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星期專論》台灣人的聲音在哪裡?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Abstract】

For many different reasons there is no channel could reflect the real opinions of Taiwanese, not from Dutch rule of 1624 until ROC era now. Though Taiwanese choose their governor, the president of ROC, by vote since 1996, they elect their leader under the propaganda of “Taiwan as a part of China” given by ROC as well as Shanghai Communiqué of 1972.

Taiwanese, dangling from the position of pro-Taiwan and pro-China, choose a pro-China leader, Ma Ying-jiou in 2008. Ma’s quick and surrender-like pro-China policy will definitely mislead international society to believe that all Taiwanese do want to merge into China. Will Ma allow Taiwanese to have their own channel and voice? Above all, what is the real voice of Taiwanese? These are two correlated critical issues for the time to come.

 

這篇文章(如下)點出台灣悲情的癥結之一:一向,台灣只有「當局」的聲音,沒有「人民」的聲音。

非常好的觀察。

對於文章本身,我沒有comment;已經很完整了,不需要。

那麼,下一步,除了要如何發出聲音之外,在能夠發出聲音之前,要能夠確定,發出「什麼聲音」。(其實,文章花了不少段落,透過歷史的回顧,也做了暗示性的交代。)

如果(向90年代以後一樣),「台灣『要成為』國家」這個「期望」,竟然誤解成「台灣『已經是』國家」的「現實」,並透過執政而根深蒂固,那,這個「聲音」將是無效的。

八年執政,也發出很多聲音,卻是無效的。

這樣的聲音,即使再多,也如喃喃自語嗡嗡作響。台灣,也是悲情的。

而這,就是「不希望台灣成為國家」的勢力可以操作的地方:讓台灣有聲音,卻是錯誤的聲音。

2008之後,情況將更加嚴峻。

台灣人的聲音在哪裡?台灣人要發出怎樣的聲音?

這是成套的概念,同時是攜手的志業,實不可偏廢。

 

 

《星期專論》台灣人的聲音在哪裡? ■王美琇(2008.07.20)

「一個世代學到的教訓,很少能讓下一代接納。所以每個世代都必須再次付出慘痛的代價。」這是美國評論家賀森松(Bruce Herschensohn)的至理名言。另外一句話,也可以相互輝映:「歷史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會從歷史中學到教訓。」放在此刻危機重重的台灣,兩句話都深具警惕意義。

歷史中台灣人從來沒有聲音

台灣的國家地位會深陷當前的困境,其實在歷史中都有跡可循。最主要的因素,卻甚少被提及和討論,就是——台灣人的聲音,從來沒有被聽見。因為台灣人沒有聲音、沒有主張,所以在外來勢力主導下,我們就成為被整批販售的「貨品」,連討價還價的餘地都沒有。

歷經荷、西、明鄭外來統治後,日清戰後的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中,台灣第一次被清朝賣掉,割讓給日本。那時候,台灣人沒有聲音。台灣人民開始接受日本統治長達五十年。

二次大戰日本戰敗,簽訂舊金山和約宣布放棄台灣。戰勝國同盟的美國代表麥克阿瑟將軍,負責處理戰後亞洲,責成蔣介石暫時接管台灣。蔣介石當時在中國大陸被毛澤東打得潰不成軍,遂將中華民國政府和軍隊撤退來台,以託管和遷佔者姿態佔領台灣(不是光復台灣)。然後,台灣人在國民黨的戒嚴法和白色恐怖統治下,完全失去自由和人權長達四十年。

二次戰後,台灣被美國賣給(託管)蔣介石。那時候,民族自決的獨立風潮已經席捲全世界,然而,台灣人還是沒有聲音。

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在季辛吉的安排下訪問中國,旋即簽下攸關台灣前途的「上海公報」。美國聲明:「我們認識到,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認為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對此一立場不提出異議。…」那時候的蔣介石認為,他的國民黨是中國的合法政府,國民黨終究會回到大陸取得政權,並繼續佔有台灣。所以他對此聲明也沒有異議,和毛澤東的立場是一致的。當時,台灣人就像失聲畫眉,被國民黨的恐怖統治恫嚇得失去了聲音。

然後,一九七八年卡特總統跟進,一九八二年雷根總統再跟進,先後簽訂了兩個美中聯合公報,內容與上述大致雷同。一九七九年,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以「國內法」效力稍稍補強「美國對台灣的防衛責任」。從此確立了美國的台海政策基調,一直沿用至今,沒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敢輕易更動。

請注意,這其中暗藏了一個玄機:為什麼美國可以公然把台灣的主權拿來和中國交涉?難道美國自認為對台灣主權有裁決權?為什麼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不敢吭一聲?更遺憾的是,當時的台灣人在戒嚴統治下,完全沒有聲音。

台灣的明天是什麼?

