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解密 - 為什麼創業者需要顧問群?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幾年前當我開始大量接觸矽谷、波士頓的新創,同時也輔導台灣新創的時候,就發現一個很明顯的事實。

有創業甚至出場經驗的北美創業團隊,一定會在募資簡報中放進顧問群,甚至在生醫團隊還會分科學顧問、臨床醫學顧問跟行銷顧問等,通常分別是學者、醫界跟藥廠出身的意見領袖或連續創業者。

反觀台灣新創,很少數新創會列出顧問群,即便有多半也是技術來源單位的學者,或者身兼投資人的董事。相較於歐美團隊的顧問多半是資深而有經驗的獨立角色,對於投資人來說有甚麼差別呢?

首先,新創的核心特色是規模小、速度快、資源少。相較於企業的優勢是小而快,但比起資源跟資金就是弱勢。因此,新創公司若能夠展現有專家與客戶的背書,自然對投資人較有說服力。

而在生醫領域由於上市前的時期相較於消費性電子甚至軟體產業來說漫長許多,在產品上市前完全屬於燒錢跟幾乎沒有客戶的階段,因此由顧問群導連接策略夥伴、潛在客戶、潛在投資人與未來公司的潛在收購方,就成為最重要的資訊通路與價值來源。

何況醫療產業向來保守、緩慢,還有法規、保險給付等門檻,顧問自然是必要的服務。因為專利效期跟帳上可用資金每天都逼的公司必須加速往產品上市的時間,你少一天上市所損失的機會成本,絕對要高於燒錢階段付給顧問的車馬費。

舉例來說,也許一個有經驗的顧問,一個月的車馬費是三千到五千美元,或者時薪開到美金五百左右,通常還會加上股票選擇權,雇用一年的成本也許是五萬元,加上十萬元或更多的選擇權(但這時候成本為零)。但因為顧問的協助,你的產品提早上市半年,一開始可能是幾十萬的營收,但長期來看,提早上市跟找到對的通路與客戶,三年的營收差異也許比你自己去開發成果會超過數百萬美元。

其次,有經驗跟連結的顧問,會推薦好的員工跟夥伴,尤其高階主管或董事會成員,有時候甚至它們會自己跳下海,全職加入公司或成為獨立董事。也有些顧問會投入資金成為天使投資人。靠自己或獵人頭,絕對比不過跟你合作一陣子,同時也在當地有超過十年甚至更久的顧問所介紹來的候選人。用對一個人創造的價值,相較於用錯好幾個人的機會成本損失,我想有經驗的創業者跟投資人都很清楚,不會是幾萬美元而已。

最後,考慮到技術授權或公司被收購合併的機會,也就是所謂出場機會的選擇,你出售技術或公司的價碼因為對象與時機正確,以數千萬美元甚至數億美元,投資數萬美元卻回收超過數千萬。

無論是從客戶、員工、董事會或出場機會的角度,一個到數個好顧問所創造的價值,絕對是能讓公司具體成長,同時也給執行長跟經營團隊非常大的幫助。當然,好的顧問不會天上掉下來,同時也絕對不是免費的。

因此,如果有良好的股權結構及投資人組合,分配給核心團隊、員工與顧問的選擇權,也就成為長期價值與團隊向心力的來源。有經驗且有自身本業的顧問,同個時間多半也只擔任一到三家公司的顧問,陪伴公司到出場為止,因此厲害的創業者搭配厲害的顧問,對於投資人來說格外有說服力。

相較與美國新創公司,尤其是連續創業者會聘用顧問,台灣許多新創團隊一來不知道顧問的重要性,二來不知道如何找到合適的顧問,三來即便知道重要也找到了顧問,卻因為投資人捨不得花錢或稀釋股權,而寧願省小錢、燒時間,白白丟失了可能盡早把產品上市或公司賣掉的時機。

相對保守或被法規控管的醫療產業或金融產業如此,面對企業市場的軟硬體新創也一樣需要熟悉客戶跟產業結構的顧問。消費端的新創大概是少數比較不需要顧問的,但如果有創業出場過的顧問或天使投資人或董事會,加速執行長的成長曲線、拉高公司的天花板,也會讓資本市場加速買單,提高公司出場的機會與估值。

