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3個日常應用與實踐心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設計思考讓我學會同理他人、跳脫框架的創意思考,還有以最小成本採取行動。

無論是人或是企業組織,在生活上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而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設計思考教我的三件事

我熱愛設計思考,盡可能把設計思考的精神應用於日常。今天分享我在日常生活中期許自己帶著走的三個精神:

  1. 當一個懂得「同理他人」的人
  2. 運用「發散與收斂」的思考模式來跳脫框架
  3. 培養「最小行動思維」

1. 當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缺乏同理心,會讓我們忽略他人的真正需求。

設計思考強調「同理」(Empathize)他人,同理對方真正的感受跟想法。一位擁有設計思考思維的設計師,設計產品時,不會只按照自己主觀想法將產品設計好,然後要求使用者按照訂定的說明書來使用產品。相反地,他會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盡可能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以使用者的視角及習慣方式來設計產品,盡到最大程度的「同理」,設計出符合使用者真正需要,且直覺好用的產品。

試想,為什麼我們會覺得 iPhone、MacBook 一用就回不去了?離不開的原因,除了功能強大之外,設計非常直覺好用也是關鍵。沒有人會在買了 iPhone 開始翻複雜的說明書,因為根本不需要。這就是從「同理」的角度出發做出來的產品。

不同理,會傷害與他人的關係,失去真正解決問題的機會。

我喜歡「同理」的概念,不只是因為它能幫助我打造很棒的產品,更因為同理的思維本身是善良的。懂得同理他人的人,會盡可能去了解、注重他人的感受,而不會硬是把個人想法套用到別人身上。

這件事聽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假設今天與你一起做專案的工作夥伴,沒有在期限內把指派的事情做完、導致專案進度延後,你發現的當下第一反應會是什麼?覺得對方很雷,感到無奈?不爽?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應。但隨著培養同理心後,當發現事情不如預期,當下第一反應可能會是好奇。想知道對方「為什麼」沒有做到?是不是背後有什麼原因,導致他沒辦法在期限內完成?是不是對方有什麼需要我協助的地方?碰到不好的事情,想的是「我想了解背後原因,而非馬上下評論與主觀判斷」,這正是「同理他人」的第一步。

學習設計思考的路上,我開始在日常生活中也注意自己是否有同理他人。這也是為什麼我享受與擁有設計思考思維的人共事,因爲這些夥伴多半更懂得同理他人,那樣的共事氛圍是溫暖且善良的。

2. 跳脫框架思考

在固定思維下,我們常常限制了自己的想像和創意。

在亞洲教育體制下,我們通常傾向謹慎保守的思考方式。題目總有標準答案、不同的想法並不被鼓勵,因此我們從小欠缺了創意思考的練習。這樣的思維容易導致我們無法創新、跳脫框架思考。提出來的點子傾向走普普通通的安全牌,以免被評論或嘲笑。但在設計思考的世界裡,創新是很被鼓勵的,各種新奇有趣的點子都可以在討論中被發生。

一般我們想到一個點子時,大腦就會自動馬上開始審核:這點子真的好嗎?是不是無法做到?大家聽了會覺得很荒謬吧?是不是不太可行?各種喊停的聲音在腦袋裡頻頻浮現,點子才剛出現就馬上就被自己打掉了。這樣做是非常可惜的,拿開車比喻,我們等於一邊踩油門,同時一邊踩煞車,這樣很難產出一個好的點子。

最好的方式,是有意識地刻意區分、切換大腦的思考模式。

設計思考之所以可以大膽擁抱創新,是因為我們在發想點子的時候,知道可以切換成不同的思考模式。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想要有好點子之前,要有好多的點子。在發想點子的時候,大腦採取發散模式。這時候的點子,求量多,而不是質。可以大膽任意地發想!多瘋狂都無所謂,而且是被鼓勵的。這時候請先把理性層面擺在旁邊,像是可行性高嗎?這點子夠格拿出來講嗎?都先不用考慮。等到發散完畢,有好多好多的點子後,才開啟收斂模式,評估篩選適合的點子。深入調整點子內容,以逐漸發展成可行的產物。正因設計思考有刻意區分發散和收斂的過程,因此時常能產生創新的解決方案。

設計思考專案以外,平常開會議,或是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也派得上用場。需要一個行銷創意點子時,大家在會議上安靜沈默想不出來,那就先來一場發散的腦力激盪吧!再來收斂、討論、投票出最合適的點子。外國朋友來台灣想要你推薦台灣美食?先把腦袋中想得到的台灣美食,通通全部快速列出來,接著,再來細看哪一個最適合推薦。想要幫你家貓咪取名字?先把任何看到、想到不錯的名字通通列出來,再來一一細看。

