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你吃得多少其實和食物味道無關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筆者告訴你,食物味道並不會大幅度影響我們進食的份量,大家會同意嗎?相信不少朋友都會認為,如果某樣食物難吃,我們就會吃得少一點,因為進食除了維持生命的基本功能外,就是為了讓我們開心,難吃的食物會減低我們快感,我們自然會減低進食的意欲。真的嗎?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相關研究,工作人員在一間戲院門口截停了一些就快觀看電影的參加者,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四組,並分別向他們詢問—些關於他們對於戲院的看法。當參加者回答完工作人員簡單的問題後,工作人員表示為了答謝參加者的參與,會為他們送贈一盒爆谷,好讓他們欣賞電影騬能夠享用。 

  

第一組參加者獲得的爆谷份量較少,但味道一流; 

  

第二組參加者獲得的爆谷份量較多,而且味道一流; 

  

第三組參加者獲得爆谷份量較少,而且味道難吃; 

  

第四組參加者獲得的爆谷份量較大,味道難吃; 

  

參加者並不知道不同參加者獲得爆谷份量不一樣,在他們欣賞電影後,工作人員暗中觀察他們進食的份量。結果發現,爆谷是否好味,基本上不會影響參加者進食份量;相反,盛載爆谷的盒子大小則會對參加者進食份量構成重大影響,當爆谷盒子體積大兩倍,參加者進食份量則會增加30至50%,效果顯著。聰明的讀者或許會問,由於每位參加者只會吃到自己的爆谷,他們或許未能分辨爆谷是否好味和難吃,事實上,工作人員在實驗中準備的爆谷質素相差極大,那些幸運的參加者吃完美味的爆谷後都會讚不絕口。相反那些被分派難吃爆谷的參加者,他們完場時告訴工作人員這些爆谷10分難吃,又濕又淋,有趣的是他們這樣負面的評價卻不會減少他們吃爆谷的的份量。 

  

不少商家知道人們這個盛載容量和進食多少呈正面關系的心理現象,紛紛推出不同銷售策略。例如一些餐廳推出自助餐,客人只需要支付優惠價格便能夠享受無限量食物供應。一些餐廳收費便宜,食物質素不差,讓人不禁為東主荷包擔心。事實上,大家只要懂得上面的心理現象,再發現這些餐廳用來盛載食物的容器都是小小的,讓人們不能夠一次領取很多食物,客人反覆取食物的過程會讓他們更容易有飽足感覺,容器較細也能夠讓人們覺得自己已經吃了很多,產生滿足感覺。那些餐廳東主根本不會有賠本可能,他們早已在餐桌上埋下一個又一個計謀,基本上由我們進入餐廳一刻起便被他們控制着心理,只是我們未有察覺而矣。 

 

更多文章: 

