後代傳人,而同伴們也是各自繼承了家系能力,像是魔法師余紫薇和術數師司馬明傑,再加上旅途中遇到的神祕少年李智良,通常體制為四人的趨魔小隊,在這被妖魔被喚醒的九龍半島內負責斬妖除魔。
Thumbnail
本篇結合今年 921大地震20週年 ,因此配合時事 直躂國小 也來辦了一次防災演習的情節,建議先看過 第二課「Bad guy」才會知道阿毛開頭說的事情是什麼。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文化從來都與政治相關」,歷史也總是近在眼前。對我來說,與其說是讀物,它更像一本紮紮實實的教科書,關於香港的時代、政治、文化與精神,還有其他好多好多。
Thumbnail
E 「證實了無人所知此去經年的深沉暗戀故事……」(痛哭) 「兄弟會這樣的嗎?我不會這樣和我的朋友講話。救命啊!!」(花痴笑) 作為香港版的第一集,有大量台長姐姐和主持人支支的鬥嘴日常,和他們過去關於BL啟蒙的心理歷程。 B
Thumbnail
2012/09/10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珠海者,智珠在握,通博如海也。 --唐惜分〈珠海命名釋義〉   來港之前對珠海學院的了解相當有限,在臺灣學界朋友中,只知中國文化大學李德超教授、逢甲大學林孟靈、曾一民教授伉儷、明道大學韋金滿教授、彰化師大譚潤生教授、靜宜大學楊國娟教授是珠海畢
Thumbnail
首先來個總結(!):《我的印度男友》是披著香港皮的Bollywood傳統通俗喜鬧劇
Thumbnail
《九龍魔法陣》是款經典RPG戰鬥冒險作品,玩家主要操控對象正是主角張天祐,而他也是著名的捉妖道士張天師的後代傳人,而同伴們也是各自繼承了家系能力,像是魔法師余紫薇和術數師司馬明傑,再加上旅途中遇到的神祕少年李智良,通常體制為四人的趨魔小隊,在這被妖魔被喚醒的九龍半島內負責斬妖除魔。
Thumbnail
本篇結合今年 921大地震20週年 ,因此配合時事 直躂國小 也來辦了一次防災演習的情節,建議先看過 第二課「Bad guy」才會知道阿毛開頭說的事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