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什麼記錄人生呢?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很多人來說,或許宅在家會覺得很無聊,但對於我來說,一個人在家,不用擔心有人干擾,若是也沒有隔天必須完成的稿子或任務時,有個完完整整一長段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時光可以揮霍,真是太開心了!

    其實我也沒什麼想「揮霍」的事情,頂多就是可以自由自在地隨便亂看書,把深陷書架裡層的書重新搬出,從那些被遺忘的書追索著曾有過的時光。書是一本一本買的,當初會買下那本書,一定有著那時相關的興趣或追尋吧?

    記得在談到閱讀相關的演講時,偶爾會問聽眾:「以前賣底片的廣告會鼓勵我們用照片寫日記,的確,現在每個人也都習慣隨時隨地記錄生活中的每個時刻。但是我們重新看到五年前十年前的相片時,可以知道當時的裝扮穿著,髮型變化或者是胖是瘦,但是從相片中往往無法看出當時的煩惱或內心的狀態,如果我們用相片寫日記,那麼我們用什麼記錄人生呢?

    我的答案是書,把自己喜歡的書留在身邊,隨著歲月的成長,那些書就是自己的生命記錄。

    因為我們喜歡一本書,一定是對書裡的內容或論點有共鳴,也就是當時我們的生命情境與書裡展現的氣度是相合的,因此把喜歡的書買下來,放在身邊,就是留存自己難以言傳的心靈成長歷程。

    當我們再回頭看年輕時很喜歡的書,或許會啞然失笑覺得當年怎麼那麼天真浪漫,這時或許可以映照出現在的成熟或者變得現實冷酷?當然,也有可能重讀之際依然內心澎派,那麼也許表示我們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但是不管如何,如果沒有這些書提醒,生命中一段又一段的心路歷程與轉變,也許就淹沒在流失的記憶中。因此,宅在家最開心的是整理過往的書了。

    我知道很多人會追劇或上網看各有立場的政治評論,關注當下的處境是人之常情,而且網路訊息的「無限推播」程式,也讓我們一直一直往下滑,無止盡的新訊息,我們也就一直滑希望看到有趣或精彩的,時間就這麼滑掉了。

    記得看過一個有趣的研究,發現人們在看電視或上網後,情緒都會比原來差,而看書的人,情緒會比較正向。

    但是我知道假如平常沒有閱讀習慣的人,要忽然安靜下來看書是很難的,現在很多影音串流平台幾乎有無止盡的精彩節目,此時不追劇,尚待何時呢?偶爾若有人覺得追的心力俱疲,想換點其他事情來做,但一下子也找不到想看的書,那該怎麼辦?

    我建議可以看童書繪本。

    假如你家裡的繪本沒有轉送給親朋好友的小孩,那麼現在就從書架或箱子裡挖出來吧!繪本的字少,容易閱讀,但也因為字少,所以有點像是詩,字句中蘊含很多想像與畫面,而且繪本的故事通常都是溫暖而充滿希望的。

    在這個容易讓人沮喪的時代,我們最需要的,不就是溫暖與希望嗎?