公元二○○○年民進黨贏得執政。八年間,台灣人認同由卅六%成長至七十%。台灣人當家作主的聲音就像暮鼓晨鐘,敲響了百年孤寂的渴望。黑暗中的一絲光線,讓我們誤以為建國夢想已然觸手可及。

然而,沒有重回歷史原點的執政終究是脆弱的。沒有釐清歷史真相、沒有勇氣處理轉型正義的政權,注定會被消費社會的消費邏輯給消費掉。國民黨的金錢優勢本來就在消費社會中佔盡便宜,民進黨的相對優勢在哪裡?難道不是歷史記憶嗎?一個沒有方法論去處理歷史真相的政權,一個沒有歷史記憶的民族,怎麼可能建立一個正常國家?

今年三月,國民黨重新拿回政權。馬英九的政策開始大轉彎,積極去台灣化並向中國傾斜,引起台灣人民極度的不安。這股焦慮的狂潮,從島內席捲到海外台灣人社團。數百萬的台灣人都在問一句話:「馬英九會不會把台灣賣掉?」甚至美日等國際政治觀察家也在問:「台灣的明天是什麼?會不會變成香港第二?」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回到台灣人民的身上。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要什麼?台灣人的聲音在哪裡?」

歷史又來到關鍵的時刻。阮銘教授這樣寫著:「歷史的選擇往往不只一種可能。當歷史機會來臨時,不同的選擇方向,可以導致截然不同的歷史結局。」美國民權領袖金恩博士也曾說:「歷史是一種抉擇。」當黑人在巴士事件中,決定起來反抗白人政府時,那一刻,他們的自主聲音和奮鬥意志,就決定了歷史的方向。美國黑人的勝利,是勇敢的歷史抉擇。他們的聲音,終於被聽見;他們的命運,也因為抉擇而改變。

做一個有聲音的民族

這一次,台灣人要不要發出聲音,來阻止馬政權所造成可能無法逆轉的危機?這一次,台灣人若不發出聲音,歷史會不會重演,台灣再一次被出賣掉?所有的焦慮,最後都導向一個疑問:「什麼時候要走上街頭抗議?」

人民的怒火已然快要沸騰,民進黨的領導菁英還在盤算:是不是要做一個溫和理性的忠誠反對黨?是不是提出政策批判就夠了?民間社團也陷入猶豫:要不要帶領人民走上街頭?還是要等民進黨發號施令?若民進黨不動,是不是繼續坐著等待?

任何重大事情都是有風險的。沒有人能夠確定「什麼時機是最適當的時機」。我只知道一點:行為只有在行動時才進行思考。如果我們沒有行動,如果台灣人沒有聲音,就只能眼睜睜看著事情往「已經預知的最壞方向前進」,而我們依然束手無策。

做點什麼吧,台灣人。趁著失去聲音前,趕快發出刺耳的聲音吧。讓全世界聽見:台灣人民反對馬英九政權的親中政策!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做一個「有聲音的民族」,不要做沉默的待宰羔羊。

人,因為有夢想而偉大。而我認為,做為一個台灣人最偉大的夢想,就是——在我們生長的土地上,建立一個名叫「台灣」的國家!這樣的聲音,這樣發自內心最渴望的聲音,總有一天,我們要讓全世界都聽見!

