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3個日常應用與實踐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設計思考讓我學會同理他人、跳脫框架的創意思考,還有以最小成本採取行動。

無論是人或是企業組織,在生活上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而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設計思考教我的三件事

我熱愛設計思考,盡可能把設計思考的精神應用於日常。今天分享我在日常生活中期許自己帶著走的三個精神:

  1. 當一個懂得「同理他人」的人
  2. 運用「發散與收斂」的思考模式來跳脫框架
  3. 培養「最小行動思維」

1. 當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缺乏同理心,會讓我們忽略他人的真正需求。

設計思考強調「同理」(Empathize)他人,同理對方真正的感受跟想法。一位擁有設計思考思維的設計師,設計產品時,不會只按照自己主觀想法將產品設計好,然後要求使用者按照訂定的說明書來使用產品。相反地,他會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盡可能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以使用者的視角及習慣方式來設計產品,盡到最大程度的「同理」,設計出符合使用者真正需要,且直覺好用的產品。

試想,為什麼我們會覺得 iPhone、MacBook 一用就回不去了?離不開的原因,除了功能強大之外,設計非常直覺好用也是關鍵。沒有人會在買了 iPhone 開始翻複雜的說明書,因為根本不需要。這就是從「同理」的角度出發做出來的產品。

不同理,會傷害與他人的關係,失去真正解決問題的機會。

我喜歡「同理」的概念,不只是因為它能幫助我打造很棒的產品,更因為同理的思維本身是善良的。懂得同理他人的人,會盡可能去了解、注重他人的感受,而不會硬是把個人想法套用到別人身上。

這件事聽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假設今天與你一起做專案的工作夥伴,沒有在期限內把指派的事情做完、導致專案進度延後,你發現的當下第一反應會是什麼?覺得對方很雷,感到無奈?不爽?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應。但隨著培養同理心後,當發現事情不如預期,當下第一反應可能會是好奇。想知道對方「為什麼」沒有做到?是不是背後有什麼原因,導致他沒辦法在期限內完成?是不是對方有什麼需要我協助的地方?碰到不好的事情,想的是「我想了解背後原因,而非馬上下評論與主觀判斷」,這正是「同理他人」的第一步。

學習設計思考的路上,我開始在日常生活中也注意自己是否有同理他人。這也是為什麼我享受與擁有設計思考思維的人共事,因爲這些夥伴多半更懂得同理他人,那樣的共事氛圍是溫暖且善良的。

2. 跳脫框架思考

在固定思維下,我們常常限制了自己的想像和創意。

在亞洲教育體制下,我們通常傾向謹慎保守的思考方式。題目總有標準答案、不同的想法並不被鼓勵,因此我們從小欠缺了創意思考的練習。這樣的思維容易導致我們無法創新、跳脫框架思考。提出來的點子傾向走普普通通的安全牌,以免被評論或嘲笑。但在設計思考的世界裡,創新是很被鼓勵的,各種新奇有趣的點子都可以在討論中被發生。

一般我們想到一個點子時,大腦就會自動馬上開始審核:這點子真的好嗎?是不是無法做到?大家聽了會覺得很荒謬吧?是不是不太可行?各種喊停的聲音在腦袋裡頻頻浮現,點子才剛出現就馬上就被自己打掉了。這樣做是非常可惜的,拿開車比喻,我們等於一邊踩油門,同時一邊踩煞車,這樣很難產出一個好的點子。

最好的方式,是有意識地刻意區分、切換大腦的思考模式。

設計思考之所以可以大膽擁抱創新,是因為我們在發想點子的時候,知道可以切換成不同的思考模式。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想要有好點子之前,要有好多的點子。在發想點子的時候,大腦採取發散模式。這時候的點子,求量多,而不是質。可以大膽任意地發想!多瘋狂都無所謂,而且是被鼓勵的。這時候請先把理性層面擺在旁邊,像是可行性高嗎?這點子夠格拿出來講嗎?都先不用考慮。等到發散完畢,有好多好多的點子後,才開啟收斂模式,評估篩選適合的點子。深入調整點子內容,以逐漸發展成可行的產物。正因設計思考有刻意區分發散和收斂的過程,因此時常能產生創新的解決方案。

設計思考專案以外,平常開會議,或是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也派得上用場。需要一個行銷創意點子時,大家在會議上安靜沈默想不出來,那就先來一場發散的腦力激盪吧!再來收斂、討論、投票出最合適的點子。外國朋友來台灣想要你推薦台灣美食?先把腦袋中想得到的台灣美食,通通全部快速列出來,接著,再來細看哪一個最適合推薦。想要幫你家貓咪取名字?先把任何看到、想到不錯的名字通通列出來,再來一一細看。

