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凡藝術與文學甚至是設計,俯拾皆是由日常小日子提供養分。知名設計師高登‧布魯斯(Gordon Bruce)提到,他說:「設計,來自於對生活模式的獨有洞察與想像」資深少女啃這句名言還用力於生活中,卻到近幾年才能悟到一二。
努力並非一直用力。
自己個人臉書上泰半都是生活與家常的貼文,幾乎不提工作也不分享。有很大部分跟個人性格有關係,更早時期總覺得自己的作品不夠好,怎麼好貼出自己不滿意的東西呢?這跟家父的教養也不無關係,他幾乎不會在我面前直接稱讚我,但偶而會在他與朋友講電話、聊天時明白他只是不願意我是個容易自滿驕傲的孩子。停下腳步偷偷聽著他肯定稱讚的話才理解那種古板式的愛,原來老爸不是不喜歡我這查某嬰啊。
想成為詩人,就讓自己的生活日常用「詩語」解讀。想成為優秀的平面設計師,就試想那個需要被設計、廣告的商品,受眾群會是什麼樣族群?大約在幾歲之間?平常生活都如何?這些需要在平凡小日子訓練觀察力。
至於藝術,讓人動容的往往來自於平凡無奇小日子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場景,透過藝術家的思想與表現來呈現。技法常是兩極化,傳統與反傳統。後者是想要人們關注作者想傳達的訊息,前者也是希望被關注「我畫的那麼厲害」哈!
記得已故鄭華娟小姐,曾經在廣播節目上聊到她寫歌常常是在做家事時完成的。我當時正在後陽台,對這句話既驚訝又崇拜。大概就是從那時起逐漸明白努力與用力之間的差異。偶而金星處女的高規格完美與無法停止「不夠好的自我對話」點燃時,回頭安撫那個不夠好的吹毛求疵!「先這樣」「你很棒了」「對自己要有信心」⋯⋯⋯。
早晨整理餐桌時聽著天下文化Podcast 郝旭烈先生說到「慢慢來最快」忍不住嘴角彎彎了起來!是唷~
照片是太平山翠峰湖步道的蕨類