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世界存著一個這樣的概念,名為 CANON。
想像一下你使勁往一個比萬里長城更長的管子裡大吼,得到的會是有些微偏差的喊聲。CANON 就是一種模仿。高音聲部先奏一段樂曲,然後低音聲部去作出回應。就如一眾人去投票,然後就有了投票結果。
這次,我想回應對昨天回應而作的回應。過往 2022 年(約 27/28 歲)時寫過的,29 歲的我很想以 CANON 形式去回應昔日的自己。
先說說當中提及過的作品,分別有《舒特拉的名單》、《百年孤寂》、《傾城之戀》、《黑白分明》、《唐吉軻德》和《降福集》。其實,當中八成的作品都和空氣污染一同瀰漫在我們今天呼吸的空氣當中。例如,《傾城之戀》成了許美靜的《傾城》,甚至一些電影作品也向當日的《傾城之戀》作出藝術家能懂的致敬。《唐吉軻德》這部史詩式作品,甚至成了如沃爾瑪超市般鼎盛的日本百貨公司 DON QUIXOTE。那企鵝甚至變得街知巷聞,更遑論足跡遍滿了全香港。這部作品也成了我最喜歡的日語曲目《我也曾經想一了百了》(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裡面的歌詞。
有人問過我,為何會認識那麼多我還沒出生的文化標誌呢?相信聰明如你而在能懂吧。
原來如此!
文化就是這麼的好玩。倒不如說是迷因吧。撇開宗教觀來說,我很感激當年道金斯向世人提出過「迷因」這個概念。皆因這兩字(或一字;MEME)是解釋了很多圍繞著我們身邊的一切。文化是可以無國界的,文化是可以無分彼此的(當然存爭議性),就如「笑」這回事,全球適用。
其實,我列出了那麼多作品,是想回顧一下當年看不完的,至今有多少是看得完呢?
為什麼我會看不完呢?
既然這是半自傳形式的文字,我也不妨在這闡釋一下吧。
《舒特拉的名單》當年看過了,那股隕石般的衝擊力,至今還歷歷在目,悸動非常。為何上帝會創造了能作出如此行為的人呢?為何有人會癲狂到一個地步,把人困在一個點,然後再利用毒氣去強行奪走其性命呢?當年,我實在看不下去。我不敢。我不敢去面對那種比血淋淋還來得更聲嘶力竭的畫面。但如今,我完成了這作品,亦對苦難有了新的體會。
來到了《百年孤寂》,一直都聽說這是很多人花了超過百年也讀不完的經典。既然如此,讓我去探個究竟,挑戰一下自己吧。拉丁文學,我確實鮮少接觸,次數可說比我送鮮花的還來得稀少。當我陸續翻閱這部巨著時,我明白了看不完的箇中原因。很煩人,作者真的有夠煩人的。為何這人和那人總要有著同樣的名字呢?那就如把積極的和消極的同樣翻譯成「報應」(詳情請查閱和合本聖經羅馬書二章)。其實,起初我是衝著魔幻現實主義的文學而去接觸這書的。不用說了,至今我算是鼓起勇氣繼續了這趟孤寂的旅程,亦開始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原來作者是花了至少 20 年時間去完成這部作品。當中也反映了不少拉丁帝國的歷史進程。例如,烏蘇拉上校是仿照了現實裡同名的歷史人物去描繪出來的。回想起,每個角色都有著獨特的孤寂。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個角色不停地去冶金製的金魚,然後溶掉,再晝夜重複這無絕期的孤寂。有機會的話,我也想好好去回顧一下自己對這巨著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學。
《黑白分明》對我別具意義,原因有二。一來,它是我亦師亦友的羅秉祥教授所著的。二來,這是羅教授所送給我的受洗禮物。這本書其實主要是針對很多看似黑白的道德議題,如性、愛、人權、胚胎、公義、科技等等。但實情是否如此非黑即白青紅二元呢?時至今天,我還沒完全看完,但我也閒時會翻閱一下,尤其對生育和代孕等議題感濃厚興趣。為什麼呢?原因在於我是從事相關行業的。這些議題的探討也帶來很多很切身的思考。
時間所限,我今天差不多在這裡輟筆吧。
在輟筆前,我想回顧一下當年的內心爭戰。究竟我想當綿羊?抑或羚羊呢?至少我選擇了當一隻屬靈裡的綿羊。
·
🌬聽:究竟這個篇幅是用來幹什麼的呢?沒什麼,只是想記錄一下當下在聽的某些曲目。看看到底是嗑了什麼藥呢?我保證什麼藥物也沒有。只是聽的曲目作祟而已。是日曲目:Philip Glass: Perpetulum Part 3。真的很喜歡 Philip Glass,有機會聊一下作曲的一些看法。
·
梟文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