總之,做決策時,懂得拆開切換運用發散、收斂模式,不要把兩種思維混在一起,就會發現,其實發想點子並沒有那麼難。以前總覺得「我沒有想法」、「我沒有創意」很常是因為大腦同時發散與收斂,這時若沒有人出來告訴你「我們先來發想很多點子!」,大腦就會一直只想著「我要一個完美的點子」,一邊踩油門一邊踩煞車,那當然很難。

3. 最小行動思維,一連串的小行動是最快的學習

我們常常被過多的計畫和顧慮拖累腳步,導致夢想和目標難以實現。

當我們腦袋中有一件想做的事情,像是想經營自媒體、想拍影片、想做好多好多事...,但卻往往傾向想太多、顧慮太多,遲遲不開始行動。但說真的,永遠沒有 100% 準備好的一刻。不行動只是在拖延而已。成長學習最快的方法,就是做一連串的小行動

設計思考很強調行動,而且是「最小的下一步行動」。現在所做的準備,都只是為了下一個最小行動行而準備而已,不需要把目標想得多高多遠。

只要釐清此時此刻的立足點,思考我現在可以做什麼小行動,來做一點點的推進?這樣就夠了。不用一次通通想好、全盤規劃好,才終於開始行動,這樣做太浪費時間了。因為在變動快速的世界裡,做好全盤的精細規劃是沒有意義的。當你花了大把時間、終於開始行動了,很可能世界又有什麼新變化了,那你所做的一切不就都白費了?

當我們要製作一個產品時,設計思考的其中一個步驟叫 Prototype(原型),這步驟強調最重要的解方特色。哪一個解方元素是不可或缺的、一定要存在才能真正回應到使用者問題?確定好之後,其他再炫砲的功能設計就通通先都擺一邊吧,那些都不是重點。請用最簡單的方式,把最核心的解方特色呈現出來。接著,拿這個具備核心特色的原型(還不會叫他產品,因為只是個初擬的產物),馬上去找真正的 user 詢問想法、快速獲得回饋,才能快速調整。舉例,如果我是產品 PM,想建一個視訊交友 app,那我接下來要做的,應該是花一個小時的時間,把 app 最核心的功能特點想出來、草圖簡單畫出來,馬上拿草圖去找幾個有交友需求的朋友,問問他們對此 app 的看法,會不會對我的 app 感興趣。而不是一有想法就馬上寫了完整的程式、砸錢請工程師寫 code,耗費大把時間把完整的 app 詳盡地做出來,最後滿心期待上架給 user 用,最後發現根本沒人想要(哭)。