最後,這裡指的新創顧問跟企管界的管理顧問或策略顧問不同。管理顧問的強項是分析問題跟替客戶裡的決策者背書,但若談到創業者所要面對的各種問題或成長痛苦,還真不是多半只服務大型企業的管理顧問們所熟悉的。

此外,創業導師跟顧問的分野,在於前者多半是義務性質,通常與加速器或育成中心合作,目的通常是社會服務或尋找案源、企業合作標的。而新創顧問多半有拿車馬費、配股或選擇權,雖然不是全職員工或投資人,但往往也有關鍵的影響力。

新創顧問通常不會是一門專職生意,除非是退休的企業主管、連續創業者,但也都是在財務自由之後做為以經驗跟時間換取股權回報的商業模式。天使投資人許多也身兼導師或顧問,通常就是看人生階段跟投資型態而定。

總而言之,新創可以沒有顧問也可能成功。但善用顧問的創業者與投資人,往往會有比較快、比較大的出場機會與下一次創業時機。

今年,我跟幾個台灣與美國的投資人與創業顧問,組成為台灣人落地美國的輔導平台 EntreCamp,並將跟林口新創園合作 IP2 Scale Out 計畫,將在近期開始上線並歡迎台灣新創團隊報名培訓計畫


224會員
30Content count
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金融業的華爾街,全球新創獨角獸與創投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矽谷。對創業者來說,舊金山灣區完備的新創生態系宛如天堂,但昂貴的物價房價與殘酷的生存競爭也像地獄。到底在矽谷創業是甚麼滋味?在矽谷獲得投資的關鍵是甚麼?各種投資人又有甚麼不同?台灣新創該如何進軍矽谷、打入美國市場?就讓【創投矽谷】為你解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從有矽谷與創投以來,創業者彼此投資或擔任對方董事,就是這裡的獨特環境與產業文化。實作能力與專注本業是創業必須,但難免有盲點;擔任投資人與董事,既可觀察別人與反省自己,又可以提高視野與格局、理解市場與產業。參與北美新創或基金並擔任教練,是我覺得台灣連續創業者最值得做的長期投資。
如果矽谷銀行倒閉,雖然新創公司會嚴重損傷,發不出薪水與資金後,融資不到之後就會裁員、倒閉或被收購,但創業者與工程師其實通常都可以找到工作。反而是依靠資金作為子彈的創投產業,會是最嚴重的受害者。
去年開始的升息循環與估值修正,讓熱了十年的矽谷資本市場終於開始放緩緊縮,但誰也想不到熱錢存款跟購債利差,成為風險債專家的矽谷銀行自己沒躲過的風險。即便資產大於負債,卻因為市場的恐慌情緒、客戶類型過於單一的體質,讓撐過了達康股災與金融海嘯的矽谷銀行,成為第二次量化寬鬆與升息啟動後第一個倒下的金融機構。
我們這個世代經歷資訊的高速數位化與即時化,已經習慣天底下沒有新鮮事的時代。但當人類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平庸的專家都將被取代的同時,唯有勤於創作與勇於嘗試,大量地與人接觸、過實體生活,讓天底下只有新鮮事,才有出類拔萃與勝過機器的可能。
如同「募資」不是募集資金而是匯集資源,「風險投資」其實也不是在「投資風險」,而是「藉由投資的關係」協助獲投新創「去風險」的過程。能對投資人坦白與求助的創業者,才能得到最即時的資源,反過來說,除了資金之外還能提供資源的投資人,才是創業者最該找的募資對象。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從有矽谷與創投以來,創業者彼此投資或擔任對方董事,就是這裡的獨特環境與產業文化。實作能力與專注本業是創業必須,但難免有盲點;擔任投資人與董事,既可觀察別人與反省自己,又可以提高視野與格局、理解市場與產業。參與北美新創或基金並擔任教練,是我覺得台灣連續創業者最值得做的長期投資。
如果矽谷銀行倒閉,雖然新創公司會嚴重損傷,發不出薪水與資金後,融資不到之後就會裁員、倒閉或被收購,但創業者與工程師其實通常都可以找到工作。反而是依靠資金作為子彈的創投產業,會是最嚴重的受害者。