(作者王美琇為北社副社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Alex Garland的新作《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最高規格拍攝了一場以戰爭為題的公路電影。 以他慣有的末日美學,殘酷地讓觀眾直擊戰爭的本質,用細膩的音效設計、詩意的畫面,讓觀眾跟著戰地記者一起看:如果現代美國打起內戰會是什麼樣子?
    Thumbnail
    《葬送的芙莉蓮》從壽命長達數千年的精靈「芙莉蓮」的視角出發。「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她本對朝生暮死的人類毫無興趣,卻在勇者「欣梅爾」逝世後興起探索人類情感的念頭。在我看來,這個故事的底蘊在於其將「永恆」的概念擬人化,並以此主導角色與情節的發展,從而能在深度與戲劇性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本文會盡量簡短,因為深入探討可能會讓我發瘋。我今年的目標,就是減少為了別人而生氣的次數。(深呼吸吐氣)
    Thumbnail
    在介紹幾篇學術論文之後,這次我們來介紹一些關於「紙性戀婚禮」的實踐知識。有名的近藤顯彥在2018年與初音未來結婚,這是聞名紙性戀社群與御宅圈的事件,相關英、日、中文報導屢見不鮮。不過日本之外比較少人知道的是,近藤也夥同一群「紙性戀婚禮」的實踐者,出版了《如何舉辦與二次元角色的婚禮》這本同人誌,來分享
    Thumbnail
    在松浦優老師諸多紙性戀相關的論文中,〈作為賦生式誤配的多重定向力〉是第一篇詳細的討論「對二次元性特質=作為賦生式誤配的多重定向」與「對人性戀中心主義」的文章。這篇文章巧妙的將「展演與賦生(見前一篇貼文)」結合於東浩紀的誤配論,從而分析非對人性戀的實際存在、可能性與受到的邊緣化。要一次讀懂這篇文章可能
    電影整體其實還好。女主角的演技神乎其技,不愧是去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Thumbnail
    電影分為兩條敘事線,一邊聚焦在殺手對於街頭妓女的連續虐殺;一邊則跟隨記者對凶殺案持續追查與深究。2名角色,不論在身分與價值觀上幾乎是截然對立。這場觀念之爭,即使最後表面上看似是記者這方勝利了,但我們知道,她遠遠沒能改變什麼。
    Thumbnail
    廣播劇的威力,1938年的「火星人進攻」事件應該最能說明,當時由奧森威爾斯製作的廣播劇在節目中散播外星人入侵地球的虛構新聞。剎那間,全美聽眾信以為真,人人擔憂家園不保陷入恐慌。
    Thumbnail
    以「關注自我」為核心,噬人者這個身分有它特別的意義——吃掉他人,使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便是在取消他者與自我的界線;而將「骨肉的總和(bones and all)」完整吞噬,更是對其人格的全盤取消。
    Thumbnail
    電影以極端慧黠而戲謔的方式道出一個近乎難堪的悲哀現實:愛情只容得下2個人。在電影的最後,也是時光的最前,2人明確向所有靠近者說「No」,他們才擁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愛情。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Alex Garland的新作《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最高規格拍攝了一場以戰爭為題的公路電影。 以他慣有的末日美學,殘酷地讓觀眾直擊戰爭的本質,用細膩的音效設計、詩意的畫面,讓觀眾跟著戰地記者一起看:如果現代美國打起內戰會是什麼樣子?
    Thumbnail
    《葬送的芙莉蓮》從壽命長達數千年的精靈「芙莉蓮」的視角出發。「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她本對朝生暮死的人類毫無興趣,卻在勇者「欣梅爾」逝世後興起探索人類情感的念頭。在我看來,這個故事的底蘊在於其將「永恆」的概念擬人化,並以此主導角色與情節的發展,從而能在深度與戲劇性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本文會盡量簡短,因為深入探討可能會讓我發瘋。我今年的目標,就是減少為了別人而生氣的次數。(深呼吸吐氣)
    Thumbnail
    在介紹幾篇學術論文之後,這次我們來介紹一些關於「紙性戀婚禮」的實踐知識。有名的近藤顯彥在2018年與初音未來結婚,這是聞名紙性戀社群與御宅圈的事件,相關英、日、中文報導屢見不鮮。不過日本之外比較少人知道的是,近藤也夥同一群「紙性戀婚禮」的實踐者,出版了《如何舉辦與二次元角色的婚禮》這本同人誌,來分享
    Thumbnail
    在松浦優老師諸多紙性戀相關的論文中,〈作為賦生式誤配的多重定向力〉是第一篇詳細的討論「對二次元性特質=作為賦生式誤配的多重定向」與「對人性戀中心主義」的文章。這篇文章巧妙的將「展演與賦生(見前一篇貼文)」結合於東浩紀的誤配論,從而分析非對人性戀的實際存在、可能性與受到的邊緣化。要一次讀懂這篇文章可能
    電影整體其實還好。女主角的演技神乎其技,不愧是去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Thumbnail
    電影分為兩條敘事線,一邊聚焦在殺手對於街頭妓女的連續虐殺;一邊則跟隨記者對凶殺案持續追查與深究。2名角色,不論在身分與價值觀上幾乎是截然對立。這場觀念之爭,即使最後表面上看似是記者這方勝利了,但我們知道,她遠遠沒能改變什麼。
    Thumbnail
    廣播劇的威力,1938年的「火星人進攻」事件應該最能說明,當時由奧森威爾斯製作的廣播劇在節目中散播外星人入侵地球的虛構新聞。剎那間,全美聽眾信以為真,人人擔憂家園不保陷入恐慌。
    Thumbnail
    以「關注自我」為核心,噬人者這個身分有它特別的意義——吃掉他人,使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便是在取消他者與自我的界線;而將「骨肉的總和(bones and all)」完整吞噬,更是對其人格的全盤取消。
    Thumbnail
    電影以極端慧黠而戲謔的方式道出一個近乎難堪的悲哀現實:愛情只容得下2個人。在電影的最後,也是時光的最前,2人明確向所有靠近者說「No」,他們才擁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