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上常把愛解釋為一種神經生物學的現象,由多巴胺、催產素等神經傳遞物質和激素共同作用,激活了我們的大腦中樞。 討論到愛,正因愛無法直接被定義或量化,我們才不斷在文學、電影、藝術中探索、理解它的多樣性與深度。 愛被描繪成很多樣貌,或許是無條件的包容、激情的作用,有時是長久的陪伴,每個人心中都有特屬於自己愛的模樣,透過作品的呈現,我們經歷一場共同的「集體學習」。 逐漸理解自己心中的愛,同時也感受到他人如何詮釋和經歷愛,正是因為愛能夠跨越時代、文化和地域,使得它能夠穿透時間產生共鳴。 無論是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還是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這些故事探討的愛情包含了人類的渴望、犧牲、歡愉和痛苦,讓人在不同時代都能從中看見自己。 我們透過收集關於愛的資料,學習描繪愛情的模樣,而經典的作品刻畫能流傳上千年,直到現在仍在透過不同的手法演繹。 不朽的愛情故事既是人類情感的集體記憶,也是我們對於愛這一主題無盡探索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