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論老年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閱讀筆記:論老年
作者: Simone de Beauvoir(西蒙.波娃) ;譯者: 邱瑞鑾
「為什麼會老?老了什麼都不能做…。」
近來,某位認識的長輩在一次輕忽中受了點小傷,一時間需要麻煩家中晚輩照顧自己日常的生活起居,突如其來的意外也難免多少出現令人不快的摩擦,有一次在雙方百般煩躁下,長輩突然脫口說出上面那一句警惕自己,也警惕他人的埋怨。
話從口出的當下,當然沒有人願意當頭接下話語中的責難,如同我自己在閱讀西蒙.波娃在談到書中對於高齡人士相同的分類時,我也一樣不知道要怎麼接受自己心中閱讀免不了的失望,難道年老真的是無可避免、令人厭惡的漩渦?
一句長輩無意的嘮叨,除了道盡心中面對自身無力的挫折,也點出當中問題並非因為身旁他人對年紀的冷嘲熱諷,更不是自己周遭沒有人可以幫一把手。嘆氣嘆的是無法接受自己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做不來年輕唾手可得的小事。尤其這些小事總是要一而再的麻煩身旁周遭的晚輩,連喝一杯水都猶豫再三,怎麼可能捨得自己總是使喚別人。
所以在反思台灣社會面向超高齡化今日,往後走在路上,每經過五位行人就有一位是高齡人士時,我想是時候我們可以想想未來的生活,我們是否能先多做什麼準備,特別是書中一再強調老年人心中的認同與社會的目光,是作為認識老年最好的範本。
老,是什麼?
年長,在形容人們相貌的同時,也涵蓋身體變化的過程;高齡是自己看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的時候,外人也察覺自己髮根漸漸斑白的起迄。
這是西蒙.波娃在書中論述年老的樣貌,最為清楚直白的描述,鮮明地點出其實老年是個自己認識到自己歲數漸增,也是個別人看道自己白髮斑白的過程。《論老年》書中透過闡述外人(社會)是如何看待年長者,與年長者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方式,帶我們重新認識我們的社會是如何定義老年這件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又是如何透過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排除這群年齡過大的異類。
但是為什麼社會要劃分這條製造對立的分界,尤其是又沒有誰的身體是不會日漸弱?為何會有區隔身體狀況的分野。特別是身體弱好像又有點沒有清楚明白的界線,要說歲數大於65歲算老?但這個年紀箭步如飛大有人在;拄拐杖、坐輪椅算老?但不便於行卻能中氣十足的教訓晚輩的新聞也屢見不鮮,那年老與否真的非得成為區分異己如此明確的界線嗎?
我想在台灣從高齡化邁入超高齡化的今日,我們是應該再更為嚴肅正視社會年齡結構的改變,或許會是個將來長期困擾我們未來二、三十年的難題。特別是當前強調投資自我、強調心靈成長的社會氛圍,是否能打造更為包容年長者脆弱身心的社會,我想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辨這近在咫尺的未來。
尤其,高齡化這個耳熟能詳的詞彙背後所牽涉的意涵,並不僅止於老化這個肉眼可見的變化而已,老年也涵蓋身體從年輕到不年輕的過程。在西蒙.波娃眼裏,這項漫長的旅程也一並包括外界眼光與自我認同的身分轉變,老年如同性別,均是交由社會經年累月建構起的身份位置,這項身份牽涉外在與自我彼此的掙扎,以此豎立我們心中老年的形象,是更需要我們去接觸與認識。
當年長者苦苦掙扎於自身的尊嚴,身體卻無力承擔自己虛弱的身軀時,會更加在意外界評判自己的眼光。或許,我們也該問問我們是否能為年長者多做什麼?特別是台灣社會時常忽略高齡者自身的脆弱,總以為所有人都像青少年一樣身強體壯,我們更應該反省自己這樣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是否能有不同的改善機會。
不過我們也要問自己,為什麼我們會讓年齡與外貌會成為評斷一個舉動是否合乎道德的標準?為什麼我們會難以接受外觀衰老的人渴望權力與性慾,但是卻坦然接受外貌年輕貌美的人做出相同的舉止。而另一方卻是下流、骯髒、齷齪。
書中論述
我們可以捫心自問:老化是不是生物性衰老的結果,還是說,它其實是老年人的社會所造成的人為產物。 法國社會學家 - Roger Bastide
西蒙.波娃在書中透過敘述社會裏晚年人士的受到外界目光與自身心境的糾葛,圍繞出上下兩部相互資生的內外結構。《論老年》近乎窮舉了各種老年生活可能面對的外界耳語和自身心態的轉折,尤其兩者彼此交互訂定出的秩序,往往成為我們約定成俗的道德標準,窄化社會對老年的想像。
書中透過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故事替我們質問社會,這些對老年刻板印象是憑什麼限制總有一天會邁入晚年的我們?同時,也質疑我們劃分晚年的界線。
第一部西蒙.波娃從外而內,檢視不同社會文化看到老年的框架,引導著我們去思考不同傳統文化下的脈絡,為何對於老年的眼光會如此不同?是因為身體機能上的差異、還是文化相異的背景,導致社會視老年為異類?
