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創投解密 - 美國經濟與資本市場是熱還是冷
2
矽谷傳真 - 實體人工智慧的時代來臨
3
矽谷傳真 - 美國台積電人才難覓的解方
4
創投解密 - 張忠謀是史上最成功的受聘創業者
5
矽谷傳真 - 為什麼美國軟體業獨強?
1
創投解密 - 美國經濟與資本市場是熱還是冷
2
矽谷傳真 - 實體人工智慧的時代來臨
3
矽谷傳真 - 美國台積電人才難覓的解方
4
創投解密 - 張忠謀是史上最成功的受聘創業者
5
矽谷傳真 - 為什麼美國軟體業獨強?
創投矽谷-獨角獸與它們的產地
創投解密 - 美國經濟與資本市場是熱還是冷
美國經濟與資本市場呈現出一種看似矛盾、實則交織的狀態:大型科技股持續創高、市場熱錢聚焦人工智慧與戰略科技領域,但新創投資卻低迷保守。再加上利率政策未明、關稅戰再起,以及美中對峙持續推動供應鏈重組,使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處於多重不確定中。身為台灣企業家或投資人,該如何投資美國、制定決策?
2025/07/28
2
矽谷傳真 - 實體人工智慧的時代來臨
當科技業從軟體邁向人工智慧,機器也不再只做運算,而有感知與行動能力。Physical AI 的真正意義在於它能「接觸世界」,從近期的 Google I/O 與 RoboTaxi 上路,我有一些觀察與心得,並整理了 TGA 在 Physical AI 的投資布局,最後聊聊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2025/07/16
6
創投解密 - 美國頂尖大學加速器與創投基金的模式
UC Berkeley 與 MIT 分別透過 SkyDeck Fund 與 E14 Fund 結合加速器與創投基金,採「校方資源+外部資金」模式,讓學術能量與創業投資共創價值。兩者皆由校方提供場地與品牌,基金則回饋部分利潤,為台灣大學創投基金提供可借鏡的制度設計與誘因對齊範例。
2025/06/11
5
矽谷傳真 - 對等關稅與再工業化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2025/04/10
4
矽谷傳真 - 美國台積電人才難覓的解方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的管理與人才挑戰問題,其本質與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觀察到的美日工廠差異如出一轍。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或許應該一同探索預備軍官、退伍軍人與軍校畢業生的技術培訓模式,結合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備紀律性、數理能力與執行力的半導體產業人才。
2025/03/04
25
3
創投解密 - 張忠謀是史上最成功的受聘創業者
雖著張忠謀傳的出版,以及 Acquired Podcast 抵台專訪,台積電的前世今生可說完整披露。張創辦人一向自謙為專業經理人,但創立時無持股而且當時擔任工研院院長,對於張忠謀在當時的最佳角色描述,我發現其實是【受聘創業者】,而以他擔任執行長的成果、目前台積電的成就,絕對是史上最成功的一位。
2025/02/13
4
矽谷傳真 - 國發會攜手 Berkeley SkyDeck 的策略意義
隨著舊金山生態系與校友創業成果在過去十年不斷成長,柏克萊在去年首度超過史丹佛,成為全球創業校友最多的大學。充沛的校友資源、學生人才庫,以及最國際與多元的三合一加速器計畫,對於外國新創進入美國市場的理解最深,都是 Berkeley SkyDeck 值得成為台灣新創基地合作的充分理由。
2025/01/15
29
創投解密 - 台矽產業與創投人才的斷層
千禧年至今,矽谷台灣人有一個明顯年齡斷層,主因來自科技國防役、美國兩次衰退與中國市場崛起。台矽斷鏈造成產業與投資轉型脫鉤之餘,台灣的創投環境與法規陳舊,新生代創業有成者,寧願當天使投資人或組織天使俱樂部、自籌基金當起合夥人,也不會到創投公司上班,這就是台灣近年來天使組織蓬勃的原因。
2024/11/15
35
矽谷傳真 - 矽谷與華府從未如此靠近
矽谷再也沒有比此刻離華府更近的時刻。當年誰能想到 PayPal Mafia 兩大支柱成為川普獲勝的左右手,又分別是全球最厲害的反恐與航太公司的創辦人,也是最厲害的創投家與社群媒體操作者。在地緣政治風險與美中對峙情勢下,川普勝選將帶給台灣與矽谷怎樣的機會與挑戰?
