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喫茶】2022/08/29 | 從不喜歡到喜歡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對一件事物的心理好惡狀態大概有以下幾種發展:
原先喜歡,後來不喜歡;
原先不喜歡,後來喜歡。
把「沒感覺」、「好像」或「不確定」等狀況屏除,只談極端喜歡與不喜歡,大概就以上兩類。也有人在中間的過程中不斷轉換好惡狀態,但只看結果就好,沒那麼複雜。
布拉姆斯的大提琴奏鳴曲就是我原先不喜歡、後來喜歡的樂曲。而他共作了兩首奏鳴曲,我又愛第一號E小調,更甚於第二號F大調。
Brahms: Cello Sonatas, Cello: Rostropovich, Piano: Serkin. DG Records 1983
先說說原先為何不喜歡布拉姆斯的兩首大提琴奏鳴曲。第一號奏鳴曲當中三個樂章皆為快板或小快板,十多年前我無法接受沒有「慢板樂章」的大提琴作品,我認為大提琴少了好好發揮吟唱優美音色的機會。而第二號有太多的熱情,喜歡沉靜的我,總是覺得太吵、太聒噪。
十多年下來,聽音樂的層面更廣、許多成見也拋下了,竟然在某一年的秋天,發現這套作品(尤其是第一號),竟然與季節如此相襯。第一號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開頭,那段低沉的旋律,彷彿可看到髮鬢斑白的老人獨步走在深秋的樹林中。
布拉姆斯的音樂雖然充滿熱情,但可說是他生錯了時代。他活躍於浪漫時期,卻對貝多芬甚至更早期的古典風格情有獨鍾。可說是和我一樣,具有濃烈的懷舊性格,卻力圖在所生活的時代尋求兼容的生存之道。
第一號E小調奏鳴曲作於1862~1865年,第一、二樂章其實在1862年就完成,但第三樂章卻要到1865年才完成。
這段期間是布拉姆斯風格逐漸成熟的時期,聲響上來說有點偏重低音。雖然曲名稱為「鋼琴與大提琴奏鳴曲」,目的是希望鋼琴不僅僅只是伴奏,而是與大提琴同等地位的存在,但可看出此時布拉姆斯對於大提琴的語法尚未突破常規限制,許多部份都停留在低音範圍內。
所以我在聽這張羅斯托波維奇的名盤時,常覺得第一樂章的聲音較悶,要到了發展部之後,整體音色才有一種「醒來了」的感覺。
這是錄音的問題嗎?許多版本也都如此。更好笑的是,當時布拉姆斯和一位大提琴朋友演奏這首曲子時,他的朋友抱怨他「鋼琴聲音太大了,我都聽不到自己的大提琴聲!」
沒關係,這是布拉姆斯第一次為樂器譜寫奏鳴曲。如果第一樂章的開頭那段低沉的旋律,單獨抽出來聆聽,幾經發展後越來越高亢,倒也是成功的安排。另外,古風的第二樂章,有小步舞曲的樣態,同樣也精緻玲瓏、甜美中帶點憂愁。第三樂章更是展現硬底子的賦格曲,就像貝多芬第五號大提琴奏鳴曲當中的最後樂章那般,華麗而壯闊。
至於第二號F大調奏鳴曲呢?距離第一號完成已經超過20年,這20年間,他都已經完成了偉大的1~4號交響曲了!
因此第二號奏鳴曲的第一樂章開頭,我們彷彿聽到了交響曲般的聲響,大提琴的聲線也很巧妙地與鋼琴互相呼應,而非互相重疊。第二樂章也使用到較多七和弦,乍聽之下竟然有爵士樂的味道呢!
