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主撰/李柏儀
文-核稿/賴詠婕
影像-主攝影/賴芊芝
影像-圖卡/陳耘嘉
探索時間/2023.01.17
《行動紀錄家》- 步旅翩翩
(本文同步發表於「Medium的行動記錄家」部落格和「Instagram的行動記錄家」社群帳號「city_explorers2023」,喜歡我們的文章或想看見更多溫暖及感動故事的地方,請追蹤、按讚並分享,謝謝。讓我們一同透過影像及訪談,看見故事遇見感動。)
淺灰色的蒼穹,無止盡的灰白,一抹淡藍,不在仰望天空,而是眼前的你們
這是行動記錄家團隊的第一次見面,也是第一趟旅程,更是我們專案的第一步。
前眺林安泰古厝建築主體,以水墨彩繪匠藝描摹泥塑壁堵,集泥塑水墨匠師技藝,形塑象徵案山巒頭的假山─「顧渚茗山」。
一月十七午後,我們成群結隊前往林安泰,路途中,我能感受每個人對於生活的大不同,略為復古的小巷,三十五年的茶館,超高但是無敵好玩的花博溜滑梯,從不同景點中,看出大家對生活的熱忱,每個人都彷彿一簇簇自我綻放的花朵,不過此刻的我們,正在同一花圃裡狂歡。
園林的造景手法發展歷史久遠,歷代下來已形成一套造景的理論,景致的變化就 是運用其中一些手法設計,常見的有:框景、借景、障景等。
約莫十五分鐘的路程(雖然我們在花博玩了好久),從SDG走到林安泰,看見身處都市,卻完全不同的景色,紅磚砌的房屋,間隙中流露百年前的台灣氣息,那兒流露的不是老舊,是屬於台灣,一種文青、復古、歷史文化、台灣生命所雜揉的氣味,我們帶著期待又敬畏的心,踏進了百年前。
雨前樓緊鄰隨月閣,繞以幽竹,前掘映月大池。瀑布水聲可緩解高架道路車輛喧騰聽覺上的干擾,視覺上更將高架道路屏障於園外,這些手法謂之「障景」。
這次的旅程我們並未先做功課,雖然缺少知識背景,但就是如此,我們的感情流露才會如此鮮明,我們放肆的在這百年古蹟,舞著新世代的曲,利用古蹟中不同樣環境與景,去完成富有生機的拍攝。
林安泰理水水景以「映月大池」為園內主景,伴以亭、閣、舫、橋,迎風隨月漸入道家「養心修行」的妙境,寓意「周流無滯,超游物外」的境界。
冷冽的枝、低垂的柳、靜流的水,林安泰的每一幕彷彿在叫停我們,望我們停下腳步,讓時間停滯在時光的長河。感謝林安泰古厝在一個可愛的午後,帶給我們只有此刻才能感受的生命體驗。
以泥塑水墨匠藝參酌「芥子園畫譜」山水畫技法中之「皴法」、「巒頭法」,「磯田石壁 法」、「水雲法」,以及現代工法「鐵網混凝土」的面層,施以泥塑匠藝。整合成為具有 本土特色的匠藝假山。
湖面倒映平均十八歲的笑容,這時的我們未被生活限制,純粹置身於與城市喧囂切斷連結的林安泰,而後將心情與團隊融合,我無法訴說內心的波瀾,但可以意向,意向有如降落松山機場那震耳欲聾的飛機引擎聲,劃破灰暗的天空,從裡頭捕捉一顆來自百年前,真正來到故時,忘了都市喧囂,那純真的心。
池岸幽遠不盡,小亭連綿接雲,在有限空間中以層次感創造無限景深。
撿拾生活碎片,拼湊,而後展現,這是屬於行動紀錄家理念的展現,踩著輕盈的腳步返回SDG社創銀河,感覺今天的相遇、開會、討論、實際探查,每一步,都在走近我們之間的距離。回程我們又再次跑去花博的超高滑溜梯玩,純粹的交談與互相配合的步伐速度讓我感到很幸福,其實我不太記得回程那時天空的色彩,因為我的心浸泡在言語交織的柔光中,也許這才是一趟旅程的意義。
紀錄於中山區SDG社創銀河,認真工作的行動記錄家們。
回到SDG社創銀河,默默籌備接下來的旅程及活動,一切又回到起點。
這是行動紀錄家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們相遇的起點。離開SDG,眼前已滿是台北的夜空,路燈的光暈顯得格外溫柔,生命的相遇隨意卻又仿若奇蹟。我加速跟上大家的腳步,享受屬於我們的城市夜晚。
今天的行程在此暫止,但行動紀錄家的夢想才剛要啟程,這是我們青春的亂舞,是我們給台北一次深刻的擁抱。
《行動紀錄家》聯絡資訊
@city_explorers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