2024/11/07
31
矽谷傳真 - 軟硬整合對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這篇長文,我試圖台灣與矽谷的淵源、台灣在全球的獨特產業定位、人工智慧崛起對軟硬整合的影響,來分析台灣與矽谷在軟硬體產業的脈絡,以及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面對未來。
2024/09/26
15
2
查看更多
創投解密 - 美國經濟與資本市場是熱還是冷
美國經濟與資本市場呈現出一種看似矛盾、實則交織的狀態:大型科技股持續創高、市場熱錢聚焦人工智慧與戰略科技領域,但新創投資卻低迷保守。再加上利率政策未明、關稅戰再起,以及美中對峙持續推動供應鏈重組,使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處於多重不確定中。身為台灣企業家或投資人,該如何投資美國、制定決策?
2025/07/28
2
矽谷傳真 - 實體人工智慧的時代來臨
當科技業從軟體邁向人工智慧,機器也不再只做運算,而有感知與行動能力。Physical AI 的真正意義在於它能「接觸世界」,從近期的 Google I/O 與 RoboTaxi 上路,我有一些觀察與心得,並整理了 TGA 在 Physical AI 的投資布局,最後聊聊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2025/07/16
6
創投解密 - 美國頂尖大學加速器與創投基金的模式
UC Berkeley 與 MIT 分別透過 SkyDeck Fund 與 E14 Fund 結合加速器與創投基金,採「校方資源+外部資金」模式,讓學術能量與創業投資共創價值。兩者皆由校方提供場地與品牌,基金則回饋部分利潤,為台灣大學創投基金提供可借鏡的制度設計與誘因對齊範例。
2025/06/11
5
矽谷傳真 - 對等關稅與再工業化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2025/04/10
4
矽谷傳真 - 美國台積電人才難覓的解方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的管理與人才挑戰問題,其本質與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觀察到的美日工廠差異如出一轍。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或許應該一同探索預備軍官、退伍軍人與軍校畢業生的技術培訓模式,結合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備紀律性、數理能力與執行力的半導體產業人才。
2025/03/04
25
3
創投解密 - 張忠謀是史上最成功的受聘創業者
雖著張忠謀傳的出版,以及 Acquired Podcast 抵台專訪,台積電的前世今生可說完整披露。張創辦人一向自謙為專業經理人,但創立時無持股而且當時擔任工研院院長,對於張忠謀在當時的最佳角色描述,我發現其實是【受聘創業者】,而以他擔任執行長的成果、目前台積電的成就,絕對是史上最成功的一位。
2025/02/13
4
矽谷傳真 - 國發會攜手 Berkeley SkyDeck 的策略意義
隨著舊金山生態系與校友創業成果在過去十年不斷成長,柏克萊在去年首度超過史丹佛,成為全球創業校友最多的大學。充沛的校友資源、學生人才庫,以及最國際與多元的三合一加速器計畫,對於外國新創進入美國市場的理解最深,都是 Berkeley SkyDeck 值得成為台灣新創基地合作的充分理由。
2025/01/15
29
創投解密 - 台矽產業與創投人才的斷層
千禧年至今,矽谷台灣人有一個明顯年齡斷層,主因來自科技國防役、美國兩次衰退與中國市場崛起。台矽斷鏈造成產業與投資轉型脫鉤之餘,台灣的創投環境與法規陳舊,新生代創業有成者,寧願當天使投資人或組織天使俱樂部、自籌基金當起合夥人,也不會到創投公司上班,這就是台灣近年來天使組織蓬勃的原因。
2024/11/15
35
矽谷傳真 - 矽谷與華府從未如此靠近
矽谷再也沒有比此刻離華府更近的時刻。當年誰能想到 PayPal Mafia 兩大支柱成為川普獲勝的左右手,又分別是全球最厲害的反恐與航太公司的創辦人,也是最厲害的創投家與社群媒體操作者。在地緣政治風險與美中對峙情勢下,川普勝選將帶給台灣與矽谷怎樣的機會與挑戰?
2024/11/07
31
矽谷傳真 - 軟硬整合對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這篇長文,我試圖台灣與矽谷的淵源、台灣在全球的獨特產業定位、人工智慧崛起對軟硬整合的影響,來分析台灣與矽谷在軟硬體產業的脈絡,以及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面對未來。
2024/09/26
15
2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