雖然第二號整體上來說精煉許多,但我仍偏愛第一號稍嫌粗糙又真摯的感情。寫完第二樂章後,中間的三年間,布拉姆斯遇到了喪母之痛,而後才將第三樂章也完成。雖說第三樂章賦格曲式,很難像一般浪漫樂曲那樣把情感表現在譜曲上,但或許第一、二樂章得到了某些修改也說不定。
首演在1865年的十月,雖然大提琴夥伴一直抱怨自己的聲音被鋼琴蓋掉,但我想,布拉姆斯一定覺得心中還有許多情感沒有抒發,趁著這套第一號奏鳴曲演奏尚未結束,想要大聲對才剛過世的母親說說那些來不及傳達的話吧。
687會員
452Content count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爵士樂就像日本威士忌一樣, 從模仿樣態當中漸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最後甚至比原產地更有味道。
喜歡古典樂的人,應該會愛上大正時期; 喜歡爵士樂的人,理所當然是昭和時期。
他的演奏,時而充滿優雅的搖擺,時而發出尖銳的挑釁。我個人喜歡Artie Shaw遠甚於Benny Goodman,因為在豎笛的吹奏上,我始終可以在Artie Shaw的演奏裡得到更多想像,還有宛如棉花糖在口中化開的情感。
音樂和咖啡一樣,越直接越好, 不要矯揉造作,更忌諱言不由衷。 開店第一天,我要故意放一張黑膠音質的CD,來讓各位感受一下什麼是「在你面前拉奏」的錄音。 在卡薩爾斯的鑽研之下,史上第一張完整錄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專輯,就在二戰戰火當中誕生了。第五號組曲開頭的低音,像是雷聲,劃開了時代的巨響。
日本爵士樂就像日本威士忌一樣, 從模仿樣態當中漸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最後甚至比原產地更有味道。
喜歡古典樂的人,應該會愛上大正時期; 喜歡爵士樂的人,理所當然是昭和時期。
他的演奏,時而充滿優雅的搖擺,時而發出尖銳的挑釁。我個人喜歡Artie Shaw遠甚於Benny Goodman,因為在豎笛的吹奏上,我始終可以在Artie Shaw的演奏裡得到更多想像,還有宛如棉花糖在口中化開的情感。
音樂和咖啡一樣,越直接越好, 不要矯揉造作,更忌諱言不由衷。 開店第一天,我要故意放一張黑膠音質的CD,來讓各位感受一下什麼是「在你面前拉奏」的錄音。 在卡薩爾斯的鑽研之下,史上第一張完整錄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專輯,就在二戰戰火當中誕生了。第五號組曲開頭的低音,像是雷聲,劃開了時代的巨響。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2006年電影: 穿著 PRADA 的惡魔 (The Devil Wears Prada) 片段 蘇格蘭創作歌手KT Tunstall 2005年歌曲《Suddenly I See》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曲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電影「冬天的故事 Conte d'hiver」片段, 古典 - 莫札特的已知版本:降 B 大調第 26 號小提琴奏鳴曲,KV 378
Thumbnail
在戰地拾到一張女生照片,此照片兩次救了他的命,他決心要找到照中人,結果卻找到了真愛。
Thumbnail
每天都會見面,多月來她從未向羅力軍官說過任何一句說話,現在她只能說:「再會!」也是她唯一的一句說話。
Thumbnail
《秋光奏鳴曲》(Autumn Sonata) 是瑞典導演柏格曼於 1978 年推出的電影代表作。內容講述一對母女在秋天發生的故事。整部電影溫潤樸實,後勁卻非常強大,畫面溫暖的色調相映著劇中關係的薄涼,細緻描繪了原生家庭揮之不去的傷痛,為親情背後長期累積的衝突和隱忍拉開序幕…
Thumbnail
二三十歲的人只是擁有夢想而已,還沒有實現。 四五十歲的人掙扎著畢生所有,企圖實現夢想。 六十歲以上的人對夢想乾脆避而不談。 你呢?...
Thumbnail
誰是簡吉? 簡吉,拉著小提琴的革命家 這次我們想說一段臺灣曾有過,卻被歷史沉埋的反抗青春! 一段臺灣曾有過,卻被歷史沉埋的反抗青春!
Thumbnail
C小調第8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3,別名《悲愴奏鳴曲》(Sonate pathétique),是貝多芬於1798年創作的鋼琴奏鳴曲,於1799年出版。一直是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筆者在這兒獨取了第三章長約3分鐘。 因為(第三問題)其實是一種假說(Assumption) :
Thumbnail
正當少女陷入深思時,叮鈴鈴~鬧鐘突然響起,少女嚇了一跳,她看了鬧鐘,上課時間也快到了。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2006年電影: 穿著 PRADA 的惡魔 (The Devil Wears Prada) 片段 蘇格蘭創作歌手KT Tunstall 2005年歌曲《Suddenly I See》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曲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電影「冬天的故事 Conte d'hiver」片段, 古典 - 莫札特的已知版本:降 B 大調第 26 號小提琴奏鳴曲,KV 378
Thumbnail
在戰地拾到一張女生照片,此照片兩次救了他的命,他決心要找到照中人,結果卻找到了真愛。
Thumbnail
每天都會見面,多月來她從未向羅力軍官說過任何一句說話,現在她只能說:「再會!」也是她唯一的一句說話。
Thumbnail
《秋光奏鳴曲》(Autumn Sonata) 是瑞典導演柏格曼於 1978 年推出的電影代表作。內容講述一對母女在秋天發生的故事。整部電影溫潤樸實,後勁卻非常強大,畫面溫暖的色調相映著劇中關係的薄涼,細緻描繪了原生家庭揮之不去的傷痛,為親情背後長期累積的衝突和隱忍拉開序幕…
Thumbnail
二三十歲的人只是擁有夢想而已,還沒有實現。 四五十歲的人掙扎著畢生所有,企圖實現夢想。 六十歲以上的人對夢想乾脆避而不談。 你呢?...
Thumbnail
誰是簡吉? 簡吉,拉著小提琴的革命家 這次我們想說一段臺灣曾有過,卻被歷史沉埋的反抗青春! 一段臺灣曾有過,卻被歷史沉埋的反抗青春!
Thumbnail
C小調第8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3,別名《悲愴奏鳴曲》(Sonate pathétique),是貝多芬於1798年創作的鋼琴奏鳴曲,於1799年出版。一直是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筆者在這兒獨取了第三章長約3分鐘。 因為(第三問題)其實是一種假說(Assumption) :
Thumbnail
正當少女陷入深思時,叮鈴鈴~鬧鐘突然響起,少女嚇了一跳,她看了鬧鐘,上課時間也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