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7發佈於 2024/09/17

這幾天反覆思考、縈繞我心的主題就是到底該怎麼做讀書會?如何才能兼顧內容、品質,不流於聊天形式,也不造成大家進入睡眠模式?但又要避免過度認真、超越界線,有侵犯著作權的疑慮?


難啊!沒有帶過讀書會的人可能很難想像帶讀書會的不容易,尤其是整整兩個小時、極少有提問、回饋、分享的線上讀書會。對著螢幕講課兩個小時,真是不小的挑戰啊,我也是歷經失敗,改變形式,最終才走到現在的版本。


我的方式就是內容取勝,這是我的本職學能吧,就學哲學的呀,引述、說明、闡釋,還真有點論文報告的味道。昨天朋友說我的方式比較像上課。其實這幾天因為反思,我自己也認為確實很像念書時教授的上課方式。原來人很容易不知不覺中就模仿了一個生命經驗中的模式。這個模式是好還是不好,我不知道,但還是有不少學員長期同修共讀。


言歸正傳,這幾天的思考方向,大致有幾點:

1.講義減少,不要做那麼多頁。(心蠻痛的,這得割愛!)

2.講義只做大綱,不引述內文。(似乎是個可行的方式。)

3.不做講義,也不做大綱。(這樣會不會有點像演講啊?)


其實,另外還思考了一個方向。既然做講義就會有著作權的疑慮,乾脆讀古籍經典,這樣總沒有問題了吧?!


首先想到的是老子《道德經》。因為大學有讀過,也買過幾十本闡釋老子《道德經》的書,既然修過課,自己也花過大把時間研究,可說駕輕就熟。幾年前讀書會還讀過奧修講的《老子道德經》,大家的迴響是很好的,我記得讀完第三冊,想說不繼續讀第四冊,還有學員感到很驚訝,覺得為什麼不接著讀第四冊。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我自己感到有點多了(膩了);第二個原因是,學員人數一冊比一冊遞減!結果第四冊迄今未開課。


第二本想到的是《六祖壇經》。為什麼?因為近期讀書會讀的書,或多或少都讓我引述書中的這段話來與學員分享: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回想起來,應該主要是在做《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的讀書會的時候,被我從記憶中拉出來連結。畢竟這本書是張永儁老師在中國哲學史這堂課中,要求所有同學做的期中報告。我記得當時可不只讀了三天三夜,而是花了大力氣去讀、去思索,最後才寫就三千字。真的是一本好書,所以才說它是中國人寫的唯一一本被尊為經的佛學著作!


後來,我又想到《莊子》這本書,因為有故事,不會枯燥乏味。而且寓言是很有意義的,意味深長啊!讀的當下,可能覺得沒什麼,就是個故事,但這個故事是會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人哪!這才強大呢!


之所以想到《莊子》,可能也是因為之前有做過一期【奧修談《莊子》:空船】讀書會,大家都覺得故事很有趣,寓言意義深長,還問說是否要接著讀奧修的《當鞋子合腳時》。這本書也是講《莊子》裡的故事,可惜的是目前書很少,近乎絕版。希望奧修出版社能再版,尤其希望再版時文字能加大,這是長輩學員的建議,也是我這幾年的遭遇。老花啦。


後來,我又想到,或許這次經歷,是要我回到自心,相信自己可以分享自己的靈性生活日常,畢竟年紀也不小了,多少有些走錯路的心路歷程,以及走對路的經驗可以分享。從中也可以引述古籍、經典、大師和高靈的教導,不是嗎?這樣不是魚與熊掌兼得,好一個兩全其美之策?


只能說,目前還在思考、醞釀中,未完待續……


2024/9/7 7:31


【靈感書寫 討論&分享】

邀請你一起來討論分享玩牌卡:https://reurl.cc/ZVyeRA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