去年開始的升息循環與估值修正,讓熱了十年的矽谷資本市場終於開始放緩緊縮,但誰也想不到熱錢存款跟購債利差,成為風險債專家的矽谷銀行自己沒躲過的風險。即便資產大於負債,卻因為市場的恐慌情緒、客戶類型過於單一的體質,讓撐過了達康股災與金融海嘯的矽谷銀行,成為第二次量化寬鬆與升息啟動後第一個倒下的金融機構。
我們這個世代經歷資訊的高速數位化與即時化,已經習慣天底下沒有新鮮事的時代。但當人類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平庸的專家都將被取代的同時,唯有勤於創作與勇於嘗試,大量地與人接觸、過實體生活,讓天底下只有新鮮事,才有出類拔萃與勝過機器的可能。
如同「募資」不是募集資金而是匯集資源,「風險投資」其實也不是在「投資風險」,而是「藉由投資的關係」協助獲投新創「去風險」的過程。能對投資人坦白與求助的創業者,才能得到最即時的資源,反過來說,除了資金之外還能提供資源的投資人,才是創業者最該找的募資對象。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AltLayer是一個開放且去中心化的Layer2 rollup協議,將於2024年1月25日在幣安交易所上線原生代幣$ALT。該協議結合了現有rollup技術的優勢,並引入了提高安全性、去中心化、互操作性和交易快速確認性的新特性。AltLayer已建立了豐富的生態系統,並與......等團隊...
Thumbnail
於創新版和戰略版被交易的公司,通常屬於新創公司,❗️經營方面也可能比較特殊,過去不一定有此種營運模式,公司體質不一定能夠和0050等大型股相比,也沒有長年份的投資財報,所以相對績優大型股,⚠️投資風險比較高,個股將在特殊的板塊交易。 一般投資人,如果沒有符合一定的資格,沒有經過書面
Thumbnail
運氣,這不可捉摸卻又關鍵的事物,幾乎是創投界天天在面對的事,你怎麼知道投入的資金不會在幾個月後變成壁紙?為了回答這問題,《矽谷創投啟示錄》深入探討幾十年來矽谷創投的商業模式,有意思的是,即使是創投本身,也不斷在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
Thumbnail
又到了要讀各家調研機構年度報告的時間了,今年在讀報告的時候,對 Messari 的 CEO Ryan Selkis 產生好奇,因此簡單做了這個人物速寫。
Thumbnail
小弟本身從事創投行業已經將近6年 在行業裡面只是淺淺沒有完成過投資週期的小菜雞 這兩年反常的股市,讓我看到了一些台美股比創投百倍獲利更吸引人的地方,希望透過這個系列可以幫自己留個紀錄,也算是開啟自己的一個挑戰!
Thumbnail
比特幣近期在投資圈中蔚為風潮,從去年開始比特幣便開始飆漲,從不到 1 萬美元,到近日最高曾達 5 萬美元。比特幣的快速成長吸引許多投資人躍躍欲試,而特斯拉 CEO 馬斯克更是在上個月(1 月)宣布特斯拉買進 15 億美元(約新台幣 421 億元)的比特幣,引起業界一陣譁然。 特斯拉 1.5 億美元
Thumbnail
當年看過《從0到1》後就喜歡那本書,因此在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看到Peter Thiel力挺普遍得不到高知識份子喜歡、甚至在加州矽谷支持度慘輸希拉蕊的川普,就對他這個選擇感到好奇萬分,因為川普許多政見及立場都很保守(像是反同、反墮胎等),性向很明確且生活在矽谷的他又是怎麼想的?
Thumbnail
當你懂得如何把時間當做籌碼運用時,你的存款立刻放大十倍,你的公司立刻放大百倍---推書的一千種方法
Thumbnail
這幾年大家强調「創新創業」是未來最重要趨勢,終於蔚成風氣,一堆從未投資過有風險新創事業的創投家,與另外一批未曾拿出自己口袋的錢賭上新創團隊的僞天使投資人,走到檯面,大肆吹噓。對創投與企業家的關係,我寫過很多文章,這裡做一次總結,並獻上一首打油詩。
Thumbnail