https://www.benarticle.com/

4會員
145Content count
Ben哥哥透過一篇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心理學知識,希望對於大家人生有一些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834年,美國科學家皮爾斯進行一個實驗,首先他在受試者皮膚上放置一個定點,然後工作人員將預早準備好的不同重量砝碼放在皮膚定點上。這些砝碼重量略有不同,但差異十分少,正常人是感受不到它們的重量的差異。實驗正式開始,工作人員先後將不同重量的砝碼放在受試者皮膚上,讓他們感受不同砝碼重量分別,並請他們說出
有天,筆者和小朋友一起拿着滑板車到公園玩耍。由於公園不能踏滑板車,所以小朋友進入公園後便將滑板車停靠一邊。公園內一位小女孩看到這台沒有人的滑板車,就拿著滑板車玩耍。筆者看到小女孩,心想:「反正這位小女孩只是玩一會兒,所以沒有加以阻止。」過了一會,一位保安走到筆者旁邊對我說:「對不起,這裏不能玩滑板車
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這是一個關於數學計算的實驗,參加者透過計算正確的答案,能夠獲得相應獎金。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三組,每組獎金計算方法略有不同。     第一組:參加者在每回合中只要成功回答每條問題,都會獲得2.5美金;     第二組:參加者在頭兩回合成功回答問
在組織中,不少人做了壞事,卻會認為結果與他們無關,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按照上層意思而行,責任不應該由他們承擔。其實這樣想法看起來有點不負責任,但這樣人性的確是存在的。在組織中,下層成員往往認為自己只是上層的工具,他們在執行時不用動腦筋,也不用思考上層決定是否正確,反正他們唯一責任就是將上司囑咐的任務做好
如果筆者告訴你,人類天生都有預言能力,大家相信嗎?筆者並不是開玩笑,根據人類身體構造,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東西,是由於光線進入視網膜,經過大腦產生影像而成。光線進入視網膜再轉化成為影像的過程足足需要0.1秒時間。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景象和實際的景象理論上有0.1秒的前後誤差。這就奇怪了,如果筆者上面說
「親愛的讀者,筆者告訴你,我曾經花了一段時間研究隔空傳心術,只要和別人有所交感,就能夠看穿他的人生,並能夠提供適切建議。現在你看着我的文章,彼此已經算是有交感,筆者也已經利用隔空傳心術為你算過人生,現在打算和你分享一下。首先,你的人生算是充滿挑戰,你少時候經常會生病,但這些病不算嚴重,但每年總有一兩
1834年,美國科學家皮爾斯進行一個實驗,首先他在受試者皮膚上放置一個定點,然後工作人員將預早準備好的不同重量砝碼放在皮膚定點上。這些砝碼重量略有不同,但差異十分少,正常人是感受不到它們的重量的差異。實驗正式開始,工作人員先後將不同重量的砝碼放在受試者皮膚上,讓他們感受不同砝碼重量分別,並請他們說出
有天,筆者和小朋友一起拿着滑板車到公園玩耍。由於公園不能踏滑板車,所以小朋友進入公園後便將滑板車停靠一邊。公園內一位小女孩看到這台沒有人的滑板車,就拿著滑板車玩耍。筆者看到小女孩,心想:「反正這位小女孩只是玩一會兒,所以沒有加以阻止。」過了一會,一位保安走到筆者旁邊對我說:「對不起,這裏不能玩滑板車
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這是一個關於數學計算的實驗,參加者透過計算正確的答案,能夠獲得相應獎金。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三組,每組獎金計算方法略有不同。     第一組:參加者在每回合中只要成功回答每條問題,都會獲得2.5美金;     第二組:參加者在頭兩回合成功回答問
在組織中,不少人做了壞事,卻會認為結果與他們無關,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按照上層意思而行,責任不應該由他們承擔。其實這樣想法看起來有點不負責任,但這樣人性的確是存在的。在組織中,下層成員往往認為自己只是上層的工具,他們在執行時不用動腦筋,也不用思考上層決定是否正確,反正他們唯一責任就是將上司囑咐的任務做好
如果筆者告訴你,人類天生都有預言能力,大家相信嗎?筆者並不是開玩笑,根據人類身體構造,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東西,是由於光線進入視網膜,經過大腦產生影像而成。光線進入視網膜再轉化成為影像的過程足足需要0.1秒時間。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景象和實際的景象理論上有0.1秒的前後誤差。這就奇怪了,如果筆者上面說
「親愛的讀者,筆者告訴你,我曾經花了一段時間研究隔空傳心術,只要和別人有所交感,就能夠看穿他的人生,並能夠提供適切建議。現在你看着我的文章,彼此已經算是有交感,筆者也已經利用隔空傳心術為你算過人生,現在打算和你分享一下。首先,你的人生算是充滿挑戰,你少時候經常會生病,但這些病不算嚴重,但每年總有一兩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有時我們選擇孤獨,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喜歡孤獨,而是比起其他的選擇,一個人的代價比較小。然而,心理團體或相關活動,其目的就是幫助我們能夠從「一個人算了!」的無助感中走出來,進而自我覺察、澄清問題,並獲得支持與溫暖。
Thumbnail
心理師有很多的想法值得用筆表現出來,這也是心理師在個人品牌營造上的優勢。以往我也曾經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寫完就放在部落格裡,認為既然是網路,就會被搜索到自己的文章的。 後來慢慢地發現,似乎會看到的人一個巴掌就數完了,好幾次我自認為是好的文章,竟然閱覽人數頂多十幾個,而且都是認識的人。 經過策略性的改變
Thumbnail
