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後還要走護理嗎?」這是我在實習最後一站時,來探望我的指導老師跟我說的一句話,「大家都知道你是需要被鼓勵的,所以我們對於學生的要求也都會不一樣」「之後記得每天都要跟我回報實習做了什麼,你不是來見習的」確實,我可能不適合走護理吧....
「你是選習生,我不希望你來做常規的事情,回護理站」,這是我在最後一哩時實習時,帶我學姊最常說的話,然而在與督導、阿長談過後,發現學姊其實覺得我不夠積極主動,因此給了我實習生涯的最低分60,當時的我很不明白「積極主動」這意涵,我不理解的是學姊做治療中,最高曾一人帶了5個實習生在旁邊做治療,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好的實習環境,甚至於報告阿長也依照護理升等報告標準來看待我的作業,認為我的報告有許多的缺漏,若要升等便是不合格的報告基準,同時我也開始繃緊神經,觀察每一個細節,深怕沒有做到所謂的「積極主動」。
學校怎能會相信我的說詞,跟著學姐的班放週休二日還能有什麼壓力?基本的清潔鼻胃管都不會?之前實習在幹嘛?問起要從哪部分看書練習時,只得到「這邊每一個都很重要」,甚至於戴無菌手套的做法也被說錯誤,直到他校實習老師幫我解決危機,說現在很多學校都這樣戴手套,包含他們學校,太早到被念、太晚走也會被念,當時的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辦,只能抱著課本、筆電、筆記本哭著找資料。
「可能我真的不適合護理吧....」這樣的念頭越來越深,從剛開始被同組組員莫名針對,一直到後面獨自一人的實習,真的讓我覺得自己不適合待在這種環境,「要停實習嗎?可是剩下幾天一切就都結束了,不撐下去嗎?至少要拿到畢業證書吧」,每天不斷地在腦海重複一樣的念頭與想法。某日的假日,我便走到醫院旁的河堤,伴隨著冬天的寒風與火車聲響,想死的念頭越來越重,看著手機號碼的聯絡人,發現沒幾個能夠打的,不然就是打過去在忙,或是被我突如其來的電話給嚇到,那時候只想著,要是沒人接我電話,就跳下去吧,後來沒有跳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發現下面是狗狗公園吧,離水岸還有一段距離,又或是被風吹一吹醒腦了也不一定,就只是沿著河堤無止境地走、發楞,直到整個人疲憊才回去。
那時候覺得人生就這樣了吧,回去後也開始準備研究所考試,並順利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