是否是因為生物學、社會文化、歷史脈絡的差異,讓老年人士不得談論金錢、地位、政治等等追求權力慾望的事物;也無法試圖展露憤怒、戀愛、失望...等情緒;更不用說追求身體上一點點關於性/繁殖、口慾等等身體機能的渴望,都會被社會貼上貪得無厭、卑鄙下流的標籤。
但是,換個年紀,如果不是老人,這些要求卻被視之理所當然。
儘管身體會因年齡漸長活力會有所衰退,但是相同的年紀也會增進待人處事的經驗,但是為什麼體力衰弱會為我們穿上新的身份?為什麼年紀在某些東方傳統能夠獲得社會的尊重,但是在部分部落的文化卻棄若敝屣?而又是什麼型塑我們當前社會的規矩?
第二部,西蒙.波娃分析高齡者對於自身的想像,書中透過與同時代的思想家們老年生活的對比,綿密的闡述她對於不同老年生活樣態的思考,特別是與她終身伴侶沙特的對話,敘述老年人對於自身的拘束。
這些拘束包括個人看待自己步履蹒跚的身軀,帶來各自不同的心態。因為介意身體衰弱、形象不佳而無法自在的滿足自己性慾上的需求,引來乖張離奇的情色笑話與另類眼光。
老年心態上也開始察覺生命時間有限的變化無常,牽掛事務的先後順序也會逐漸開始改變。有些人會擔憂時日無多倦怠冷漠下來,有些人因為明白生命有限盡可能抓住最後一絲靈感努力不懈,這些面對生命的態度伴隨著老後無常的憧憬,與邁向人生盡頭的心境。
特別是年老過於習慣日常的生活,再也提不起對尋常周遭的情緒,開始拒絕平日作息的變化,對日常生活的瑣事感到百般無趣與煩悶,失去活著的活力與意志,讓情緒難以穩定與過度防衛著周遭,拘束著自己,也拘束著社會。
疑問與反思
1. 推薦,附錄二,誰來照助老人 ― Robert. E Berger。
2. 年老,作為一種身份,也是一種狀態。但是在台灣,除了敬重,我們是不是時常忽略人老的差別?特別是公共空間的規劃。
3. 我們該如何建立彼此差異的對話?當這些埋怨已經累積到可以成書時,我們的反應可能已經有點慢了。
4. 借助經驗,還是受年齡的倦怠所苦?我想這應該不是二選一的難題,而是我們要盡可能接受年齡的好壞,以此作規劃。但是否能反轉,可能不會是要優先處理的事務。
1會員
8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即便全天下的人都忘記你也毫不在意,便是真正幸福的人。
Thumbnail
挫折逆轉勝一書中探討瞭如何面對困境,具體介紹了認知、行動和意志三個關鍵修煉,以及如何改變觀點、分辨可控事項等心理技巧。藉由適當的觀點,可以幫助讀者在困難中尋找到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用途理論』的概念,強調從消費者的觀點看待他們想要的進步,並提出用途要足夠重要,重要到讓消費者想改變。此外,還探討瞭如何發現用途,如何創造想要的體驗以及建立品牌形象與用途亦息息相關等主題。
Thumbnail
緒論 參考羅大倫博士所出版的"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書中所探討的老子<道德經>中所分享的觀念。在羅大倫博士書中的解讀,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
Thumbnail
  階級是個日常問題,也是社會中歷久不衰的議題。但它究竟意味著什麼?究竟該如何理解與界定?本書試圖在馬克思主義的框架中,整合各家社會學的階級分析,討論這些論點的邏輯、優點與侷限。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七章「如何停止論證?」,本章主要說明的就是「什麼樣的論證形式是不會被一直追問下去的」,以避免被打破砂鍋問到底、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來不斷解釋原因的窘境。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六章「如何看到論證?」,我們已經從前一章了解自己可能受到種種因素而產生盲點,造成自身無法發現新的想法,那麼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這些新想法,修正自己的觀點呢?本章告訴你,從拆解語句中,發現論證的存在。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四章「論證能做什麼?」,從第一章到第三章是團體間因為種種原因陷入僵局,無法聽進任何有悖於自身觀點的話語,讓論證無法進行。我們為何需要論證?論證能帶給我們什麼呢?
