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孩子才能昂首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大家對於「鷹架理論」都不陌生,許多的父母總是用心為孩子規劃生活與未來,期待他們的每一步都能走得更穩妥。但一棟大樓若鷹架未拆除,就代表尚未完工。同樣的,父母若不放手,孩子就無法成熟...
最近聽到朋友誇獎學校中的一個孩子,雖然只有8歲卻在媽媽受傷時主動照顧三個弟妹,連媽媽自己都發現孩子真的長大很多。但其實在這事件之前,孩子一直是一個蠻需要「被擔心」,如果沒有這個機會讓媽媽可以暫時退場,我們看不見這棟「建築物」的原貌。
當我們在抱怨孩子長不大時,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我們做太多,承擔太多;或是因為我們沒有給予孩子空間,不願放手;甚至有時候是我們不想面對「不被需要」的感覺...
孩子沒有辦法像機器人,植入程式晶片後,就能照著運作。而他們生長的環境也總非一成不變,現在所謂的標準答案可能不適用於未來。
也就是我們以為的最好,對他們可能不見得合適...如果凡事都需要套模板,當然可以生活,只是就限制住了各樣的可能。永遠都只有一個模樣,永遠都只有一種期待。那無限的可能性,也就在模板中被砍斷線...
到底大人該如何淡出幕後呢?
每個心理學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例如皮亞傑認為孩子長到8歲之後,已經具備抽象思考能力,可以開始預備各樣的可能性。但每個孩子、生長環境不一樣,這個大智慧,還是留給父母。
應架卸除後孩子受傷怎麼辦?
一次性的拆除當然會有很大的震撼,所以隨著孩子年紀成長,逐步地放手。孩子越長越大,越來越少的我們的介入。
另外,當孩子還小時摔倒了,我們還可以一把抱起他,但是當孩子長大了,摔倒時,我們還有力量一把抱起他嗎?
所以逐步地放手,讓孩子一步步也可以踏實穩健,大部分的父母都無法陪伴孩子走完一輩子。在我們還有能力、時間的過程中,除了保護他的幼年時期,成長過程中,若不是著逐步鬆綁,怎麼知道孩子的承載力到哪裡?
父母學習放手,孩子開始昂首。
4會員
14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蓓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家安靜用餐的畫面,各自滑著自己的手機,陷入了科技冷漠的陷阱中。 你還在思考為何不了解孩子嗎? 因為少了溝通...
現代老師要具備什麼特質? 專業度?能力?溝通?表達? 在這之前有個更重要的--愛
過度計算必要,容易造成心理的貧窮 過度放縱想要,容易造成生理的貧窮 不管是哪個貧窮,都不希望發生在孩子身上... 面對想要與必要?該怎麼辦?
有人認為「必要」通常跟「生活」有關,如果少了必要物品,生活會出現困難;「想要」通常跟「慾望」有關。如果少了想要東西,生活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到底該如何拿捏這條界線呢?
『熟能生巧』這句話,我們都很熟悉,也常用這句話來鼓勵孩子,透過重複的練習,能讓事情更加上手! 的確,一件事情重複演練,進入自己的潛意識,就會像是開啟自動導航模式,感覺將像是建立了一個新習慣,但重點是這個習慣是好的或是不好的?!也就是說,當練到了自動導航模式,這習慣是對我們有益?或是有害? 想要修改掉
妥協是個慢性殺手,不只殺掉計劃表,甚至連自我形象都能無形中吞噬。 面對妥協,你需要「認清自己的價值」
一家安靜用餐的畫面,各自滑著自己的手機,陷入了科技冷漠的陷阱中。 你還在思考為何不了解孩子嗎? 因為少了溝通...
現代老師要具備什麼特質? 專業度?能力?溝通?表達? 在這之前有個更重要的--愛
過度計算必要,容易造成心理的貧窮 過度放縱想要,容易造成生理的貧窮 不管是哪個貧窮,都不希望發生在孩子身上... 面對想要與必要?該怎麼辦?
有人認為「必要」通常跟「生活」有關,如果少了必要物品,生活會出現困難;「想要」通常跟「慾望」有關。如果少了想要東西,生活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到底該如何拿捏這條界線呢?
『熟能生巧』這句話,我們都很熟悉,也常用這句話來鼓勵孩子,透過重複的練習,能讓事情更加上手! 的確,一件事情重複演練,進入自己的潛意識,就會像是開啟自動導航模式,感覺將像是建立了一個新習慣,但重點是這個習慣是好的或是不好的?!也就是說,當練到了自動導航模式,這習慣是對我們有益?或是有害? 想要修改掉
妥協是個慢性殺手,不只殺掉計劃表,甚至連自我形象都能無形中吞噬。 面對妥協,你需要「認清自己的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Thumbnail
在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 勇敢去犯錯、大膽去嘗試吧!
