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405092110/posts/pfbid02Eg5F1f9NHeDR7BdiX2rqKQ6uFg64c8Re5mRmxcQ9445KTMkzMzjeQxbQgkgwHJn6l/?mibextid=cr9u03
quote:
▍社會學家Chris Bail拿推特用戶做了個實驗。他找了1500多名推特用戶,請他們追蹤「對立立場」的帳號。結果人們沒有變得中立,反而變得更極端、更堅守己見。
▍後來,他們發明了一套新方法,能夠更有效地改變反同選民的觀點,稱之為「深度遊說」(deep canvassing)。簡單來說就是:聊天,說說自己的事,聊聊對方的事,然後尋找共通點。
▍當人們開始溝通,發現自己以往妖魔化的對象其實也不過是普通人,而且跟自己一樣,會擔憂、會困擾、會難過、會同情、會愛時,人們才真正有可能朝中立靠攏。
▍同溫層不是用來打破的,是用來擴大的,而最好的作法,就是感受彼此的溫度。
- - - - - -
IMO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美式足球場
取材自《如何改變一個人》也有討論到「深度遊說」的話題。
原來,當一個「新資訊」進來時,人們會拿它參照「既定認知」,來決定接受程度。
書中請我們想像一座美式足球場(見圖)。資訊/認知落點位置附近有一段「接受區」,超出這個守備範圍就會來到「拒絕區」。
所以,若新資訊和既定認知相隔得太遠,往往會起到反效果;若隔得近,接受新觀點的機率就會提高。題外話,我們說選舉勝敗關鍵在於要爭取「中間選民」,因為他們的「位置」是比較容易移動的,不是落在美式足球場光譜的兩側。
深度遊說就是用美式足球場上,跑衛逐漸往前推進的過程——最終,某個議題的「接受區」能夠重疊。
為了「改變場上相對位置」,從不引發爭議的「小事」談起、從離對方比近的位置(話題)著眼——雙方都同意、沒二話、沒有分歧的點——來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深度遊說不要求「同理、將心比心」,而是引導、鼓勵對方從「自身」經驗找出類似的情境;不要求「想像別人是什麼感覺」,而是回想「自己」有無類似感受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