raw-image


1.5K會員
2.1KContent count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到新北市的丹鳳中學的老師備課日演講,上午是4節環境教育的課,下午3節是由輔導室辦的研習,他們挑的題目是電影裡的愛情學分. 丹鳳中學有一位很出名的圖書館主任.宋怡慧老師.也算是我的老朋友了,中午曾慧媚校長請吃便當,她也是位認真有氣質的教育前輩。據校長說今天老師們的出席率算是很高,不過有趣的是,幾乎
聽說現代的年輕人不會崇拜「大咖」,也就是那些有權力有地位或企業創辦人這類業界的大老級人物,因為這些人離他們的生活太遙遠了,他們現在崇拜的是「大神」,也就是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做到極致的人,即便那個領域很冷門,或者往往也談不上有什麼名利地位。 這種價值的轉變,應該跟他們習慣看短影音有關,他們從五花八門
 前一陣子衛生福利部邀請我去演講,原先承辦官員指定的題目是希望我講「練習一個人的生活」,大概他們觀察到社會趨勢已逐漸朝向終身單身,往一人一戶的方向前進,所以一個人生活的練習也是新時代的課題。     不過在演講前幾天,承辦單位有點不好意思地跟我說,後來長官在核示時,認為這個題目若被外界知道了,恐怕
最近看了天下雜誌採訪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教授,談到他最近的新書「EAST的起落」,深有所感。 書名的EAST並不是「東方」的意思,而是四個英文單字,E是科舉,A是專制,S是穩定,T是科技。他認為共產黨能夠維持長久的穩定,跟自古以來的科舉文化有關。在千年科舉制度影響之下,人人崇拜權威,沒有抽象思維和
這十多年來,只要我一出新書,就會接到來自飛碟廣播電台宜蘭分台的主持人彭瀞儀的電話邀訪,因為她提問的問題都很有深度(表示很仔細地閱讀過這本書),讓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因此三年前,她建議是否能當每個月固定採訪的來賓,我也就欣然同意。 每個月都要訪問,我出書的速度沒那麼快,瀞儀就會從我臉書或部落格寫的文章
在數位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跟長輩的確有很多的差異,單以認知學習方面來說,他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搜尋訊息,瀏覽掃描與快速辨識選擇的能力也遠遠超過長輩,常打電玩的孩子周邊視野以及偵測物件的能力也較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好處是否重要到值得犧牲大腦在閱讀、持續專注力與思考力……這些領域的發展呢?   
今天到新北市的丹鳳中學的老師備課日演講,上午是4節環境教育的課,下午3節是由輔導室辦的研習,他們挑的題目是電影裡的愛情學分. 丹鳳中學有一位很出名的圖書館主任.宋怡慧老師.也算是我的老朋友了,中午曾慧媚校長請吃便當,她也是位認真有氣質的教育前輩。據校長說今天老師們的出席率算是很高,不過有趣的是,幾乎
聽說現代的年輕人不會崇拜「大咖」,也就是那些有權力有地位或企業創辦人這類業界的大老級人物,因為這些人離他們的生活太遙遠了,他們現在崇拜的是「大神」,也就是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做到極致的人,即便那個領域很冷門,或者往往也談不上有什麼名利地位。 這種價值的轉變,應該跟他們習慣看短影音有關,他們從五花八門
 前一陣子衛生福利部邀請我去演講,原先承辦官員指定的題目是希望我講「練習一個人的生活」,大概他們觀察到社會趨勢已逐漸朝向終身單身,往一人一戶的方向前進,所以一個人生活的練習也是新時代的課題。     不過在演講前幾天,承辦單位有點不好意思地跟我說,後來長官在核示時,認為這個題目若被外界知道了,恐怕
最近看了天下雜誌採訪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教授,談到他最近的新書「EAST的起落」,深有所感。 書名的EAST並不是「東方」的意思,而是四個英文單字,E是科舉,A是專制,S是穩定,T是科技。他認為共產黨能夠維持長久的穩定,跟自古以來的科舉文化有關。在千年科舉制度影響之下,人人崇拜權威,沒有抽象思維和
這十多年來,只要我一出新書,就會接到來自飛碟廣播電台宜蘭分台的主持人彭瀞儀的電話邀訪,因為她提問的問題都很有深度(表示很仔細地閱讀過這本書),讓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因此三年前,她建議是否能當每個月固定採訪的來賓,我也就欣然同意。 每個月都要訪問,我出書的速度沒那麼快,瀞儀就會從我臉書或部落格寫的文章
在數位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跟長輩的確有很多的差異,單以認知學習方面來說,他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搜尋訊息,瀏覽掃描與快速辨識選擇的能力也遠遠超過長輩,常打電玩的孩子周邊視野以及偵測物件的能力也較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好處是否重要到值得犧牲大腦在閱讀、持續專注力與思考力……這些領域的發展呢?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8月13日一早,與二姐一家至大潤發採購,花了40分鐘,我們備好所有人的委託,準備到櫃檯去結帳。 突然聽到隔壁櫃檯的客人,竊竊私語: 客人A:「他們搬這麼多東西是要普渡?」 客人B:「可是還沒農曆七月⋯」 客人A表情緊張:「是不是為了大陸演習準備囤貨?」 客人B:「看來應該不是,他們買的是油、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無法用「心」跟對方相處,並去感受對方° 我們為什麼不願意了解別人?因為我們都沒搞懂自己了,我們怎麼會有空間跟心情去了解別人呢?我們連自己都搞不懂,也不願意去面對自己、理解自己,我們因為搞不懂自己,我們常常在別人面前都在演戲,呈現的是一個隱藏自我的狀態,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花時間好好了解自己
Thumbnail
採訪/撰寫:賴芊芝 「我操作的技術是水泥板嗎?是佈展嗎?不是的,我操作的,是 #一個讓大家可以互動與對話的機會。 」藝術家黃楚翔如此說到。   大家好,我是曾經在鐵道藝術村擔任分享者的芊芝,今天再次來到藝術村,看了一個很動人的展
