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勞動基金運用局發布了新聞稿,公布勞動基金2023年至前11月底止總收益率10.82%,其中跟大家收益比較有關的新制勞退基金收益率是10.58%,新聞稿也提到「基金長期投資穩健,收益安全有保障。」
不過我想說的是,好壞都是比較出來的。
台灣的新制勞退基金國內與國外都有投資,投資國內部位的對照組,依勞動基金運用局的資料,是以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為比較對象,同期報酬率是23.31%,而投資國外部位的對照組,是以MSCI全球股票指數為比較對象,同期報酬率是16.6%。
兩相比較之下,新制勞退基金去年的績效,不論是國內或國外的投資部位,都明顯的落後整體市場,我想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勞動基金為了降低波動追求穩定,所以配置了部分的債券比例,剛好去年2023年是多頭年,也因此整體績效報酬率只有台灣加權指數的一半不到,也只有MSCI全球股票指數的7成不到。不過在2022的空頭年,勞動基金的債券配置也起了作用,新制勞退基金的下跌幅度只有-6.67%,而整體台灣加權指數的下跌幅度是-22.4%,MSCI全球股票指數的整體下跌幅度約是-18.36%。而把時間拉長來看,近五年(107-111年,注意,這裡沒有包含112年)平均績效,新制勞退基金是3.45%,台灣加權指數是5.84%,MSCI全球股票指數是5.23%。
但付出這麼多的委外代操費用與主動交易的摩擦成本,還要冒著委外代操得標的投信衍生弊案的風險,得到這樣的成果,有符合廣大勞保投保人的最大共同利益嗎?
勞動基金這樣的做法到底是好是壞,若以生命週期投資的角度來看,每個年齡的人應該持有的股債配比應該是不同的,但勞保基金就完全沒在管這個的,不管是25歲剛出社會的勞保投保人,還是55歲快要退休的勞保投保人,都是給你一樣的股債配比,缺乏彈性而且尤其對年輕人不利,無法利用年輕時的時間價值累積自己的新制勞退帳戶收益,這點在我看來是非常不好的。
台灣近年人口結構的改變,醫療發達造成的平均餘命延長、戰後嬰兒潮開始大量進入退休年紀、以及台灣的少子化浪潮的大力推波助瀾,讓各種社會保險開始領退休金的人越來越多,但持續提撥加入各種社會保險基金的人都越來越少,因此每隔一段時間主管機關就會告訴你某社會保險再過幾年就要破產,只要任何一個頭腦清楚的人,我相信對台灣的各種社會保險的未來都應該是悲觀看待的。我也相信任何一個有基本生命週期投資與指數化投資知識的人,應該都能做出比把每月辛苦工作所得投入各種社會保險,更好的財務決定。
不過惡法亦法,只要被戲稱為「失業懲罰金」的國民年金法惡法還存在的一天,台灣社會保險的改革就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還是請記得,好壞都是比較出來的,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並不是多頭年有賺錢就是好棒棒,也不是空頭年下跌比較少就是神操作,這都只是投資組合、股債配置比例帶來的不同結果,至於要怎麼選擇對自己比較好,就端看各位看倌的智慧了。
謝謝看到最後,希望文章內容對你有幫助。你的追蹤、愛心,對我都是很重要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