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的工作是以人跟空間為出發點,思考人如何以穿戴裝置跟空間互動。
到街道上觀察人們的互動真的很有趣,大家好像都是出門來練瑜珈的,尤其是被一堆藝術裝置塞滿的海安路,一堆人走一走就停下來回個訊息或拍個照,但更多的是站在原地不動或是坐在T-bike上抓寶的人,好像地上貼了一層很黏的雙面膠一樣,一站就是3~5分鐘。(我猜如果Deckard開著他的Spinner 過來要退休複製人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吧 XD)
我曾經聽學長姊在聊天的時候提到寶可夢 ( AR技術 )
成功誘發了人們與街道空間互動。說實在的我對抓寶沒甚麼共鳴,所以那句“感覺”非常有啟發的言論,當時我是有聽沒有懂
( 不就一堆人在那裡丟神奇寶貝球?! ) 但是當
Google maps 下定決心要拯救像我這樣路痴人種時,我才意識到AR技術“已經”隱約擾動著街道空間了。
雖然智慧型眼鏡尚未普及,但一隻手上同時出現智慧型手機跟手錶已經是大家見怪不怪的事了,我們漸漸地習慣透過螢幕去感知這個世界,我想這個世界大概已經無法阻止我們查看「即時」訊息了! 我們要做的已經不再是讓空間充滿著警示又同時斥責人們不要划著手機過馬路,而是保護或是重新定義使用穿戴裝置時的實體環境。( 說起來容易,但是怎麼做? )
「是街道空間促使我們如此,還是我們〝需要〞如此改變街道?」
所以我試著模擬用智慧型眼鏡 ( 手機、VR ) 行走在海安路上眼前會出現的畫面,並注意我做的所有動作。其實憑空想像真的很難!!!雖然之前看了很多電影,但畢竟我不是來自未來的人,所以做模擬的時候很彆扭...............( 那位不小心被我打到的路人..... 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
「為甚麼我站著?我站著幹嘛?甚麼東西擋著我,使我必須站著?我為甚麼站在這裡? 」「把人、車換成速度的語彙呢?」 街道難道只能給車或人「過」嗎? 哪裡又該讓我們「停」下來呢? 腳踏車只能並排停嗎? 這麼模擬最後的結果還是一直停留在「人行道」、「車道」,但我打死都不想接受街道只能如此。
但我後來想到了個方法!!!!! ( 因為畫到後來真的畫不下去 ) 突然想說把它當作展場設計來想,會不會比較有趣?!! 因為它要做的事本意其實跟展場要展現的事很像,對吧?! 在某個特定的位置觸發某個特定的動作,並透過空間傳達特定的訊息。 ( 我這樣想應該是沒錯的吧?! )
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式思考 ( 想設計的方式,不是真的要把街道做成展場),就是將整條街道空間當作一個展場,而AR / VR(裝置)就是展場 (街道) 跟人們溝通、傳達、互動的媒介,它作為傳達及回收訊息的媒介。把它當作類似智慧住宅樣品屋的概念想會不會更有畫面呢?
把自己丟到展場裡感受一下,一個實體的空間,高密度衝擊感知的做法快速地將我們帶到另一個陌生、重新定義尺度的環境,這會不會就是戴上VR走在街道裡頭那種被四面八方資訊所淹沒的感覺? ( 腦中一直浮現單位展、文博的畫面 )
畢竟眼鏡就是主機,整個視線範圍就是我的螢幕,任何一個角度都有可能跟空間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