培養最小行動的思維,可以應用在人生各種地方。想做一件事,就用最簡單的方式、最低的成本,馬上行動。接著透過一連串的小行動,快速成長、學習、調整。例如,如果你想開一個講鬼故事的 Youtube 頻道,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喜歡,那就馬上用手機來錄一集節目,直接發布試水溫,詢問友人對節目的想法。而不是馬上購入昂貴的拍攝器材,花大量時間做炫砲的後製,因為那些都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總之,當你有了一個目標,思考若要達到目標,最重要的關鍵元素是什麼,我能如何用最低成本去達成這個關鍵元素?最小心力去及早行動,獲得市場快狠準的回饋,進而反覆迭代進步 —— 這才是最快的學習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方聰宇-avatar-img
2024/05/16
原先是再跟學姐請教關於設計給長輩的活動,因緣際會之下得知學姐之前也有參加過堉璘計畫,當時的我正為了如何尋找海外組織出國研習正感到迷惘,因此我也向學姐請教這方面的問題,真的很謝謝學姐熱情的跟我分享自己先前找到研習組織的心路里程,其中學姐提到的管道、申請時會遇到的狀況以及面試的應對方法都讓我受益良多,我相信藉由學姐在這篇文章中分享的許多細節,都可以讓我更加清楚知道如何去面對自己未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avatar-img
千千 Evany的沙龍
1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設計思考讓我學會同理他人、跳脫框架的創意思考,還有以最小成本採取行動。
Thumbnail
設計思考讓我學會同理他人、跳脫框架的創意思考,還有以最小成本採取行動。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第二步驟,當訪談完潛在使用者之後,會發現事情非常的複雜 理解一件事情,背後不是只有「對」與「錯」,擺脫二元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網路上僵持不下的筆戰、公司只想拚出輸贏的人事鬥爭,或固執認為「人生一定得遵從某種方式」都來自於固化的「二元思考模式」 孩子可以從小認識,「解決問題,複雜是一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第二步驟,當訪談完潛在使用者之後,會發現事情非常的複雜 理解一件事情,背後不是只有「對」與「錯」,擺脫二元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網路上僵持不下的筆戰、公司只想拚出輸贏的人事鬥爭,或固執認為「人生一定得遵從某種方式」都來自於固化的「二元思考模式」 孩子可以從小認識,「解決問題,複雜是一
Thumbnail
點我進行同理心測驗 其實我是想要了解我是否具有同理心,測驗下來是有的。之後再去釐清我自己的行為,這樣做的目的可以幫助更了解自己跟判斷如何在能力所及的狀態下跟外界互動。 建立好的關係的方法之一 同理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好的關係,並且在社交互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同理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親密
Thumbnail
點我進行同理心測驗 其實我是想要了解我是否具有同理心,測驗下來是有的。之後再去釐清我自己的行為,這樣做的目的可以幫助更了解自己跟判斷如何在能力所及的狀態下跟外界互動。 建立好的關係的方法之一 同理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好的關係,並且在社交互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同理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親密
Thumbnail
同理心代表有參考其他人的角度後才去做這件事,而在玩具的擺放以及客人的應對進退中,也是需要在當下就調整成優化過後的動作,這方面真的不容易去察覺。
Thumbnail
同理心代表有參考其他人的角度後才去做這件事,而在玩具的擺放以及客人的應對進退中,也是需要在當下就調整成優化過後的動作,這方面真的不容易去察覺。
Thumbnail
同理心就像戰逃間的真空狀態,是行動前的靜止、決策中的覺知,同時也是一種選擇。 「但我因為同理心而感到痛苦。感受到他人的難受所以自己的情緒也很不好。」友人說。我透過對話,整理了從「同理心」切入的不同視角,用更立體的詮釋覺察到那些尚未被同理的地方,並且允許自己也有被關照的需求,就有機會重新選擇人生。
Thumbnail
同理心就像戰逃間的真空狀態,是行動前的靜止、決策中的覺知,同時也是一種選擇。 「但我因為同理心而感到痛苦。感受到他人的難受所以自己的情緒也很不好。」友人說。我透過對話,整理了從「同理心」切入的不同視角,用更立體的詮釋覺察到那些尚未被同理的地方,並且允許自己也有被關照的需求,就有機會重新選擇人生。
Thumbnail
內容怎麼寫別人會想看?這4招是寫作基本功;不僅提供架構,更傳授如何拆解接收到的資訊,並且從內在去做整合,把資訊整合成擁有個人風格的寫作方法。
Thumbnail
內容怎麼寫別人會想看?這4招是寫作基本功;不僅提供架構,更傳授如何拆解接收到的資訊,並且從內在去做整合,把資訊整合成擁有個人風格的寫作方法。
Thumbnail
在諮商室裡,同理心特別旺盛的來訪者,常常會出現自己與他人標準不一的情況,對自己有完美的標準,不容許自己犯錯,但別人犯了同樣的錯誤,卻沒關係。 他們可能會說:「我上台說錯話好丟臉,但當別人上台說錯話時,我並不覺得他丟臉。」 你是不是也曾說過同樣的話呢?小時候的教育,都教我們要有同理心,但卻忽略了一件
Thumbnail
在諮商室裡,同理心特別旺盛的來訪者,常常會出現自己與他人標準不一的情況,對自己有完美的標準,不容許自己犯錯,但別人犯了同樣的錯誤,卻沒關係。 他們可能會說:「我上台說錯話好丟臉,但當別人上台說錯話時,我並不覺得他丟臉。」 你是不是也曾說過同樣的話呢?小時候的教育,都教我們要有同理心,但卻忽略了一件
Thumbnail
正值水逆期間聽這集剛剛好!我們都討厭誤會,但是誤會卻常常在真實人生上演,誤會的發生不一定都是壞事,重點是解開誤會與學習傾聽,以及主客觀思維之間轉換的辦法,我們都知道要有同理心,但是卻不帶知道要怎麼善用同理心,所以今天這一擊,透過長期採訪與撰寫品牌故事的經驗,告訴你怎麼防範於未然,讓你在第一次交談的時
Thumbnail
正值水逆期間聽這集剛剛好!我們都討厭誤會,但是誤會卻常常在真實人生上演,誤會的發生不一定都是壞事,重點是解開誤會與學習傾聽,以及主客觀思維之間轉換的辦法,我們都知道要有同理心,但是卻不帶知道要怎麼善用同理心,所以今天這一擊,透過長期採訪與撰寫品牌故事的經驗,告訴你怎麼防範於未然,讓你在第一次交談的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