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豹的《約瑟和他的兄弟們》一書,以豐富的檔案和資料呈現出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教會圍繞著「約瑟」(長老教會)及其「兄弟們」(黨國基督徒、台灣基要派)之間的一段「悲慘史」。全書的論述主軸很清楚,即黨國基督徒連同基要派如何在一種反共政治的意識形態下以「反共護教」為終極原則對長老會等被扣上「親共」帽子的教會和肢體進行打壓、威脅和攻擊,同時還發展出「反共神學」的「台灣基要派」(據作者所說,截然不同於王明道的「中國基要派」),為了將自己與「自由/新派」(這也是亂扣的帽子)分別出來,更是操辦起神學院、基督教研究所,大搞「神學教育」(其實卻是「反共教育」),在黨與美國基要派的加持下搞起教會的分離主義。可怕的是,這一切竟都是以「護教」之名去執行的,因此有了「反共不是政治」之口號,其邏輯大抵是:反共是護教,護教不是政治,因此反共不是政治。然而,在曾慶豹的清算中,這些作為不過是被掩蓋了的政治創傷之潛意識所致,因此他有些諷刺地補上:「反共不是政治,護教卻是百分百的政治。」淺白地道出了那個時代的自欺欺人;曾慶豹這本書實為一種揭瘡疤之舉,喚起的不只是台灣教會沈痛的記憶,更是召喚後人的良心和責任:「或許我們沒有必要把教會立即帶到合一,但若沒有真正面對過往的歷史,台灣基督教的未來注定無法走出一條健康的屬靈道路。」整本的最後小節「黨國基督徒飲恨之作:『中正紀念教堂』」,輕描淡寫地描述了黨國基督徒反共護教的終極幻想——打造一間「黨國教會」——竟在一個極偶然的契機下告吹,象徵了反共護教時期的結束,著實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