<p>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犯錯是統計上的必然。如何在決策過程上降低謬誤是提高投資勝率的關鍵之一,也是永恆的挑戰。更重要的是,在游資追逐機會的熱絡市場中,許多狀似「獨角獸」(指私募融資的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 的新創飆股,可能其實只是小毛驢;而有些看似其貌不揚的小弱雞,說不定會演化成迅猛霸王龍。這個鑑別能力的培養與精進,是任何投資決策的重中之重。</p>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AltLayer是一個開放且去中心化的Layer2 rollup協議,將於2024年1月25日在幣安交易所上線原生代幣$ALT。該協議結合了現有rollup技術的優勢,並引入了提高安全性、去中心化、互操作性和交易快速確認性的新特性。AltLayer已建立了豐富的生態系統,並與......等團隊...
Thumbnail
於創新版和戰略版被交易的公司,通常屬於新創公司,❗️經營方面也可能比較特殊,過去不一定有此種營運模式,公司體質不一定能夠和0050等大型股相比,也沒有長年份的投資財報,所以相對績優大型股,⚠️投資風險比較高,個股將在特殊的板塊交易。 一般投資人,如果沒有符合一定的資格,沒有經過書面
Thumbnail
運氣,這不可捉摸卻又關鍵的事物,幾乎是創投界天天在面對的事,你怎麼知道投入的資金不會在幾個月後變成壁紙?為了回答這問題,《矽谷創投啟示錄》深入探討幾十年來矽谷創投的商業模式,有意思的是,即使是創投本身,也不斷在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
Thumbnail
又到了要讀各家調研機構年度報告的時間了,今年在讀報告的時候,對 Messari 的 CEO Ryan Selkis 產生好奇,因此簡單做了這個人物速寫。
Thumbnail
小弟本身從事創投行業已經將近6年 在行業裡面只是淺淺沒有完成過投資週期的小菜雞 這兩年反常的股市,讓我看到了一些台美股比創投百倍獲利更吸引人的地方,希望透過這個系列可以幫自己留個紀錄,也算是開啟自己的一個挑戰!
Thumbnail
比特幣近期在投資圈中蔚為風潮,從去年開始比特幣便開始飆漲,從不到 1 萬美元,到近日最高曾達 5 萬美元。比特幣的快速成長吸引許多投資人躍躍欲試,而特斯拉 CEO 馬斯克更是在上個月(1 月)宣布特斯拉買進 15 億美元(約新台幣 421 億元)的比特幣,引起業界一陣譁然。 特斯拉 1.5 億美元
Thumbnail
當年看過《從0到1》後就喜歡那本書,因此在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看到Peter Thiel力挺普遍得不到高知識份子喜歡、甚至在加州矽谷支持度慘輸希拉蕊的川普,就對他這個選擇感到好奇萬分,因為川普許多政見及立場都很保守(像是反同、反墮胎等),性向很明確且生活在矽谷的他又是怎麼想的?
Thumbnail
當你懂得如何把時間當做籌碼運用時,你的存款立刻放大十倍,你的公司立刻放大百倍---推書的一千種方法
Thumbnail
這幾年大家强調「創新創業」是未來最重要趨勢,終於蔚成風氣,一堆從未投資過有風險新創事業的創投家,與另外一批未曾拿出自己口袋的錢賭上新創團隊的僞天使投資人,走到檯面,大肆吹噓。對創投與企業家的關係,我寫過很多文章,這裡做一次總結,並獻上一首打油詩。
Thumbnail
<p>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犯錯是統計上的必然。如何在決策過程上降低謬誤是提高投資勝率的關鍵之一,也是永恆的挑戰。更重要的是,在游資追逐機會的熱絡市場中,許多狀似「獨角獸」(指私募融資的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 的新創飆股,可能其實只是小毛驢;而有些看似其貌不揚的小弱雞,說不定會演化成迅猛霸王龍。這個鑑別能力的培養與精進,是任何投資決策的重中之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