當你在網路上找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以後以機構代之)的時候,你會先看什麼內容呢? 「服務團隊」、「服務項目」還是「所長」是誰呢?這是以一個由使用者的觀點去看TA會在哪裡逗留,會專注在哪裡的思維。多數的構沿用其他機構現成的模板,稍微加減內容,這個時候內容就成為吸睛的關鍵了。
Thumbnail
多數的在職者擔心沒有刻意去學習某些專長,便感覺不可能有個人品牌的產品,其實缺少了一個部份—「盤點優勢」。長期守著一份工作,在其中做到極致,這是十分值得敬佩的。而這也會影響到我們自己對外的視野和對內的觀點。對外的視野指的是看不到外面的資源,雖然周遭有許多資源書籍、課程等,由於都在同樣一份工作...
Thumbnail
「白天工作那麼累了,回家還要再工作嗎?」 這是還沒離開目前工作之前,我們所需要思考的,而這個問題有兩個迷思。 首先,繼續工作會累這是沒錯,然而做不一樣的工作卻是休息。 迷思二則是,我們在進行「個人品牌」的營造階段,仍然是用「僱工」心態去想這份新的工作,這是多數長期在職場思維被框架起來的結果,
Thumbnail
最近經常在臉書上看到做個人品牌的朋友分享著自己讀書的心得,應該很多人會好奇,個人品牌的人不就自己做就好了,為什麼還要閱讀不同種類的書?有甚麼優點讓大家都在作呢? 總而言之,在進行個人品牌的營造時,千萬別浪費所有可以讓自己的能力增加和能夠曝光的機會,只有持續的這樣做,這個品牌才有機會讓需要的人看見。
Thumbnail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大學生留下下面的問題: 「我想唸某某科系,請問未來的薪水好嗎?」這個孩子很有遠見,已經擔心到畢業以後的出路問題。 先說一個我的經驗,在我剛開始想念心理的時候,心理這個行業名不見經傳,而我選擇的原因是我喜歡,我查過所有大學的科系,因為是插班考試可以選科系去念,我選擇了心理。..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有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過書?如果你在博客來找到一本書之後,你怎麼決定是否要買它? 博客來上面的內容除了出版社的文案,別人的推薦文和目錄,作者的自序之外,還有什麼讓你決定是否要買這本書的資訊嗎? 如果有兩本同樣的書,一個地方露出部分吸引你的書,而另一個地方都沒有,你會選擇哪一個地方購買?
Thumbnail
年近三十,開始漸漸體會到以前長輩們經歷過的驚慌感 有一種時間怎麼不見了,畢業後到現在五、六年的時間,怎麼好像也沒做什麼事?然後就來到這把年紀 三十歲是人生的另一個轉捩點,這個年紀是區分新鮮人和職場老鳥的標的 三十歲前做錯事很多前輩會說沒關係,改過就好,三十歲後只會被人翻白眼 在現在這家公司莫名其妙的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有時我們選擇孤獨,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喜歡孤獨,而是比起其他的選擇,一個人的代價比較小。然而,心理團體或相關活動,其目的就是幫助我們能夠從「一個人算了!」的無助感中走出來,進而自我覺察、澄清問題,並獲得支持與溫暖。
Thumbnail
心理師有很多的想法值得用筆表現出來,這也是心理師在個人品牌營造上的優勢。以往我也曾經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寫完就放在部落格裡,認為既然是網路,就會被搜索到自己的文章的。 後來慢慢地發現,似乎會看到的人一個巴掌就數完了,好幾次我自認為是好的文章,竟然閱覽人數頂多十幾個,而且都是認識的人。 經過策略性的改變
Thumbnail
當你在網路上找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以後以機構代之)的時候,你會先看什麼內容呢? 「服務團隊」、「服務項目」還是「所長」是誰呢?這是以一個由使用者的觀點去看TA會在哪裡逗留,會專注在哪裡的思維。多數的構沿用其他機構現成的模板,稍微加減內容,這個時候內容就成為吸睛的關鍵了。
Thumbnail
多數的在職者擔心沒有刻意去學習某些專長,便感覺不可能有個人品牌的產品,其實缺少了一個部份—「盤點優勢」。長期守著一份工作,在其中做到極致,這是十分值得敬佩的。而這也會影響到我們自己對外的視野和對內的觀點。對外的視野指的是看不到外面的資源,雖然周遭有許多資源書籍、課程等,由於都在同樣一份工作...
Thumbnail
「白天工作那麼累了,回家還要再工作嗎?」 這是還沒離開目前工作之前,我們所需要思考的,而這個問題有兩個迷思。 首先,繼續工作會累這是沒錯,然而做不一樣的工作卻是休息。 迷思二則是,我們在進行「個人品牌」的營造階段,仍然是用「僱工」心態去想這份新的工作,這是多數長期在職場思維被框架起來的結果,
Thumbnail
最近經常在臉書上看到做個人品牌的朋友分享著自己讀書的心得,應該很多人會好奇,個人品牌的人不就自己做就好了,為什麼還要閱讀不同種類的書?有甚麼優點讓大家都在作呢? 總而言之,在進行個人品牌的營造時,千萬別浪費所有可以讓自己的能力增加和能夠曝光的機會,只有持續的這樣做,這個品牌才有機會讓需要的人看見。
Thumbnail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大學生留下下面的問題: 「我想唸某某科系,請問未來的薪水好嗎?」這個孩子很有遠見,已經擔心到畢業以後的出路問題。 先說一個我的經驗,在我剛開始想念心理的時候,心理這個行業名不見經傳,而我選擇的原因是我喜歡,我查過所有大學的科系,因為是插班考試可以選科系去念,我選擇了心理。..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有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過書?如果你在博客來找到一本書之後,你怎麼決定是否要買它? 博客來上面的內容除了出版社的文案,別人的推薦文和目錄,作者的自序之外,還有什麼讓你決定是否要買這本書的資訊嗎? 如果有兩本同樣的書,一個地方露出部分吸引你的書,而另一個地方都沒有,你會選擇哪一個地方購買?
Thumbnail
年近三十,開始漸漸體會到以前長輩們經歷過的驚慌感 有一種時間怎麼不見了,畢業後到現在五、六年的時間,怎麼好像也沒做什麼事?然後就來到這把年紀 三十歲是人生的另一個轉捩點,這個年紀是區分新鮮人和職場老鳥的標的 三十歲前做錯事很多前輩會說沒關係,改過就好,三十歲後只會被人翻白眼 在現在這家公司莫名其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