學國文到底有什麼用?我們念那麼多古文要做什麼?隨著越來越多頂大的二類組科系不採計國文,大一國文到底該不該廢除,關於國文是否為廢科的討論越來越熱烈。三大主科國、英、數之中,英文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因此不會有人跳出來質疑英文「實不實用」;數學為科學之母,在念理工科才是熱門選項的社會氛圍下,數學的重要性可想
身為心理師,時常有人問我要怎樣才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而多數人使用的方式,是透過加強各種能力,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厲害,然後就會有信心了。這乍聽之下沒有問題,但為什麼我認為這不是好法呢? 因為自信這個詞彙可以包含了三種架構,而人們混為一談了。
Thumbnail
有些人認為說話只要輕鬆順口就好,我們不也常常夾雜英文、日文甚至韓文在話語之中嗎?有必要對中國用語特別敏感嗎? 但其實謹慎審視中國用語並非針對或是有政治傾向,而是有些中國的詞彙會掩蓋、排擠台灣原有詞彙的意思。
Thumbnail
這不單純是廢核的問題,而是我們又要廢核、又要擋中火、藻礁又一點點都不能傷到,那缺電只是遲早的事,這是民眾自己選的,但後果卻又是民眾不願意承擔的。
Thumbnail
未來的醫學會越來越進步,人類活到八九十、甚至百歲都是可能的。與此同時,科技也越來越進步,現行人類大多數的工作都可能被AI之類的科技所取代。那麼,人類在中年以後的數十年人生要怎麼活呢?
Thumbnail
在求職期間以及職涯初期的我一直有個疑問,那就是「身在德國的我,相較於德國人究竟有什麼樣的優勢?」這個問題不斷困擾著我,即便到了工作上也仍未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這種心態就像是籃球員去客場作戰,在被教練派上場前,你不確定自己能給球隊帶來什麼,是百步穿楊的三分球,還是固若金湯的
Thumbnail
你的忙碌被歸屬於哪一種狀態?是事情多到沒有空閒的時間;每天像陀螺一直轉啊轉,卻不知道自己的方向;還是習慣把自己的行程填得很滿,讓自己看起來很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為什麼我們習慣用「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或許文化的養成,不小心把我們教導成一個太在乎自己是否「有用」,而不太關心自己開不「開心」的人。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8月13日一早,與二姐一家至大潤發採購,花了40分鐘,我們備好所有人的委託,準備到櫃檯去結帳。 突然聽到隔壁櫃檯的客人,竊竊私語: 客人A:「他們搬這麼多東西是要普渡?」 客人B:「可是還沒農曆七月⋯」 客人A表情緊張:「是不是為了大陸演習準備囤貨?」 客人B:「看來應該不是,他們買的是油、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無法用「心」跟對方相處,並去感受對方° 我們為什麼不願意了解別人?因為我們都沒搞懂自己了,我們怎麼會有空間跟心情去了解別人呢?我們連自己都搞不懂,也不願意去面對自己、理解自己,我們因為搞不懂自己,我們常常在別人面前都在演戲,呈現的是一個隱藏自我的狀態,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花時間好好了解自己
Thumbnail
採訪/撰寫:賴芊芝 「我操作的技術是水泥板嗎?是佈展嗎?不是的,我操作的,是 #一個讓大家可以互動與對話的機會。 」藝術家黃楚翔如此說到。   大家好,我是曾經在鐵道藝術村擔任分享者的芊芝,今天再次來到藝術村,看了一個很動人的展
學國文到底有什麼用?我們念那麼多古文要做什麼?隨著越來越多頂大的二類組科系不採計國文,大一國文到底該不該廢除,關於國文是否為廢科的討論越來越熱烈。三大主科國、英、數之中,英文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因此不會有人跳出來質疑英文「實不實用」;數學為科學之母,在念理工科才是熱門選項的社會氛圍下,數學的重要性可想
身為心理師,時常有人問我要怎樣才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而多數人使用的方式,是透過加強各種能力,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厲害,然後就會有信心了。這乍聽之下沒有問題,但為什麼我認為這不是好法呢? 因為自信這個詞彙可以包含了三種架構,而人們混為一談了。
Thumbnail
有些人認為說話只要輕鬆順口就好,我們不也常常夾雜英文、日文甚至韓文在話語之中嗎?有必要對中國用語特別敏感嗎? 但其實謹慎審視中國用語並非針對或是有政治傾向,而是有些中國的詞彙會掩蓋、排擠台灣原有詞彙的意思。
Thumbnail
這不單純是廢核的問題,而是我們又要廢核、又要擋中火、藻礁又一點點都不能傷到,那缺電只是遲早的事,這是民眾自己選的,但後果卻又是民眾不願意承擔的。
Thumbnail
未來的醫學會越來越進步,人類活到八九十、甚至百歲都是可能的。與此同時,科技也越來越進步,現行人類大多數的工作都可能被AI之類的科技所取代。那麼,人類在中年以後的數十年人生要怎麼活呢?
Thumbnail
在求職期間以及職涯初期的我一直有個疑問,那就是「身在德國的我,相較於德國人究竟有什麼樣的優勢?」這個問題不斷困擾著我,即便到了工作上也仍未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這種心態就像是籃球員去客場作戰,在被教練派上場前,你不確定自己能給球隊帶來什麼,是百步穿楊的三分球,還是固若金湯的
Thumbnail
你的忙碌被歸屬於哪一種狀態?是事情多到沒有空閒的時間;每天像陀螺一直轉啊轉,卻不知道自己的方向;還是習慣把自己的行程填得很滿,讓自己看起來很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為什麼我們習慣用「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或許文化的養成,不小心把我們教導成一個太在乎自己是否「有用」,而不太關心自己開不「開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