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分享
書名:如何跟上變化多端的世界
作者:洪蘭
書本百字介紹:
洪蘭是一位腦神經科學專家,她寫的文章通常都是從科學實驗有感而發連接到社會的一些現象,當然文章的內容也會起因於從小接受的一些養成教育;對於想看文有所本的書籍,這會是一本不錯的實驗科學教育書籍。
基因是可以改變的,閱讀對身、心有益的書籍,就是改變基因的其中一種方法。
達爾文的進化論曾說:能夠生存下來的不是最強壯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對變化做出反應的物種。這本書就是在講述人如何改變思維來適應新情境的一些研究。
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知識必須主動搜尋才會進入大腦,被動的學習無效,因為它不會造成神經連結的改變,因此改變的重點便落在動機的啟發上。其實這個跟數學的學習一樣,教會學生解題並不一定真的會,學生自己想得出解題步驟才是真的會。
如果你喜歡讀有知識的書,而且作者是有學問的人,那這本書就會是你的菜。
全書分成四個章節,分別為教之聲、養之思、學之道、思之辨。
教之聲
學習要由學習者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與行為,學習才能有效果。
讀書是一個很棒的學習方式,因為讀書是一種主動的方式,而且不限時、地。
教養孩子並不難,只要記得:「孩子不會照父母想要的那個樣子長大,他會按照父母本身的那個樣子長大。」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模仿的典範,教養自然成功。
記憶若要有效,首先它要被固化,睡眠可以幫助穩定記憶。第二個是注意力。第三則是學習的策略,研究發現有意義的、押韻的、和熟悉的,容易記住,其中熟悉最重要。
人一能之己百之,若一個學生願意學,老師、家長願意耐心教,學習就一定能夠完成。
養之思
在小孩幼小時良好的物質環境是不一定需要的,因為他長大後會忘記這個部分。但是在小孩幼小時安全感非常重要,因為這個時期的安全感會影響他的一輩子。
輸、贏都是一天的事情,第二天過了還是要正常過日子,讓學生學習這種心態,比較能自在的參加比賽。
教育孩子給他們適當的鍛鍊,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會讓小孩失去鬥志無法成長。
父母看書,孩子也會跟著看書,從而養成閱讀的習慣。閱讀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
幼兒園最需要教的是情緒的控制和好習慣的養成,這些比閱讀跟數字的概念更重要。
學之道
人的精神無法一直保持專心,所以閱讀每50分鐘起來活動一下讓帶氧的血液流進大腦。記憶的研究發現一直讀同一科目會疲乏,效果不好,因此科目要輪著唸。習慣是慢慢養成的,養時可能費時、費力,但養成好的習慣終生受用不盡。
閱讀帶給我們智慧,而且不管什麼人都能從閱讀上獲益。歷史使人充滿學問,詩歌使人富於想像,數學使人精確,自然科學使人對世界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讀書能陶冶一個人的個性。
研究記憶的心理學家很早就發現:只有經過思索的東西才會被記住。思的源頭是問,一邊讀一邊問自己,為什麼?作者會這麼說這個想法合理嗎?當開始思索問題時這個知識就被大腦給接納了。
曼德拉曾經說:苦難可以打擊我們也能提升我們,如果在苦中能找到意義,那這些苦會使人升華。
我們每次記憶都會促使神經元長出新的突觸連結活化大腦,同時記憶是增加神經連接密度最好的方法之一。因此不要都用手機、電腦幫你記憶,有些東西也要靠自己的頭腦記住,這樣有助於頭腦的活化。
思之辨
猴子的實驗:當猴子在期待獎賞時,分泌的多巴胺比真正拿到獎賞時多;也就是說期待得到獎勵的心情會比真正得到還要快樂。
現在的詐騙伎倆橫肆,能避免被不肖集團給訛騙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清明的心。不任意相信所有廣告,匯款時要確認無誤才能執行;有所懷疑一定要詢問官方網站或電話,避免假廣告掛羊頭(名人肖像)賣狗肉(詐騙內容)。
好幾個職場的研究都發現只要敬業,最後都能從工作中找到意義,變成樂業。
大腦不是訂了形就不能改變的,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大腦仍然是可以活化或復原的。
當環保變成人類的第二天性時,地球才有永續生存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