總之,做決策時,懂得拆開切換運用發散、收斂模式,不要把兩種思維混在一起,就會發現,其實發想點子並沒有那麼難。以前總覺得「我沒有想法」、「我沒有創意」很常是因為大腦同時發散與收斂,這時若沒有人出來告訴你「我們先來發想很多點子!」,大腦就會一直只想著「我要一個完美的點子」,一邊踩油門一邊踩煞車,那當然很難。

3. 最小行動思維,一連串的小行動是最快的學習

我們常常被過多的計畫和顧慮拖累腳步,導致夢想和目標難以實現。

當我們腦袋中有一件想做的事情,像是想經營自媒體、想拍影片、想做好多好多事...,但卻往往傾向想太多、顧慮太多,遲遲不開始行動。但說真的,永遠沒有 100% 準備好的一刻。不行動只是在拖延而已。成長學習最快的方法,就是做一連串的小行動

設計思考很強調行動,而且是「最小的下一步行動」。現在所做的準備,都只是為了下一個最小行動行而準備而已,不需要把目標想得多高多遠。

只要釐清此時此刻的立足點,思考我現在可以做什麼小行動,來做一點點的推進?這樣就夠了。不用一次通通想好、全盤規劃好,才終於開始行動,這樣做太浪費時間了。因為在變動快速的世界裡,做好全盤的精細規劃是沒有意義的。當你花了大把時間、終於開始行動了,很可能世界又有什麼新變化了,那你所做的一切不就都白費了?

當我們要製作一個產品時,設計思考的其中一個步驟叫 Prototype(原型),這步驟強調最重要的解方特色。哪一個解方元素是不可或缺的、一定要存在才能真正回應到使用者問題?確定好之後,其他再炫砲的功能設計就通通先都擺一邊吧,那些都不是重點。請用最簡單的方式,把最核心的解方特色呈現出來。接著,拿這個具備核心特色的原型(還不會叫他產品,因為只是個初擬的產物),馬上去找真正的 user 詢問想法、快速獲得回饋,才能快速調整。舉例,如果我是產品 PM,想建一個視訊交友 app,那我接下來要做的,應該是花一個小時的時間,把 app 最核心的功能特點想出來、草圖簡單畫出來,馬上拿草圖去找幾個有交友需求的朋友,問問他們對此 app 的看法,會不會對我的 app 感興趣。而不是一有想法就馬上寫了完整的程式、砸錢請工程師寫 code,耗費大把時間把完整的 app 詳盡地做出來,最後滿心期待上架給 user 用,最後發現根本沒人想要(哭)。

培養最小行動的思維,可以應用在人生各種地方。想做一件事,就用最簡單的方式、最低的成本,馬上行動。接著透過一連串的小行動,快速成長、學習、調整。例如,如果你想開一個講鬼故事的 Youtube 頻道,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喜歡,那就馬上用手機來錄一集節目,直接發布試水溫,詢問友人對節目的想法。而不是馬上購入昂貴的拍攝器材,花大量時間做炫砲的後製,因為那些都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總之,當你有了一個目標,思考若要達到目標,最重要的關鍵元素是什麼,我能如何用最低成本去達成這個關鍵元素?最小心力去及早行動,獲得市場快狠準的回饋,進而反覆迭代進步 —— 這才是最快的學習方式。