Thumbnail
父母放手,孩子才有機會長大,不需要太擔心或害怕他們犯錯,這些都只是過程,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
Thumbnail
開學的第一天,都是邁入新階段、重新開始的一天: ●幼稚園的第一天,難免想爸媽,還沒到門口就哇哇大哭。 ●國小一年級的第一天,用歪歪扭扭的注音開始學習每天抄聯絡簿。 ●國中一年級的第一天,發現麻吉在隔壁班,然後死對頭是自己後面一個座號⋯⋯ ●高中一年級的第一天,開始跟學長姊打聽哪一個社團比較容
Thumbnail
每一個人活在世上都有一個基本的責任,就是把自己活好。唯有把自己活好了,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影響別人。 教養小孩是現在夫妻非常看重的議題,隨著時代的進步,教養小孩的思維也有所不同。有一個重要的觀念,並不是非要給孩子優渥的環境,反而是要先求自己足夠正向成熟。
Thumbnail
十多年前,肯•羅賓森在TED的年會上發表了一場名為「學校扼殺了創意嗎?」的演講,這場演講創下了TED史上最高的點閱率,他寫的「讓天賦發光」不僅成為各國的暢銷書,讓全世界家長的思考如何讓孩子在時代變遷下仍能展現天賦,也促成許多國家的教育改革。 後來他又出了一本書——讓孩子飛,呼籲家長與有權力的大人們,
Thumbnail
一段愛情的失去,並不是生命的全部;一座山崩塌了,才看得見山後有一片美麗的花海。當幸福來臨,當然要緊緊握住;當分離來到,若還戀戀不捨,留下的就只有無盡的憂傷。
Thumbnail
從王后傘下學教養,停止無謂的自責,才能接住墜落的孩子。在教養路上怎麼可能不犯錯?然而,責怪自己並不會讓事情有所改變。先停止自責,才能看見孩子的需要;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照顧好孩子。偶爾失敗也無妨,陪著孩子一起哭,一起跌倒,再一起爬起來就好。
Thumbnail
當媽媽成為自己後,孩子也才能成為他自己。不去追求別人眼中認定媽媽該有的樣子,而是紮紮實實地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這對我來說,是教養路上很重要的提醒。當能夠認清自己的本質,了解自己後,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養之道。教子本無方法,唯愛是從。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Thumbnail
在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 勇敢去犯錯、大膽去嘗試吧!
Thumbnail
父母放手,孩子才有機會長大,不需要太擔心或害怕他們犯錯,這些都只是過程,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
Thumbnail
開學的第一天,都是邁入新階段、重新開始的一天: ●幼稚園的第一天,難免想爸媽,還沒到門口就哇哇大哭。 ●國小一年級的第一天,用歪歪扭扭的注音開始學習每天抄聯絡簿。 ●國中一年級的第一天,發現麻吉在隔壁班,然後死對頭是自己後面一個座號⋯⋯ ●高中一年級的第一天,開始跟學長姊打聽哪一個社團比較容
Thumbnail
每一個人活在世上都有一個基本的責任,就是把自己活好。唯有把自己活好了,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影響別人。 教養小孩是現在夫妻非常看重的議題,隨著時代的進步,教養小孩的思維也有所不同。有一個重要的觀念,並不是非要給孩子優渥的環境,反而是要先求自己足夠正向成熟。
Thumbnail
十多年前,肯•羅賓森在TED的年會上發表了一場名為「學校扼殺了創意嗎?」的演講,這場演講創下了TED史上最高的點閱率,他寫的「讓天賦發光」不僅成為各國的暢銷書,讓全世界家長的思考如何讓孩子在時代變遷下仍能展現天賦,也促成許多國家的教育改革。 後來他又出了一本書——讓孩子飛,呼籲家長與有權力的大人們,
Thumbnail
一段愛情的失去,並不是生命的全部;一座山崩塌了,才看得見山後有一片美麗的花海。當幸福來臨,當然要緊緊握住;當分離來到,若還戀戀不捨,留下的就只有無盡的憂傷。
Thumbnail
從王后傘下學教養,停止無謂的自責,才能接住墜落的孩子。在教養路上怎麼可能不犯錯?然而,責怪自己並不會讓事情有所改變。先停止自責,才能看見孩子的需要;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照顧好孩子。偶爾失敗也無妨,陪著孩子一起哭,一起跌倒,再一起爬起來就好。
Thumbnail
當媽媽成為自己後,孩子也才能成為他自己。不去追求別人眼中認定媽媽該有的樣子,而是紮紮實實地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這對我來說,是教養路上很重要的提醒。當能夠認清自己的本質,了解自己後,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養之道。教子本無方法,唯愛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