Thumbnail
由得到App總編輯李翔,挖掘出六家中國企業崛起、轉型的商業觀察,在臺灣被譯為《Web 3.0 必學6個行銷戰術:年成長率500%的企業教你,該如何抓到網路商機!》,然整本內容卻絲毫與Web 3.0及行銷無關,倒是讓我們重溫了2010-2016年這個創業大爆發的年代,中國新創或巨頭一路來的心路歷程。
★做一個真正的大人,而非擁有成人身軀的巨嬰。負責的定義不只是承擔責任,而是做那件風險在你可控範圍的事。 ●「不容易」是人生最公平的事! ●不要追隨你的熱情,勸你堅持下去的人都已經很有錢了!去做無聊的事,成就感才能讓你持續前進。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即便全天下的人都忘記你也毫不在意,便是真正幸福的人。
Thumbnail
挫折逆轉勝一書中探討瞭如何面對困境,具體介紹了認知、行動和意志三個關鍵修煉,以及如何改變觀點、分辨可控事項等心理技巧。藉由適當的觀點,可以幫助讀者在困難中尋找到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用途理論』的概念,強調從消費者的觀點看待他們想要的進步,並提出用途要足夠重要,重要到讓消費者想改變。此外,還探討瞭如何發現用途,如何創造想要的體驗以及建立品牌形象與用途亦息息相關等主題。
Thumbnail
緒論 參考羅大倫博士所出版的"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書中所探討的老子<道德經>中所分享的觀念。在羅大倫博士書中的解讀,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
Thumbnail
  階級是個日常問題,也是社會中歷久不衰的議題。但它究竟意味著什麼?究竟該如何理解與界定?本書試圖在馬克思主義的框架中,整合各家社會學的階級分析,討論這些論點的邏輯、優點與侷限。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七章「如何停止論證?」,本章主要說明的就是「什麼樣的論證形式是不會被一直追問下去的」,以避免被打破砂鍋問到底、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來不斷解釋原因的窘境。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六章「如何看到論證?」,我們已經從前一章了解自己可能受到種種因素而產生盲點,造成自身無法發現新的想法,那麼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這些新想法,修正自己的觀點呢?本章告訴你,從拆解語句中,發現論證的存在。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再思考」這本書,主要筆記內容來自於第四章「論證能做什麼?」,從第一章到第三章是團體間因為種種原因陷入僵局,無法聽進任何有悖於自身觀點的話語,讓論證無法進行。我們為何需要論證?論證能帶給我們什麼呢?
Thumbnail
由得到App總編輯李翔,挖掘出六家中國企業崛起、轉型的商業觀察,在臺灣被譯為《Web 3.0 必學6個行銷戰術:年成長率500%的企業教你,該如何抓到網路商機!》,然整本內容卻絲毫與Web 3.0及行銷無關,倒是讓我們重溫了2010-2016年這個創業大爆發的年代,中國新創或巨頭一路來的心路歷程。
★做一個真正的大人,而非擁有成人身軀的巨嬰。負責的定義不只是承擔責任,而是做那件風險在你可控範圍的事。 ●「不容易」是人生最公平的事! ●不要追隨你的熱情,勸你堅持下去的人都已經很有錢了!去做無聊的事,成就感才能讓你持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