1會員
2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設計思考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創新方法,旨在解決複雜且不易明確定義(ill-defined)的棘手問題(Wicked Problem)。在今天的市場中,產品和服務的競爭日趨激烈,設計思考成為了企業實現創新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工具。它強調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通過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期望和行為,創造出更
Thumbnail
2022年底我在陪實戰營同學如火如荼的討論 Demoday ,他們即將要在一群產業專家以及資深產品人的面前介紹歷經十二週的學習與專案實作之後,他們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用戶研究洞察。 在討論的過程有許多大卡關的時刻,比方說洞察到的用戶困境與商業目標要怎麼連結起來,這兩個概念距離太遙遠了。 ​一位學員問我
Thumbnail
「設計思考」是近年非常流行的產品設計方法,但是你知道嗎?他不只適用於一般產品設計,這項思考方法可以應用在企劃設計、專題策劃、政策優化等待解決的問題上,如果你常常在想企劃時卡關、或總是覺得自己創意不足,或許你可以試試看這個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讀設計思考工具箱這本實用書籍後,產生的思考與理解。 這本書籍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他把一件大型專案的實踐工作流,分解成三大區塊: 問題空間:從想法探索,到界定問題 解決方案空間:從界定問題,到解決方案 回顧:從解決方案,到經驗沉澱
Thumbnail
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對許多人而言已經是老生常談,但要將這句話落實於一個國家的公民教育,就不如嘴上說的容易了;相反的,光是要給出落實的承諾,對國家而言就是極大的壓力,畢竟一個國家內存在太多群體,公民教育領域又是百家爭鳴,到底教材該怎麼寫、寫什麼,才能建
Thumbnail
✨在丹麥,有個身為台灣人的我仍在練習的——「發現美好」的思考習慣。✨ 還記得第一次感受到所謂「發現美好」的說話和思考方式是在台灣參加去年的菁培研習營的時候。 在時間與競爭壓力極大的研習營裡,每階段的作品發表都是重要的成果評分與排名。因此周圍聆聽的同學們,可能都在內
Thumbnail
            SITE:頂堡公園旁司令台前廣場 (金寧鄉盤山村段 345-1地號 )                   PROGRAM:五層樓以下集合住宅 (含地面層停車位 )。 可再自行設想空間機                                             
Thumbnail
雖然智慧型眼鏡尚未普及,但一隻手上同時出現智慧型手機跟手錶已經是大家見怪不怪的事了,我們漸漸地習慣透過螢幕去感知這個世界,我想這個世界大概已經無法阻止我們查看「即時」訊息了! 我們要做的已經不再是讓空間充滿著警示又同時斥責人們不要划著手機過馬路,而是保護或是重新定義使用穿戴裝置時的實體環境。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設計思考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創新方法,旨在解決複雜且不易明確定義(ill-defined)的棘手問題(Wicked Problem)。在今天的市場中,產品和服務的競爭日趨激烈,設計思考成為了企業實現創新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工具。它強調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通過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期望和行為,創造出更
Thumbnail
2022年底我在陪實戰營同學如火如荼的討論 Demoday ,他們即將要在一群產業專家以及資深產品人的面前介紹歷經十二週的學習與專案實作之後,他們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用戶研究洞察。 在討論的過程有許多大卡關的時刻,比方說洞察到的用戶困境與商業目標要怎麼連結起來,這兩個概念距離太遙遠了。 ​一位學員問我
Thumbnail
「設計思考」是近年非常流行的產品設計方法,但是你知道嗎?他不只適用於一般產品設計,這項思考方法可以應用在企劃設計、專題策劃、政策優化等待解決的問題上,如果你常常在想企劃時卡關、或總是覺得自己創意不足,或許你可以試試看這個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讀設計思考工具箱這本實用書籍後,產生的思考與理解。 這本書籍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他把一件大型專案的實踐工作流,分解成三大區塊: 問題空間:從想法探索,到界定問題 解決方案空間:從界定問題,到解決方案 回顧:從解決方案,到經驗沉澱
Thumbnail
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對許多人而言已經是老生常談,但要將這句話落實於一個國家的公民教育,就不如嘴上說的容易了;相反的,光是要給出落實的承諾,對國家而言就是極大的壓力,畢竟一個國家內存在太多群體,公民教育領域又是百家爭鳴,到底教材該怎麼寫、寫什麼,才能建
Thumbnail
✨在丹麥,有個身為台灣人的我仍在練習的——「發現美好」的思考習慣。✨ 還記得第一次感受到所謂「發現美好」的說話和思考方式是在台灣參加去年的菁培研習營的時候。 在時間與競爭壓力極大的研習營裡,每階段的作品發表都是重要的成果評分與排名。因此周圍聆聽的同學們,可能都在內
Thumbnail
            SITE:頂堡公園旁司令台前廣場 (金寧鄉盤山村段 345-1地號 )                   PROGRAM:五層樓以下集合住宅 (含地面層停車位 )。 可再自行設想空間機                                             
Thumbnail
雖然智慧型眼鏡尚未普及,但一隻手上同時出現智慧型手機跟手錶已經是大家見怪不怪的事了,我們漸漸地習慣透過螢幕去感知這個世界,我想這個世界大概已經無法阻止我們查看「即時」訊息了! 我們要做的已經不再是讓空間充滿著警示又同時斥責人們不要划著手機過馬路,而是保護或是重新定義使用穿戴裝置時的實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