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己」這個概念,是人類圖知識體系的核心思想。它指的是自己的行為,已經超出自己的原始設計,這往往是社會或其他外來制約的結果。
非自己就是受到限制的那個「我」,是我們受家庭、文化和社會宗教等外部影響,而形成的那部分的「我」。那一部分的「我」常常被恐懼、慾望和不安全感所驅使,而這些與我們True Nature(真正的本性)或真正的人生目的並不相符。所以,我們遂將這些「外來的我」歸類到「非自己」。
「非自己」通常就是我們最關注物質成功、經濟收益、功名利祿的那個「我」—(因為非自己都是來自:外人的想法、外人的價值觀)。
當你身上發生了嚴重的「非自己」,特徵就會是:憤怒、挫敗、苦澀與失望。
輕微的非自己,大家應該都已經習慣了吧?大家有在生活中把「自己」和「非自己」分好分滿嗎?可以留言討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